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001566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 胆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3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普外科应用“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12例,患者平均住院日7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12例:肝胆湿热证7例,气滞血瘀证1例,肝郁脾虚证2例,胆腑郁热证2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情志、睡眠的关系。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嗳气、恶心、呕吐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口才饮食善、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

2、舌质舌苔的变化。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贴敷、穴位按摩、耳穴压豆。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辩证施护方法实施人次百分比右胁疼痛12评估疼痛部位、性质12100%禁食541.6%情志护理12100评估有无出血或休克现象216.6%卧床休息12100%右胁胀满11评估胀满的部位、性质、诱发因素11100%饭后适当运动11100%饮食调护11100%大便通畅11100%纳呆8饮食状况8100%少食多餐8100%嗳气 恶心呕吐7评估嗳气恶心呕吐的频率、程度7100%饭后不宜立即平卧7100%汤药夜少量频服7100%情志护理3

3、9100%发热 6观察体温变化6100%保持皮肤清洁6100%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中医护理技术实施人次百分比右胁疼痛12穴位按摩12100%耳穴贴压12100%右胁胀满11穴位按摩11100%耳穴贴压11100%嗳气、恶心、呕吐7穴位按摩7100%耳穴贴压7100%纳呆8穴位按摩8100%耳穴贴压8100%发热6穴位按摩6100%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1、耳穴贴压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师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且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2、穴位按摩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且相对经济实惠,临床易于实施。(二)依从性和满

4、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项目例数(人)依从性(%)满意度(%)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耳穴贴压1211(91.6%)1(8.3%)010(83.3%)1(8.3%)1(8.3%)穴位按摩1212(100%) 009(75%)2(16%)1(8.3%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满意:9人(75%);一般:3人(25%);不满意:0人。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

5、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实用性强:7人(58.3%); 实用性较强:3人(25%); 实用性一般:2人(16.6%); 不适用: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3、系统规范的中医

6、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医院的营养食堂未能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2、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3、加强年轻护士培训,提高执行力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一)护理效果方法评价1、评价方法对胆胀的主要症状右胁疼痛、嗳气/反酸、纳呆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2、评价标准将症状的护理效果分为

7、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二)护理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关键点为: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本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如下:主要症状病例数(人)护理效果(%)好较好一般差右胁疼痛119(75%)3(25%)00嗳气、反酸75(71.4%) 1(14.2%) 1(14.2%) 0纳呆87(87.5%) 1(12.5%)00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80%以上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胆胀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案例一: 患者许晓鸣,女性,58岁,患者于4年前出现右上腹隐痛不适,伴肩胛部放射痛。3天

8、前右上腹疼痛加重,办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腹泻,无黄疸,于我院门诊就诊,行B超示;胆囊炎,拟“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收治入院。中医诊断:胆胀 证属 :肝郁气滞证 西医诊断:胆囊炎 胆结石。住院后参照胆胀中医护理方案: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穴位按摩,取合谷、中脘、胆囊等穴。患者共住院12天,耳穴贴压4次 ,穴位按摩7次。.案例二:患者蒋雪琦 ,女,81岁,体检发现胆囊结石,未于积极治疗。2015.1月进食生冷后出现上腹痛,伴呕吐,为胃内容物。伴腹泻腹胀。B超显示阴影,多发胆囊结石,最大1.4cm.遂来我院进一步治疗,拟“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收治入

9、院。中医诊断:胆胀 证属 :肝郁脾虚证 西医诊断:胆囊炎 胆结石。住院后参照胆胀中医护理方案: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清淡饮食,汤药宜少量频服,宜温服。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穴位按摩,取合谷、中脘、胆囊等穴。患者共住院9天,耳穴贴压2次 ,穴位按摩5次。案例三:患者 王金凤,女53岁 ,患者于3年前因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B超检查示:胆囊结石。口服药物后好转。3年来反复发作,今日突然出现上腹疼痛,伴疼痛逐渐加剧,转至右上腹部,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伴发热,为了进一步治疗遂入我院。中医诊断:胆胀 证属 :肝胆郁滞证 西医诊断:胆囊炎 胆结石。住院后参照胆胀中医护理方案:卧床休息,

10、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穴位按摩,取合谷、中脘、胆囊等穴。患者共住院6天,耳穴贴压2次 ,穴位按摩3次。附:病例基本信息汇总表序号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 联系电话入院出院科室责护职称1263253许晓鸣女58201外科卫友云/护师2272295蒋雪琦男201外科卫友云/护师3272336王金凤女201外科王守静/主管护师4271526唐发清男外科王守静/主管护师5272845杨建华男外科程冬辉/主管护师6275806刘锋男外科程冬辉/主管护师7276840吴琼女外科程冬辉主管护师8279389王春花女2015.5.28外科杜月梅/护师9276470杨志友男外科杜月

11、梅/护师10276947吴怀生男外科葛玲丽/主管护师11275942罗意如女外科王守静/主管护师12275979郑伟男外科葛玲丽/主管护师四、中医护理的作用分析(一)护理难点分析本病护理难点是对本病的辩证分型存在差异,因此健康指导缺乏针对性(二)护理作用分析从护理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医师的辨证施治,责任护士进行临症(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方法,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1、 减轻疼痛根据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穴位按摩,取右侧肝俞、右侧胆俞、太冲、侠溪等穴。使用本方案护理的12例患者,右胁疼痛的护理效果好或较好的共10例,占83.3%。2、 减轻恶心呕吐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穴位按摩,取合谷、中脘、胆囊等穴。耳穴贴压,取胆囊、胃、内分泌、交感、神门等穴。51例纳呆患者,护理效果好或较好共28例,占55%。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护理方法应用情况执行方案的12例患者未采用其它中医护理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