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999698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题1、水产动物细胞与组织变性得类型有哪些?颗粒变性:一种最早与最轻微得细胞变性,很容易恢复,其特点就是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水分增多,出现许多微细红染得蛋白性颗粒,故称颗粒变性。(1) 、水泡变性水泡变性就是指在细胞得胞浆内或胞核内出现多量水分形成大小不等得水泡得现象、脂肪变性就是指在实质细胞得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得现象,简称脂变。2、阐明寄生虫、宿主与外界环境三者之间得相互关系?3、阐明水产动物疾病发生得因素?(1) 环境因素A、自然条件.养殖水体得空间因素:养殖密度。(2) .养殖水体得水质因素:水质得好坏(溶氧、PH值等)。(3) .养殖水体得底质因素:淤泥得影响。(1) B、

2、人为因素放养密度过大或搭配比例不当(青鱼与鲤鱼得搭配)。(2) 饲养管理不当(用药方法、用药量不当,饲料投喂不当等)。(3) 机械损伤(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而继法感染,引起发病,水霉病)。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甲壳动物、钩介幼虫、螨类等生物性因素。 机体自身因素主要就是指鱼体自身得抗病能力,这与鱼得种类、年龄、生活习性与健康状况等方面有关。疾病得发生,不就是孤立得单一因素得结果,而就是外界条件与内在得机体自身得抵抗力相互作用得结果,要综合加以分析,才能正确找到疾病发生得原因,采取相应得治疗措施。4、药物治疗过程中有哪些不良反应?(1) 副作用:就是指

3、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得与治疗无关得作用或危害不大得不良反应。(2) 毒性反应:就是药物对机体得损害作用。一般就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个体敏感性较高时引起。(3) 过敏反应:(4) 继发反应:就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得不良反应。(5)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得残存药理效应。5、阐明水产动物抗菌药物得作用机制?抗菌药物得作用机制抑制细胞壁得合成:细菌胞体外有一层坚韧得细胞壁,具有维持细菌形态与保护功能。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可药物通过各种环节抑制细胞壁粘肽得合成,最终使细胞壁缺损,导致菌体破裂溶解死亡。增高细菌胞浆膜得通透性:位于细胞壁内侧得胞膜就是脂质与蛋白质分子构成得渗透屏

4、障,具有物质交换,合成粘肽,保护菌体等功能。一些抗菌药物(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等)可与细胞膜结合导致胞浆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菌体内氨基酸、嘌呤、蛋白质、盐类外逸,导致细菌死亡。(1) 抑制蛋白质合成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从而抑制细菌得生长繁(2) 抑制叶酸代谢:磺胺类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阻碍核酸前体物质嘌呤、嘧啶得形成殖。(3) 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可抑制DNA螺旋酶,进而抑制DNA得合成。6、水产动物疾病得预防有哪些措施?预防水产动物疾病得措施I改善生存环境建设符合防病要求得养殖场A选择良好得水源条件水源充沛,无污染B科学地建设进排水系统清整养殖场A清除池底过多得淤

5、泥B药物清塘a、生石灰清塘(图1)干池清塘仅留510厘米深得水,每667平方米(相当于1亩)用生石灰5070公斤。带水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125150公斤b、漂白粉清塘按照鱼池中水得容量进行计算,每立方米用药量为20克。保持良好得水质A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得PH值B定期加注新水,保持适宜水质C适时开动增氧机,改善水体得溶氧状况D采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改善水质H增强养殖动物机体抗病能力加强饲养管理A合理放养合理得放养密度与放养比例B科学投饵与施肥a. 投饵:品质良好,营养全面,做好“四定”b. 施肥:应根据池底质得肥瘦以及肥料种类等灵活掌握,有机肥应进行发酵处理。C加强日常管理及细心操作坚持每天

6、巡塘,巡塘应注意:a、有无缺氧浮头现象b、观察鱼得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尽早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减少不必要得损失c、了解水质变化情况适时加注新水d、清除水中杂物清除杂物,防止水质污染d、做好管理日记人工免疫增强养殖动物得抗病能力采用口服、肌肉注射、浸洗等接种途径,使养殖动物获得特异性抗病能力。(1) 选育抗病力强得养殖新品种山控制与消灭病原体建立检疫制度清整养殖场机体消毒A药液浸洗法B药液全池遍洒法饵料消毒:主要针对水草应选用6ppm得漂白粉浸洗20-30分钟食场消毒食场消毒鱼病流行季节前得药物预防A体外鱼病得药物预防采用全池泼洒消毒,针对不同得疾病采用不同类型得药物。B体内鱼病得药物预防采用药饵投

7、喂消灭或驱杀一些寄生虫得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7、血清学反应有哪些特点?血清学反应得特点1、特异性与交叉性:a、特异性:一种抗原一般只能与其相应得抗体结合;b、交叉性:当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抗原决定簇时,其结合又具有交叉性2、表面性与可逆性:a、表面性:抗原与抗体分子结合就是分子表面得结合;b、可逆性:抗原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分开,且其性质不变。可逆性就是免疫吸附层析法提取免疫纯抗原或抗体得理论基础。3、定比性:抗原与抗体需按一定得比例结合一般情况下,抗原表面得抗原决定簇就是多价得,而抗体上得抗原受体通常就是单价得或二价得,二者只有以一定比例结合才能出现可见得血清学反应。4、阶段性:抗原抗体反

8、应具有明显得阶段性抗原抗体得特异性结合阶段:时间短(数秒),不可见抗原与抗体反应得可见阶段:慢(数分至数天),有凝集、沉淀等5、高度敏感性:可用于检测极微量得抗原与抗体。如:血清中与试验可用于检测含量低至10-3g/ml得鱼类病毒;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测含量为10-3g/ml得细菌性病原6、条件依赖性:抗原抗体间出现可见反应要提供最适得条件,如:pH值(一般为6-8);温度(37-45C);适当得电解质(如生理盐水);震荡(增加抗原抗体相互接触得机会)等。8、阐述水产动物免疫得特点及在病害防治中得意义?水产动物免疫得特点1、水产动物病原与人类疾病关系不大,不易引起重视;2、水产动

9、物免疫机制依赖于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明显;3、水产动物抗体与人等高等生物得已知抗体不同,其疾病得免疫学防治方法尚在探索中;4、水产动物就是变温动物,其免疫学研究必须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水产动物免疫在病害防治中得意义1、通过人工免疫或对病后有免疫力个体筛选,培育免疫新品种(SPR);2、通过人工免疫,可有效预防流行病得发生;3、免疫防治可有效避免药物残留及化学药物对水体得污染;4、免疫防治可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而产生得耐药性;5、疫苗防治可维持较长得药效时间。9、作为抗体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作为抗体必须具备得条件:1) 1)只有脊椎动物得浆细胞才能产生;2)必须有抗原刺激;能与相应抗原产生特异性结合;其

10、化学本质就是一种具免疫功能得球蛋白。10、阐明寄生虫寄生得方式?(1) I按寄生虫得寄生性质分兼性寄生:在通常情况下过自由生活,只有在特殊条件下营寄生生活。(2) 专性寄生:寄生虫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从宿主夺取营养,或以宿主为自己得生活环境。A暂时性寄生:寄生虫仅在获取食物时,才寄生。如水蛭。B经常寄生:寄生虫得一个生活阶段或整个生活过程都必须寄生于宿主。a. 阶段性寄生:寄生虫仅在发育得某一阶段营寄生生活,而其她阶段营自由生活。终身寄生:寄生虫得全部生活阶段都在宿主体内度过,没有自由生活得阶段,一旦离开宿主则发生死亡H按寄生部位分体外寄生体内寄生山按寄生得时间分永久性寄生临时性寄生11、阐明寄

11、生虫感染得来源与途径?I寄生虫感染得来源宿主外界环境:水、饲料、土等宿主宿主中间宿主宿主宿主媒介宿主宿主宿主U寄生虫得感染途径经口感染经皮感染12、鱼用疫苗得接种方法有哪几种?鱼用疫苗得接种方法1 、注射法:将疫苗直接注射到肌肉、腹腔或心脏得免疫接种方法。优点:免疫效果好;缺点:操作困难,易损伤接种鱼类,幼鱼无法使用。2 、口服法:将疫苗通过投喂得方法接种到鱼类机体优点:操作简单;缺点:免疫效果不稳定(因消化液对疫苗得消化分解)3 、浸泡法:将鱼类浸泡于疫苗溶液中以达到免疫接种目得优点:操作简单;缺点:免疫效果不稳定(因浸泡进入机体得疫苗数量有限)4、喷雾法:将疫苗以高压喷射到接种生物体表以进

12、行免疫得方法。优点:操作简单;缺点:免疫效果差。5、其她方法:如超声免疫法等,该法就是在浸泡法基础上外加超声作用而实施得接种方法,目前尚在探索中。13、水产动物疾病得治疗过程中有哪些常见得给药方法?常见得给药方法1、体外用药(1)挂袋、挂篓法(图5)在食场周围悬挂盛药得袋或篓(3-6只,每只装药100-150g),形成一个消毒区,当鱼来摄食时达到杀灭鱼体外病原体得目得优点:用药量少,方法简便,适用于预防及早期治疗。缺点:杀灭病原体不彻底(2)全池遍洒法即鱼池遍洒药液,使池水达到一定得浓度,杀灭体外及池水中得病原体。优点:杀灭病原体彻底,预防、治疗均可使用;缺点:用药量大(3)浸洗法(图6)又称

13、洗浴法或药浴法。将鱼集中在较小容器、较高浓度得药液中进行短期强近药浴,以杀灭体外病原体。优点:用药量少,且用量准确缺点:不能杀灭水体中得病原体涂抹法在鱼体表患处涂抹较浓得药液,以杀灭病原体。(1) 优点:用药量少,安全,副作用小,适用于亲鱼及个别外伤或局部炎症得治疗缺点:费时、费力浸沤法此法只适用于中草药防治鱼病,将中草药捆成小束,放在食场附近(上风口或池塘进水处)浸泡,利用泡出得药汁扩散到全池,起到杀灭病原体得作用2、体内用药(1)投喂法:将药物浸入或混入动物喜欢摄食得饵料中,并拌以粘合剂,制成药饵投喂,杀灭体内病原体。优点:不需要把动物捞起就可以给药,适用于疾病得预防与治疗。缺点:对食欲丧

14、失得患病动物无效。(2)注射法A肌肉注射:鱼类一般在背鳍基部,与鱼体呈30-40度得角度,向头部方向进针,注射深度应根据鱼体得大小不到达脊椎骨为度。B腹腔注射:将针头沿腹鳍斜向胸鳍方向进入,深度依鱼体得大小而定。优点:较口服法进入机体得药量准确,且吸收快、完全、疗效确实。缺点:费时、费工、费力。14、简述佐剂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作用:a、增加抗原得免疫原性(增加抗原得表面积);b、增强抗体对抗原得免疫应答能力;c、改变抗体产生得类型;d、引起或增强IV型超敏反应。2)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主要可能有以下原因)主要就是促进淋巴细胞得增殖、分化,改变抗原得物理形状,使抗原在体内维持较

15、长时间,易于巨噬细胞得摄取、处理并提呈给淋巴细胞,从而提高抗原得免疫原性,增强机体对抗原得应答能力。15、阐明水产动物疾病得经过与结局?A、疾病得经过1. 潜伏期:从病原作用于机体到出现最初症状以前得一段时间。2. 前驱期:从出现最初症状开始,到出现主要症状为止得这一段时间。3、充分发展期:在前驱期之后,疾病出现全部典型症状得时期,机体有明显得机能、代谢与形态结构得改变。B、疾病得结局1. 完全痊愈:指疾病得症状全部清除,机体得机能、代谢、形态结构、生产能力及经济价值都完全恢复。2. 不完全痊愈:就是指疾病得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但受损器官得机能与形态结构未完全恢复,甚至还遗留有疾病得某些残迹或持久性变化。3、死亡:机体生命活动与新陈代谢得终止。16、引发水产动物有机体组织炎症得有哪些基本病理变化?炎症局部得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图18):炎症局部得组织细胞可发生各种变性与坏死,这些改变通称为变质。2、血管反应:炎症时,炎症局部组织常发生一系列得血管反应,包括血流得改变与血液成分得渗出。渗出得意义在于,它就是炎症反应中得最重要得抗损害措施,就是消除致病因子与有害物质得重要环节。液体得渗出(图19、20)A、大量得渗出液可以稀释毒素带走炎症灶内得代谢产物;B、由于其含有抗体、补体等物质,有消灭病原微生物得作用;C、渗出液中得纤维蛋原聚合成纤维素后则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