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与虚词的详细辨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99963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词与虚词的详细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实词与虚词的详细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实词与虚词的详细辨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实词与虚词的详细辨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实词与虚词的详细辨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词与虚词的详细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词与虚词的详细辨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词与虚词的详细辨析第一部分词性常识一、分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 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 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二、实词(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种类:1 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2 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3 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 词)5 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

2、亚洲;(处所名词)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 之下;3、名词的语法特征:1 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2 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3 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4 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 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 也可是群体。*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 示事物所在的位置。(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3、。2、种类: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 2表示发展变化的:在、存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存、死 亡、消失、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 化、消失)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 视(心理活动动词)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 愿意(能愿动词)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 回去、起来(趋向动词)6 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3、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盖 房子、抱孩子、挖洞、听收音机。少数

4、不能带宾语,如,游行、示威、 出发、休息。2动词能与副词组合,但多数不能与程度副词组合。动词能够前加 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 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如“非常喜欢”,“十分讨厌”,很 应该”,“十分愿意”。可以说,“不走、再来”。但不能说:太走, 太来。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拿着书,窗户关 着,是进行时。看了三次,吃完了饭,是完成时,去过兰州,经历态。4动词可以重叠使用。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研究研究”等。5 助动词常用在一般动词、形容词的前面,表示意愿、可能、必要等的动词,在句中作状语。例如:我们一定(要

5、)实现四化,天气(应该)暖和了,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助动词后面不带 名词。要东西,会英文中的要和会是一般动词。*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趋向动词可单用,一般多用 在其他动词的后边,如:干下去,干起来。(三)形容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2、种类:1 表示形状的:大、小、高、矮、长、宽、笔直、弯曲2 表示性质的: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3 表示状态的:快、慢、软、硬、兴奋、激动、悠闲4 表示颜色的: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5多、少、多少、许多、好些、全等表示不定数量的词也是形容词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

6、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少数也可做状语、补语。如:红太阳、1 (激烈)的战斗开始了2 心情格外(舒畅)3 你坐下来,(慢慢)说。4 她说得(慢)。5 这个(好看)。2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纯洁队伍是 使队伍纯洁的意思。端正、纯洁都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脸,花了 眼,都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或变化,也应该看做动词。3大多数形容词能与程度副词组合,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 最、非常、十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的词。如“很大、最明白、 多么慌,太死板,非常正确”等。有一些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 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缀的形容词,如黑乎乎,黑

7、压压, 黑洞洞,黑阴阴,黑油油。以及其他复杂的形式,如:黑不溜秋,黑 咕隆咚等。4形容词也可以重叠,有加重语义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性质、状 态描绘得生动一些。重叠形式:单音节: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儿。如:早早、长长的、慢 慢儿双音节:基本式是AABB或AABB (的)、AABB (儿)如:清清 楚楚、高高兴兴(的)、痛痛快快(儿)大大方方,整整齐齐。少数 双音节贬义形容词的工 A 里 AB 式:如:马里马虎、小里小气、糊里 糊涂(四)数词1、含义: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如:一、 二、三、四、五、六等。概数:1 在基数后加上多、把、来、上下,左 右等,如,一百多,百把人

8、,十来里,一千左右。2 相邻的两个基数连 用,如:七八个,三五个。2、种类1 确数:一、二、千、万2 概数:几、些、多、约3 序数:第一、老二、初五3、数词的语法特征1 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作句子成分。如,一个人, 两本书等。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文格式 和成语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如:一针一线,三心二意等。2 数量短语常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3 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 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 分数既可用数目的增加,又可用数目的减少。 表达数目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数量增加要用倍数

9、或百分数,可以说“增加了”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数,后者包括底数。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 少了”或“减少到”,前者指净减的数量,后者指净剩的数量。 数量增减习惯用语1 表示数量增加的 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了)提高(了),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不 能说增加到四倍。2 表示数量减少的 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到一,应该 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

10、减少后的余 数。例如,从一百减少到十,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一。(五)量词1、含义:表示计算单位的词。2、种类:1 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A、表示个体单位的:个、台、条、段、根、艘、辆、幅、段、篇、匹、首、架、枝、只、本、句、片。B表示集体单位的:对、双、群、类、批、堆、帮、打、班、套、串、伙。C、表示度量衡的:米、千克、公里、吨、平方米、立方米、尺、丈、升、斗、斤、镑,吨、分、元、角、顷。D、不定单位:一点、一些。2 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专用的次、回、趟、遍、顿、阵。 借用名词咬一口、开一抢、打一拳、踢一脚、切一刀。 借用动词看一看、摸一摸、踢一踢。表示时间的词也可以借用表示动量

11、做了三天,住了一年。3 复合量词 架次:计算飞机飞行架数和次数的总和。一架飞机飞行十次叫十 架次,五架飞机飞行两次叫十架次,十架飞机飞行一次也叫十架次。3、量词的语法特征:1 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2 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组成 BB 式,表示每一个都在内。如: 个个,件件,张张,条条,阵阵,点点等。3 量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4、复合量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词构成,表示复合性单位。1由两个物量词构成,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内容的计量。例如说到 运输量中的重量和里程,有“吨千米、吨海里”等,说到水的流量, 有“秒立方米”。2 由物量词和动量词组成,表示事物单位和动作单

12、位的加合。例如: “飞机共飞 25架次”“接待旅客100万人次”*数量词也可以重叠,组成“一B B”式,修饰名词时,表示数量多,如“一堆一堆的书”;修饰动词时,表示按次序进行,如“一 个一个地说”。(六)代词1、含义: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2、种类:1 人称代词:代替人或者事物的名称。我、你、他、我们、它们、 咱们、自己、人家2 指示代词:起区别作用。这、那、这样、那样、各、每3 疑问代词:用于提问。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多少、几3、注意事项:1 代词代替某一类词,就具有某一类词的语法功能。2“他们”的使用范围比较广,除了用于男性,男女兼有的复数, 都可以用“他们”。3“我们”指

13、说话人,有时为了亲近,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 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4 指示代词“这”用于近指,“那”用于远指 5代词一般是实指,有时也可以用来虚指,指称不确定的人或事物 如“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三、虚词(一)副词1、含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 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2、种类1表示程度:很、最、挺、非常、十分、格外、更、越、几乎、尤 其2 表示范围:都、总、共、只、仅仅、单、就 3表示时间、频率:已、已经、曾、刚、才、正、在、立刻、马上 终于4 表示语气:难道、简直、岂、果然、居然、只好5 表示肯定、否定:没、不、没有、莫、不用3、副词的语法特征:

14、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都能作状语。(二)连词 1、含义: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用来表示并列、选择、转 折、递进、因果等关系。2、常见的连词: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虽然、 但是、如果、只有、只要、因为(三)介词1、含义:常用在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前面,同这些词或短 语一起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方 式,目的,比较等。2、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四)助词1、含义: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

15、,意义最不实在。2、种类:1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2 动态助词:着,了,过3 语气助词:了、吗、呢、啊、呀、吧、哪、啦3、注意事项:1 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 前后两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 表示补充或说明。2 结构助词“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 用来修饰名词(后边在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要加“的”, 有的不用加)。3 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 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 “过”表示曾经发生过。4 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五)叹词1、含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2、种类: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六)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 叮,轰隆隆”等。第二部分词性辨识一、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代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