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开关电源的软开关技术及其新发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999250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流开关电源的软开关技术及其新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直流开关电源的软开关技术及其新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直流开关电源的软开关技术及其新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直流开关电源的软开关技术及其新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直流开关电源的软开关技术及其新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流开关电源的软开关技术及其新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流开关电源的软开关技术及其新发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流开关电源的软开关技术及其新发展摘 要:介绍了直流开关电源的软开关技术及其新发展, 提出了由无损耗缓冲技术和谐振技 术组合而成的新型软开关技术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的结论。 关键词:谐振变换器;零开关变换器;零转换变换器;组合软开关技术引言近年来, 电力电子技术发展迅猛, 直流开关电源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航空航天等领域。 如今, 笨重型、低效电源装置已被小型、高效电源所取代。为了实现电源装置的高性能、高 效率、高可靠性,减小体积和重量, 必须实现开关电源的高频化。开关电源的高频化不仅减小 了功率变换器的体积, 增大了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和性能价格比, 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瞬时响应 速度, 抑制了电源所产生

2、的音频噪声, 从而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然而功率变换器开关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将受以下因素的限制: 在通断瞬间切换过程中, 功率器件的开关应力。开关损耗。剧烈的d i/ d t和d u/ d t冲击及其产生的电磁干扰 (EMI) 。软开关技术是使功率变换器得以高频化的重要技术之一, 它应用谐振的原理, 使开关器 件中的电流(或电压) 按正弦或准正弦规律变化。当电流自然过零时, 使器件关断(或电压为 零时, 使器件开通) , 从而减少开关损耗。它不仅可以解决硬开关变换器中的硬开关损耗问题 容性开通问题、感性关断问题及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 而且还能解决由硬开关引起的 EMI 等 问题。请登陆:浏览更多信

3、息为此先后有人提出了谐振变换器 ( resonantconverter) , 准谐振变换器 (quasi resonant converter)和多谐振变换器(muti resonant converter),零开关 PWM 变换器(zero switching PWM converter),零转换PWM变换器(zero transition PWM converter)及无源无损缓冲电路 (passive lossless snubber circuit) 等多种软开关技术。直流开关电源的软开关技术及其新发展谐振变换器谐振变换器实际上是负载谐振变换器, 在20 世纪70 年代最早被提出来,

4、它通过在标准 PWM 变换器结构上简单地附加谐振网络的方法而得到。按照谐振元件的谐振方式, 可分为 串联谐振变换器和并联谐振变换器两类; 按负载与谐振电路的连接关系, 又可分为串联负载 谐振变换器和并联负载谐振变换器。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谐振网络与负载的谐振, 使经过 开关元件的电流或电压被整形为正弦波形, 开关元件在电流或电压的过零处开通或关断, 实 现软开关过程。准谐振变换器和多谐振变换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弗吉尼亚电力电子中心(UPEC)的李泽元教授等研究人员提出 了谐振开关, 即在基本 PWM 开关上增加一些谐振元件,它也是准谐振变换器中最关键的部分。根据开关管与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

5、的不同结合, 谐振开关可分为零电流谐振开关和零电 压谐振开关两类。零电流谐振开关是将谐振电感与 PWM 开关串联, 利用电感中谐振电流过 零点时, 使开关零电流关断; 零电压谐振开关是将谐振电容与 PWM 开关并联, 利用电容两 端谐振电压过零点时, 使开关零电压开通。它们各有 L 型和 M 型两种电路方式, 而且根据 功率开关管是单向导通还是双向导通, 又可分为半波模式和全波模式, 如表所示。霎电流谐阪开关 零电压谐摄幵芜n1叫谐振开关实现了软开通或关断,减少了开关损耗,但其开关器件的通态电流或断态电压 应力大。因开关器件工作频率不恒定,为保持输出电压在各种条件下基本不变,必须采用变 频控制

6、方法,然而该控制方式比PWM变换器复杂,而且变压器、电感等磁性元件要按最低频 率设计,实现最优设计困难。因此,谐振开关一般应用在小功率低电压而且对体积和重量要 求十分严格的场合,比如宇航电源和程控交换机的DC-DC电源模块。此外,根据谐振软开关技术原理,人们还提出过在PWM开关内综合准谐振零电流和准 谐振零电压的多谐振开关,它一般能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但还是只能采用频率控制 方法。实际常常用零电压多谐振变换器,主要是因为它吸收了开关管和整流二极管的结电容 同时实现了开关管和整流二极管零电压开关,而且它的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与零电压准谐振 相比要小得多。零开关PWM变换器零开关PWM变换器包括零

7、电压PWM变换器和零电流PWM变换器,它们是在准谐振软开 关的基础上,加入一个辅助开关管,来控制谐振元件的谐振过程,实现PWM控制。它只利 用谐振实现换相,换相完毕后仍采用PWM工作方式,从而既能克服硬开关PWM在开关过程中的三大缺陷,又能保留硬开关PWM变换器的低稳态损耗和低稳态应力的优点。请登 陆:浏览更多信息文献1提出一种新颖的混合式全桥PWM变换器,它不仅能在不增加导通损耗的情况下实 现空载下ZVS条件,而且能使输入输出的滤波波形几乎为理想的,从而减少了输入输出的 滤波装置。零转换PWM变换器零转换PWM变换器包括ZVT-PWM变换器和ZCT-PWM变换器,其谐振网络是与主开关并 联的

8、。在开关转换期间,并联的谐振网络产生谐振获得零开关条件。开关转换结束后,电路又 恢复到正常的PWM工作方式。因此,零转换PWM变换器既克服了硬开关PWM和谐振技术的缺 点,又综合了它们的优点。为此,该类变换器在中大功率场合得到广泛应用,并具有如下优 点:采用PWM控制方式,实现恒定频率控制。辅助电路只是在开关管开关时工作,其 他时候不工作,而且是与主功率回路相并联,不需要处理很大的环流能量,从而减小了辅 助电路的损耗。辅助电路的工作不会增加主开关管的电压和电流应力。ZVT-PWM变换器文献2提出的普通Boost ZVT-PWM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它在主开关管S之上,并联了 一个由谐振电容C (其

9、中包含了主开关S的输出电容和二极管VD的结电容)、谐振电感L、rr辅助开关S及二极管VD组成的辅助谐振网络。信息来源:htt p:/在每次主开关管S导通前,先导通使辅助谐振网络谐振。当S两端电容电压谐振 到零时,导通S。当S完成导通后,立即关断使辅助谐振电路停止工作。之后,电路 以常规的PWM方式运行。该拓扑结构在不增加电压/电流应力的情况下,实现了 S的零电压 导通和VD的零电流关断。但由于S是在大电流(接近谐振峰值电流)下关断、大电压(接 近输出电压)下开通,S处于一种非常不好的硬开关环境,因此有必要改善辅助开关管的 关断条件。为了解决普通ZVT-PWM变换器的以上缺点,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几

10、种改进的ZVT-PWM变 换器拓扑结构,它们均实现了主开关管和辅助开关管的软开关,减少开关损耗。其拓扑结构 及其工作原理见文献3、4。ZCT-PWM软开关变换器对于IGBT、MCT等新型电力半导体器件,在关断以后,还有尾电流存在,因此应用 ZCT-PWM技术,对减少关断损耗更加有效,特别是对那些开关动作较缓慢的IGBT器件,而 且工作与电源电压和负载范围无关,变换器的循环能量很小。图1a所示是普通Boost ZCT-PWM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它能实现主开关在ZCS下关断, 消除关断损耗。但是,其辅助开关仍然是硬开关,而且,其输出整流二极管存在严重的反向 恢复问题,导致大的导通损耗。虽然通过改变控

11、制策略,使辅助开关导通时间更长一些,可 以实现辅助开关管在ZCS下关断,但辅助开关管的峰值电流将较大。信息来 源:h tt p:/文献5提出了一种改进的ZCT-PWM变换器,只是交换了辅助开关和嵌位二极管的位置, 而辅助开关管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开通两次。第一次开通是在主开关管关断,升压二极管导通 时。辅助开关管开通,将升压二极管中的电流转移到辅助支路中去,使二极管中的电流减小 到零,二极管自然关断。此时升压电感和辅助电感的电流相等,而且不能突变,因此开通主 开关管为零电流开通。第二次开通是在主开关管开通,升压二极管关断时。辅助开关管再次 开通,将主开关管中的电流转移到辅助支路中去,并且使主开关管

12、的反并联二极管导通,从 而实现主开关管的零电流关断。如图1b所示,该新颖的ZCT-PWM变换器拓扑,与图2a的普通ZVT-PWM变换器相比, 该改进的拓扑在元器件数量方面没有增减,只是改变了组合方式,但同时实现了主开关管 S和辅助开关管Sa的软通断,并解决了输出整流二极管VDf严重的反向恢复问题。其详细 工作原理见文献6。信息来源:htt p:/www .t 也阳遗 Fkusl ECT-PWM信息来源:ZVZCT-PWM软开关变换器近些年,一些电力电子研究中心的工程师们正尽力寻求一种最优化的软开关技术即 用尽量少的辅助元件,实现功率半导体器件同时在零电压和零电流下转换,综合ZVT-PWM 变换

13、器和ZCT-PWM变换器的优点,进一步完善零转换条件。文献所介绍的一种新颖的 ZCZVT-PWM变换器,就能实现主开关管同时在零电压和零电流下转换,如图2a所示。以下 对其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信息来源:htt p:/图2新颖的ZVKE巩腳变换器拓扑及耶形图 信息来源:htt p:/www .t 在分析中,假设:输入电压U恒定,主电感足够大,以致输入电流I恒定。输出i s电容足够大,以致输出电压U恒定。只考虑续流二极管VD的反向恢复电流和主开关的O开关过渡时间,其他元器件均为理想元件。并设初始状态为:主功率开关管S及辅助开关管 Sa均为关断状态,VD处于导通状态,U = U,则电路在稳态时,每个开

14、关周期可划分为CR1013个模态,相应的主要波形如图2b所示。模态1 ( tt ):在t时刻,Sa开通,CR ,L谐振,i , U均增加,直到U =1 211 RLRCR1CR1U,该模态结束;i模态2 ( tt):在t时刻,VD导通,i继续增加,直到i = I ,此时VD自然2 32a2LRLRi关断;模态3 ( tt ) : C , L谐振,U 减小,iLR继续增加,直到U = 0 ;3 4R2RCR2CR2模态4 ( tt ):在t时刻,VD导通,L释放能量,i减小,直到i = I ,该4 54SRLRLRi模态结束;信息来源:t 模态5 ( tt):在t时刻,S导通,当L完全释放能量时

15、,i = 0 , iS = Ii ,5 65RLR该模态结束;模态6 ( tt) : C , L通过S和V开始半周期谐振,此时关断S ;6 7R1RDala模态7 ( t718):该阶段与普通Boost PWM变换器的开通状态一样;模态8 (1t9):在t8时刻,S开通,C,LR,iR增加,is下降,直到ijR= I ,is8 98aR1RLRSLRiS=0 ;模态9 ( tt ):在t9时刻,V导通,S关断,当i再次达到I , V关断,该9 10DsLRiDs模态结束;模态10 ( tt ):在t时刻,C , C ,L谐振,直到U = U , V导通;模态10 1110R2R1 RCR1iDa211 (t11112):在t11时刻,CR2,LR继续谐振,直到iLR = 0 ,VD1开通,VD关断;11 1211R2RLRDa1Da模态12 ( t12t13 ):在t12时刻,Cr2 , Cr1 ,Lr谐振,当iR再次达到iLR = 0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