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巧霞《巾帼同心共筑中国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999178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鲍巧霞《巾帼同心共筑中国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鲍巧霞《巾帼同心共筑中国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鲍巧霞《巾帼同心共筑中国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鲍巧霞《巾帼同心共筑中国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鲍巧霞《巾帼同心共筑中国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鲍巧霞《巾帼同心共筑中国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巾帼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原梦”征文用心编织绚丽的梦灵宝市实验小学 鲍巧霞 “巾帼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原梦”征文用心编织绚丽的梦灵宝市实验小学 鲍巧霞“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语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孩提时,每每唱起这首歌,仿佛自己已手持粉笔、踏上三尺讲台,面对渴求知识的学生尽情地享受着为师的乐趣。充满神秘色彩的“教师梦”一直成为我奋发向上的动力。如今,我已圆梦校园,正在潜心编织着我绚丽的“教育梦”。一、读书个人发展的阶梯。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就连我们的学生也紧跟时代的步伐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如

2、果我们教师还是守护着“一汪清泉”,那我们也会堙没在时代的浪潮中,这汩汩清泉也会枯涸。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汲取养分,这股“清泉”才能涌流不息。我读书的目的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助推工作,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总结我的读书经历,有四次起伏变化:第一阶段是学生时代仅为学习成绩而读书,我称为被动读书;第二阶段是有了兴趣爱好仅为提高特长而读书,我称为局限读书;第三阶段是在工作岗位上仅为干好本职而读书,我称为狭隘读书;第四阶段就是现在的情况,读书意识强了,读书范畴广了,但读书量太少,我称为平常读书。和大多数人一样,总是借口困工作忙而贻误读书,这不是能站住脚的理由,而是自身坚持做事的毅力不够,没有养成坚持每天读书

3、的良好习惯。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读书与健康成长紧紧相联,读书促进成长,成长离不开读书。二、责任家庭和谐的保障。和绝大多数女教师一样,一身兼任多个社会角色,是老师,还是母亲、妻子、女儿。演饰不同的角色,就应有不同的责任,责任需要的是付出。我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懈怠,而中国的传统习惯认为家务、孩子都得由女人管。我想做好老师,也想做好妈妈、好妻子,虽然感觉很累、很累,恨不得连睡觉时间都省下。有时候上完晚自习回到家,看看孩子作业、洗洗家人的衣物、整整家庭卫生白天不能做的事务全都利用晚上的黄金时间,等到万事已毕,拖着疲惫的身体,这才能安稳地躺在了床上,此时钟表的时针已经迈过“1

4、1”走向“12”。还未来得及做一个甜甜的梦,闹钟又把我催醒,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说实在的,偶尔听到爱人有意无意唱上几句“妻子妻子你最辛苦,辛苦为了全家福”也算是对所有劳累与付出的褒奖,困乏和抱怨也都化为浮云。三、博爱滋润幼苗的甘露。和男教师相比,女教师的爱更细腻、更朴实、更无私。教室的最后一排,被称为“最容易忽视的角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不干涉“优秀生的进步”,个别教师便把眼中的“差生”很自然的定居在这个角落,随便你怎么折腾。久而久之,“差生”们也觉得自己盘踞在这个位置也是理所当然的。老师们便逐渐的忽视了他们的存在。上课再热闹的活动,仿佛与他们绝缘。一次,我发现一个“定居”在这个特殊位置的

5、同学小希(化名)上课总是不举手回答问题,通过谈话知道自卑心理在作祟。这才小学三年级,长期下去,这个孩子岂不葬送在自己的手中了吗?我必须要让孩子醒悟过来。下课后,我把小希叫到办公室,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一首小诗请他看: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虽米小,也学牡丹开。让他知道苔藓也有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只要自己能看得起自己,同样会活得很精彩,如果连自己都觉得没希望,苔藓也会自己枯萎的。生物有大小之分,生命无贵贱之别。人们把富贵荣华的象征赋予百花之王的牡丹,把爱的寓意赋予养尊处优的玫瑰,把君子的品格内化于梅兰竹菊,而毫不起眼的苔花却很少得到关注。但它并不因人们的无视而停止生息,反而以自己的努力为大自然增添一抹幽幽的清香。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教育者,工作者,但我坚信有梦就会有明天。让我们载着中国梦,用青春去延续教育的生命,用热情去谱写教育的新篇章。教育之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之梦,是人民幸福之梦,国家富强之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