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湘教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99841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湘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湘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山居秋暝_,_。_,_。_,_。_,_。1默写古诗词。2诗一开头说此处是“空山”,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你觉得“空山”一语用得是否准确,有何作用?_3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与本诗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相比照,说说这两个“空”字的表达作用有何异同?_4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_5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_2.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闻雁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

2、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这两首诗都是抒发作者的_。2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_3. 课内阅读。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_。风一更,雪一更,_,故园无此声。1把词补充完整。2这首词的作者是_代的_。“长相思”是这首词的_。3连一连。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行军在外时强烈的思乡之情。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4. 课内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这首诗描写了乡村中的农人_、_,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_的情景,展现了农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2对诗中塑造

3、的儿童形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天真B.勤劳C.顽皮D.可爱3下列选项不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的是()A.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B.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C.表达了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D.表达了对顽皮的农村儿童的惋惜和劝诫。4下面的诗句让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用几句话写一写。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_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理解词语意思。生:_ 遥看:_飞流:_疑:_2“三千尺”形容_,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1)“香庐”指一座山

4、峰的名字。()(2)“九天”指九个日夜。()(3)李白是站在瀑布前面观察的。()(4)庐山是我国的名山,位于江西省。()4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把比作,表现了。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6. 读古诗词,完成练习。清平乐(yu)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同“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这是一首词,其中(_)是这首诗的词牌名,(_)是题目。2对“亡赖”的理解正确的是()。A.贬义词,说明小儿不好好干活,耍无赖B.褒义词,顽皮淘气的意思3表现小儿无赖的一句是:_。4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7.

5、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下面关于这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中的“愁”,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B.词中的“愁”,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C.词中的“愁”,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D.词中的“愁”,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8. 快乐阅读。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理解下面的词语。散学:_纸鸢:_2这首诗前两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描绘了乡村特有的明媚春光;后两句写_。全诗洋溢着一种_的气氛。3

6、品读前两句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景象?_9.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掘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几锄豆溪东,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录莲蓬。1这首词描写了_。2词中写到的人物分别在干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10. 读古诗三首,回答问题。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破:_将晓:_王师:_2解释画“”句子的意思。(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_(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_3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诗在表达上的异同。_4从军行写了戍边士兵的_之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作者_之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作者平生第一_诗。1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

8、欲念。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_12.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1这首诗描写的是_时节的景色。A.早春B.晚春C.初夏2“水中柳影引他长”运用_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柳条与水中的柳影相连相映的优美画面,其中的“引”字照应了“_”一词。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13.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闺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_14. 按要求完成练习。游子吟慈母手中线,_。临行密密缝,_。谁言寸草心,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_。这是一首歌颂_的古诗。3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比喻B.夸张C.拟人4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情景?_1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课题凝练简括,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又点明了主人公是,抒发了诗人与朋友之间。(2)这首诗是一篇“文包诗”,前三段写,后两段写,抒发了朋友之间之情。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