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做案例问答题要点附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996658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做案例问答题要点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理咨询师做案例问答题要点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理咨询师做案例问答题要点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理咨询师做案例问答题要点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理咨询师做案例问答题要点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做案例问答题要点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做案例问答题要点附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分析问答题第一部分 案例分析中理论问答题(P后面是指习题集中的页码,3P后面是指三级心理咨询师的教材中的页码)1摄入性谈话中要注意些什么(P264;3P13) 态度保持中立; 提问中避免失误;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不能用指责或批评性语言阻止或转移求助者的谈话内容;在谈话后不能给出绝对性的结论;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求助者误解。2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P342;3P113P12 主要避免提问失误,主要体现在: 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强烈的暗示性。 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 避免

2、多重(连珠炮)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免修饰性反问,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 避免责备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 避免解释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能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3摄入性谈话中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P267;3P12 适合求助者的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重要意义。 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4摄入性谈话中,怎样选择切入点?P339,P345;3P4-5 根据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

3、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咨询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5选择心理测验的原则?3P14。 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如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就应选用与情绪有关的量表。 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选择人格问卷,探索人格因素。(如MMPI) 为了寻找早期原因,选用病因性探索量表(如LES) 为排除疾病而使用量表。6一般临床资料整理提纲?3P15-17。其中一般人口学临床资料整理提纲? 人口学资料。 生活状态。婚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娱乐活动。自我描述。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除上述内容之外,求助者谈及或调查了解到的其他资料另外列出,以供

4、诊断时参考。7临床收集资料的途经?3P23。 主诉。家属报告。 摄入性会谈。 临床观察。 心理测验。其他。8判断来访者问题是否心理咨询范畴?3P25-29。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相对稳定性原则。 典型症状如有幻觉,抑郁、躁狂、焦虑、恐惧、疑病等。 自知力“自知”是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已的心理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作怎样的解释。心理正常的人(包括神经症)都有自知力,而心理不正常的人(精神病性患者)则没有自知力。求医行为:心理正常的人(包括神经症)都会表现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心理不正常的人(精神病性患者)则很少主动求医。9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5、?P342;3P87 面质是咨询师指导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思考的一种技术。(咨询中常见的矛盾有:言行不一致,理想与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 促进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处境等深入地了解。 激励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促进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 促进求助者明确自己的资源、并善加利用。 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面质。 10阻抗产生的原因?P345;3P101 来自于求助者成长中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会使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行产生防御与抵抗。 自于求

6、助者功能性的行为失调。因为原有失调的行为弥补了求助者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使求助者能从中受益,也来自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需要。 来自于求助者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其一,求助者只想得到咨询师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其二,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其三,求助者不具有发自内心的求助动机。11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3P76-77。 急于下结论。 轻视求助者的问题。 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 做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 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应12咨询师如何进行转介?P348;3P146首先征求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

7、和理由。向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向新咨询师介绍求助者的情况。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不在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13咨询对象应具备的特征或条件?P348;3P143具有一定的智力基础。咨询内容合适。人格基本健全。动机合理。有交流能力。对咨询有一定的信用度。14咨询双方责任、权利与义务?P350;3P74-75。(理解不混淆)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向咨询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

8、理。 有权利了解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有权利了解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

9、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15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的原则?P356;3P67-68。具体(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行(求助者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提供的条件看,确定咨询的目标都是可行的)。积极(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育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符合发展需要的)。双方可以接受(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求助者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双方都能接受,意见不一致以求助者为主,咨询师无法解决时转介)。属于心理学性质(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属于心理学性质的)。可以评估(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

10、改善程度来体现)。多层次统一(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认知、行为和情绪是改变最终是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16. 假如你是该求助者的心理咨询师,你计划怎样与她商定咨询目标?3P63-72 1)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以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 6)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

11、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17、你认为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什么原则?3P63-77 1、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订咨询目标,协商不成,以求助者目标为主;2、正确判定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的关系。3、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他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4、向求助者说明,咨询中发现更深层的问题,需要对原有目标做出调整,重新确立新的目标。 18 、请你为求助者拟定咨询方案?3p73-75咨询方案应由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1)咨询目标:应该符合(具体,可行,可接受,积极,属于心理学。可评估,多层次统一)有效性的七个要素,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和义务

12、 3)咨询阶段:诊断阶段、咨询阶段、巩固阶段 4)咨询的时间:一般每周12次,每次50分钟左右。 5)咨询的费用:每次50元 6)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7)效果评估及评价手段:完成阶段性评估后,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测验法等方法和外部语言、行为、情绪等指标对咨询效果作整体评估。 19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及过程是什么?(阳性强化法3P111-113)3P121-126(重点要仔细看)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 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事件A并不是引起C直接原因,个体对A的所产生的某些观念B才是导致C的行为和

13、结果的诱因。20.咨询效果评估维度? 3P133. 求助者自我评估。 求助者对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 他人评估。 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咨询师的评定。21.影响心理咨询有效性的因素(三级P136)(如何对心理咨询效果进行客观化研究?P135;心理咨询效果产生机制?P136) 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 强烈的求助动机。 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与方法。 咨询师本身的人格特征。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22有关心理咨询的共同原则:(请回答5-6条)答:1)帮助来访者自立原则;2)客观中立的原则;3)尊重来访者的原则;4)保密原则;5)时间限定原则;6)关系限定原则。23深

14、入了解求助者心理问题的途径?3P64-651.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2.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3.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弄清求助者真实想法.4.深入探讨求助者的深层原因.24 如何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诊断? 存在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分类即对心理不健康问题进行分类。 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3)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25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