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生产损耗工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6995601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低生产损耗工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降低生产损耗工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降低生产损耗工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降低生产损耗工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降低生产损耗工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降低生产损耗工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低生产损耗工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降低生产损耗工时项目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惠阳一厂项目计划书 项目名称:降低生产损耗工时项目 部 门:惠阳一厂持续改善小组 拟 制:林 立 强 时 间:2001年9月目 录一、项目名称:3二、项目目的:3三、项目目标3四、项目范围3五、项目组成员及其职责4六、项目推进计划5七、项目标志8八、项目资源需求9九、 项目的柔性10十、项目风险管理计划11十一、 团队公约13十二、 项目计划确认和批准14项目计划书一、 项目名称 降低生产损耗工时二、 项目目的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通过对损耗工时构成分析、改善,将生产处内、外部损耗工时减少。三、 项目目标1、 一份损耗工时构成分析报告2、 一份生产处

2、排产管理规定(可结合排产程序)3、 一份物控处生产计划安排合理化方案4、 一份生产处阶段性生产能力调配方案5、 一份流程优化改善总结6、 一个有战斗力的项目团队。四、 项目范围 为了降低公司制造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从2001/08/31-2001/12/31,在惠阳一厂生产处进行“降低生产损耗工时”项目,将其由现状的30%(内部损耗工时8%),降至20%以内,其中内部损耗工时比例不大于5%;并形成生产处排产体系和工序产能匹配分析体系。五、 项目组成员及其职责姓 名职责倡导者(发起人)钟立祥1、项目预算及全体人员的管理;2、批准任命leader及项目的时间、成本、工作范围;3、指导、培训项目le

3、ader;项目管理者北京厂制造技术发展处项目管理6sigma项目组长蒋成红1、 负责惠阳一厂6Sigma绿带、黑带项目的选择,人员的确定;2、 负责策划、管理和推进6Sigma绿带、黑带项目在惠阳一厂的实施,并对项目的进度、目标和实施效果负责。贯彻6Sigma项目的总目的、目标和推进思路,向项目推进组通报本部门6Sigma黑带项目的情况,与6Sigma项目总进度协调一致;3、 调动相关资源,对6Sigma项目实施提供支持;4、 接受咨询公司的相关培训,掌握6Sigma方法,并对项目实施的效果负责。Team Leader林立强1、 对项目的最终结果负责;2、 负责对项目组成员所需6sigma知识

4、和工具进行培训和指导;3、 牵头制定项目计划并推动项目按计划实施;4、 负责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工作中的绩效考核。核心成员沈溪金1、 效率专业知识技术支持;2、 部门间问题协调沟通、处理;3、 产能匹配及生产排产工作外部门的配合;申中林1、 组织消费生产的损耗工时数据收集、分类;2、 消费生产各组产能匹配性计算;3、 TEAM活动在消费生产的推行;刘希芳4、 组织商用生产的损耗工时数据收集、分类;5、 商用生产各组产能匹配性计算;6、 TEAM活动在商用生产的推行;林贵顺1、 物控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报告的完成;2、 TEAM活动在物控商用、消费的推行;张宝财1、 生产排产工作的具体推行;2、 提供

5、排产程序设计需求;徐明红1、 负责数据汇总及分析;2、负责会议组织,书写会议纪要;3、建立并保存项目文件。其他项目组成员檀长银王宇辉刘长刚生产处效率工作的推行,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张业武排产程序的编写六、 项目推进计划1、 里程碑计划阶段成果完成时间第一阶段1、 完成历史数据分析;2、 建立并完善数据收集体系,制定数据收集与分析流程;3、 明确项目开展方向;4、 完成对TEAM成员第一阶段的6sigma知识培训。2001/10/15第二阶段1、 就排产方案(程序)提出具体需求,初步编写;2、 工序产能匹配工作完成一套方案,能够根据各项参数(如下月机型结构)对各组产能进行调配; 3、 根

6、据前期流程优化分析的结果,选择一个项目进行改善。2001/11/15第三阶段1、 进一步完善排产方案(程序),完成修订工作,最终定稿;2、 分析工序产能匹配方案的效果,并优化;3、 完成流程优化工作;4、 物控处生产计划合理化安排方案出台。2001/12/15第四阶段1、 完成2001财年损耗工时分析报告;2、 形成一套制度化的排产体系;3、 工序产能调配工作制度化、文件化;4、 完成项目总结2001/12/312、 WBS Dictionary项目立项数据收集分析阶段性生产能力平衡生产处排产管理规定物控生产计划安排生产流程优化人员培训项目选择人员选择林立强历史数据分析沈溪金现阶段生产能力调查

7、沈溪金现状调查张宝财事业部产能预测林贵顺备料流程分析沈溪金统计知识培训林立强消费生产处启动申中林损耗工时确认制度分析林立强商用各组人员、产能调查刘希芳各组产能数据提供沈溪金编写初步方案林贵顺调试流程分析申中林效率专业知识培训沈溪金商用生产处启动刘希芳建立新的数据收集体系沈溪金消费各组人员、产能调查申中林提出对排产软件需求张宝财反馈运做效果张宝财包装、资料流程分析刘希芳持续改善工具培训林立强工程处启动沈溪金商用生产数据收集刘希芳拿出生产能力平衡计算方案沈溪金工程信息组编写软件林立强方案修订林贵顺确定改善方向林立强沟通技巧培训林立强物控处启动林贵顺消费生产数据收集申中林定时提供产能预测林贵顺对排产

8、程序提出改善张宝财最终方案出台林贵顺流程改善方案出台沈溪金6课程培训林立强方案报批林立强数据报表徐明红根据运行结果,修订公式沈溪金反馈排产后的效果申中林进行流程改善申中林完成损耗工时分析报告林立强做出最终方案和报告沈溪金完成生产排产管理规定张宝财结果汇报沈溪金33、 甘特图项目名称降低生产损耗工时项目负责人林立强项目目标为了降低公司制造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在惠阳一厂生产处进行“降低生产损耗工时”项目,将其由现状的30%(内部损耗工时8%),降至20%以内,其中内部损耗工时比例不大于5%;并形成生产处排产体系和工序产能匹配分析体系。项目周期2001/08/31-2001/12/31序号 推进时间

9、推进阶段9月10月11月12月W23W24W25W26W27W28W29W30W31W32W33W34W35W36W37W38W391降低生产损耗工时TEAM成立2建立并完善数据收集体系,制订数据收集体系与分析流程3完成项目立项报告书4通过数据分析,确定项目开展方向5完成对TEAM成员第一阶段6Sigma知识培训工作6对排产方案(程序)提出具体需求,开始编写7完成一套产能匹配工作方案,能够根据各项参数灵活对生产各组产能进行调配8进行流程优化分析,并选择一个子项目进行改善9进一步完善排产方案,并开始定稿使用10对“阶段性生产能力分析平衡方案”进行优化11完成流程优化工作12物控处生产计划合理化安

10、排方案出台13完成2001财年前三季度损耗工时分析报告14形成一套制度化的排产体系15“阶段性生产能力分析平衡方案”文件化、制度化16完成项目总结,庆祝成功8 七、 项目标志1、 生产损耗工时降低至20%以内,其中内部损耗工时不大于5%2、 生产处排产管理规定出台且运行3、 一份物控处生产计划安排合理化方案4、 根据生产处阶段性生产能力调配方案定期对人员、设备进行调整5、 优化一个流程6、 取得预期收益。9八、 项目资源需求1、项目人力资源计划成员09月10月11月12月角色职责钟立祥SPONSOR1周1次1H,共18H,对项目总体方向、思路、进度进行审核林立强Team Leader1天6H,

11、共480H,对生产效率总体目标负责,牵头制定项目计划并推动项目按计划实施。沈溪金Core Team Member1天2H,共160H,对效率专业知识技术支持,部门间问题协调沟通、处理;。申中林Core Team Member1天3H,共240H,组织消费生产的损耗工时数据收集、分类及TEAM活动在消费生产处的推广。刘希芳Core Team Member1天3H,共240H,组织商用生产的损耗工时数据收集、分类及TEAM活动在商用生产处的推广。林贵顺Core Team Member1天2H,共160H,物控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报告的完成,TEAM活动在物控商用、消费的推行张宝财Core Team Member1天2H,共160H,生产排产工作的具体推行,提供排产程序设计需求。徐明红Core Team Member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