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止痒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血热型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994496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热止痒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血热型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清热止痒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血热型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清热止痒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血热型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热止痒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血热型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热止痒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血热型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热止痒方结合依巴斯汀治疗血热型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严重影响美观,给患者的容貌、心理及生理带来很大影响。目前,门诊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求治者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年来化装品非法添加和人们不正确使用护肤品导致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因长期不当外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皮炎,表现为外用激素或含有激素的化装品使用后原发皮损消失,但停用后又出现炎性损害,需反复使用激素方能控制病症的一种面部皮炎。临床表现为面部红斑、灼热、潮红、枯燥、刺痒,局部患者还伴有面部浮肿、疼痛,难以入睡等表现,本病皮损顽固难以治愈。2022年1月-2022年9月

2、,笔者科室采用自拟中药清热止痒方内服外用结合依巴斯汀治疗血热型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显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临床选择血热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58例,其中男22例,女36例,均为笔者科室就诊患者,年龄1865岁,病程312个月。1.2纳入标准:58例血热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且不伴系统疾病:自觉面部瘙痒、灼热、刺痛、枯燥等;面部可见红斑、丘疹、水疱、脱屑、色素沉着、皮肤菲薄、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等;连续应用含糖皮质激素制剂超过1个月,临床见依赖和反跳现象;中医辨证属血热型。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

3、料比拟,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3排除标准:有各种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有糖尿病、心脏病、红斑狼疮等严重内科疾病者;不能坚持使用防晒霜及做到避光者;面部伴感染性疾病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女性;治疗期间终止治疗或更换治疗方法者;中医辨证除外血热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4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停用各种含激素的药物或护肤品。治疗组仅口服依巴斯汀片商品名:开思亭10mg,每晚1次;对照组内服外用中药清热止痒方结合口服依巴斯汀片。自拟中药清热止痒方主要成分为:赤芍、牡丹皮、金银花、石膏、知母、地榆、槐花、地肤子、蛇床子、桑白皮等十余味中药,将中药清热止痒方煎汤500ml,将汤剂的2/3分早

4、晚2次饭后30min服用,剩余1/3汤剂外用冷湿敷面部,每晚1次,每次外敷约20min.口服依巴斯汀片同治疗组。治疗后记录患者的皮损变化、瘙痒程度及不良反响等,两组均连续用药12周后评价疗效。1.5疗效断定标准:分别从面部红斑、丘疹、浮肿、水疱、脱屑现象和瘙痒、灼热、刺痛、不适感等方面进展评价。在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面部图像信息,请两位以上皮肤科医生根据图像进展评估,比拟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变化,进展方法有效性及患者满意率评价;记录患者不良反响,进展平安性评价。痊愈:面部皮损全部消退,自觉病症完全消失;显效:面部皮损消退70%,自觉病症明显减轻;有效:面部皮损消退30%70%,自觉病症减轻;无效:

5、面部皮损消退30%,自觉病症无改善。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x100%.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x100%.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患者自设主观评价局部根据不同程度计算相应百分比。检测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面部红斑、灼热及刺痛感均减轻,瘙痒病症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两组疗效比拟见表1.治疗组有效率为60.0%,对照组有效率为82.1%,两组有效率比拟有显着性差异x2=7.11,P0.05,说明用中药清热止痒方内服配合外用,并且结合口服依巴斯汀片,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优于单用依巴斯汀片治

6、疗。治疗组患者16例满意,满意率为53.3%,对照组患者22例满意,满意率为78.6%,两组满意率比拟,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患者对应用中药口服外用结合口服依巴斯汀片的治疗满意度更高。根据两组疗效和患者满意率比拟,显示对照组的有效率和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治疗组。用药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响及副作用。3、讨论根据中国医师协会激素依赖性皮炎诊治指南,有明确糖皮质激素外用史,加以下任一表现即可诊断为激素依赖性皮炎:皮肤变薄、潮红;粉刺、丘疹、脓疱;色素沉着;皮肤枯燥、脱屑、萎缩;毳毛增粗变长。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生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加重的过程。长期使用激素可引起成纤维细胞内氨基多糖、弹力

7、纤维、胶原纤维合成减少,皮肤水分丧失、更新代谢减慢,导致皮肤枯燥、萎缩、变薄等病症,当重新外用激素后以上病症可以好转或很快消失,如再停用,又会出现反跳性皮炎再次发生,而且比以前皮疹更严重。其发病机制包括很多方面,如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表皮真皮变薄,激素的不良反响和面部微生物感染等,从而产生激素依赖现象,即成瘾状态。人们一旦对激素产生依赖,停用含有激素的制剂或护肤品后原发皮疹即复发或加重,这给患者身心安康带来很大痛苦,就像戒毒一样难受,临床治疗也很棘手。因此,本病的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尤显重要。熊心猜等、王明志等采用单用胶原贴敷料结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本病有效率高于90%.任国华、卢

8、剑采用美能注射液结合蓝科肤宁治疗本病有效率可达85.4%.张万义等根据中医理论和皮疹类型进展辨证施治,选用针灸配合蓝科肤宁外用冷湿敷,获得了较好疗效。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多归为中药毒;、火毒;、面疮;、痈疽;等范畴。其发病多由外感毒邪,日久化热所致,故见面部潮红、灼热;热邪凝滞,气血不通,不通那么痛,那么伴灼热痛痒;热久耗阴,可见皮肤枯燥、脱屑、变薄、萎缩等病症。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将本病分为热毒炽盛证、肺胃湿热证、血虚风燥证、气阴两虚证等,前两者归属于血热型,治疗多为清热解毒、凉血止痒。本研究自拟中药清热止痒方主要成分为:赤芍、牡丹皮、金银花、石膏、知母、地榆、槐花、地肤子、蛇床子、

9、桑白皮等十余味中药,多项选择用清热凉血的药物内服配合外用冷湿敷面部,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燥湿、消肿止痒等成效,可明显改善患者面部红斑、浮肿、丘疹和皮肤枯燥,对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和皮肤萎缩也获得满意效果。临床观察显示:大多数患者红斑、丘疹、脱屑等消退较快,病程越短面部灼热、痒痛等自觉病症改善越快,病程越长皮肤屏障受损日久,皮肤菲薄及毛细血管扩张消退越慢。本研究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可以治病求本,结合依巴斯汀可到达标本兼治,进步疗效,有缩短病程的作用,且患者满意率较高,可显着进步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和依从性。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平安有效,价格低廉,适用于临床广阔人群及基层遥远地区患者使用的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药物。中药清热止痒方疗效确切,表达中医简便、价廉、效优的特点,依巴斯汀临床应用疗效可靠,平安性好,循证医学证据充分,两者结合应用疗效更优,无副作用,合适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