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用银杏林栽培技术原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994271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用银杏林栽培技术原始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叶用银杏林栽培技术原始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叶用银杏林栽培技术原始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叶用银杏林栽培技术原始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叶用银杏林栽培技术原始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叶用银杏林栽培技术原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用银杏林栽培技术原始(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叶用银杏林栽培技术银杏(Gingo biloba)属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银杏一身都是宝,银杏果是干果珍品,种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叶片可提取总黄酮和银杏萜类内酯两大类活性成分,其果、叶、皮、根皆能入药,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其中银杏叶总黄酮包括槲皮素、山柰素以及异鼠李素,萜类内酯包括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以及银杏内酯C。银杏叶总黄酮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临床治疗和保健价值,使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成为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产品之一。1 育苗技术1.1苗圃地选择苗圃应选择交通便利、背风向阳、地势开阔、阳光充足、土壤深厚肥沃、灌水、排水良好的地方,土壤为

2、微酸性或中性的沙壤土, 避免重茬。1.2土壤管理1.2.1整地于上年秋末冬初深翻一次, 浇足冬水, 以备来年育苗。1.2.2施基肥结合整地, 施足底肥, 每公顷施经腐熟的农家肥8万kg 。1.2.3消毒播种前, 结合整地, 对土壤进行杀虫灭菌工作,用500倍甲基托布津沟灌或硫酸亚铁1014 kg/亩进行土壤消毒。1.2.4做床将经过整地消毒的育苗地按南北走向作高床,长度视地形而定, 床宽10cm12cm, 床高10cm15cm, 床间距40cm 左右。1.3采种及种子调制1.3.1采种10 月上旬左右采种, 母树应选择生长发育良好, 种粒大, 树龄40年以上的优势木。1.3.2去外种皮先将采回

3、的果实带外种皮堆放在室内, 注意通风, 防止霉烂变质。半月后搓去外种皮, 水选出颗粒饱满、大小中等、品质良好、生活力强的种子, 晒至中种皮发干发白, 装入麻袋, 置于干燥阴凉处备用。1.3.3沙藏于11月左右, 待干藏种子含水量降至约20%左右时, 对其进行湿沙贮藏, 以促进种子的后熟过程。选择干燥向阳的地方, 挖一长方形坑, 坑深1m, 坑的大小随种子数量而定。先在坑底铺10cm的细沙, 然后一层银杏种子一层沙铺至距地面10cm处,最上再盖一层沙。种子与沙的厚度以前后左右种子不见面为宜, 沙的湿度以“手捏成团, 松手即散”为度。沙藏期间, 要注意通风保湿防水, 还要经常检查,一旦发现霉烂变质

4、的种子要立即除去, 以防病害蔓延。1.3.4种子处理银杏种子有空胚现象, 为防止播种后缺苗断垄,播种前20d30d需进行催芽处理。有两种催芽方法可供选择。1.3.4.1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之处, 用砖彻成小型温棚, 东西长23 m, 南北宽1 m, 南墙高0. 3 m, 北墙高1. 5 m,东西墙呈梯形。温棚底部先铺垫厚15 cm 的细沙, 其上均匀铺放一层13 的种沙混合物, 再覆盖一层湿沙, 湿沙厚度以不暴露种子为原则, 最后在温棚上加盖塑料薄膜。晚间在塑料棚上加盖麻袋或草帘保温。约半月后种子开始吐白发芽。1.3.4.2室内催芽首先将经过沙藏处理的银杏用清水淘洗干净,然后用30的温水浸泡2

5、3 d, 每天更换30的温水一次, 然后装入麻袋中保温保湿催芽, 室内温度须控制在25左右。当种子胚根萌发“吐白”时, 应及时挑出分批播种。1.4播种为预防银杏幼苗颈腐病、立枯病的发生,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 可采用间作套种、高密度大田育苗方式。如银杏种子胚根过长大于1cm 时, 在播种过程中易造成损伤, 播种后虽可萌发出弱苗, 但达不到当年出圃的苗木规格, 故应采取加温催芽、分批处理, 种子“吐白”后及时播种的方法, 是保证单位面积成苗率,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降低育苗成本的关键措施之一。1.4.1播种期多为春季播种, 时间在3月中旬左右。1.4.2播种1.4.2.1播种方式及密度

6、采用单行条播或宽窄行条播。单行条播,行距20cm左右,宽窄行条播,宽行行距3040cm, 窄行行距20cm, 宽窄行相间排列, 株距5cm。平均产苗量可达4.66.0万株/亩。在相同立地和管理技术措施的条件下, 高密度育苗具有省工省料、高产高效的优点, 为银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苗源, 也为预防苗期病害, 降低育苗成本,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找到了简便易行的科学方法。1.4.2.2播种在准备好的苗床顺床长方向开沟, 沟深23 cm, 沟底用木片或瓦片荡平。然后将经过催芽的种子胚根朝下平放于沟内, 覆土压实即可。覆土厚度23 cm。播后覆盖地膜, 以便增温保墒。1.4.2.3播种量每亩播

7、种量100 kg 左右。1.5间作1.5.1间作要求选择“高秆大叶”、能起遮荫效果的农作物, 如玉米。间作密度不宜过大, 以能起到遮荫降温作用, 保证单株农作物的营养面积和产量, 不与银杏苗木争地为宜。采用间作套种高杆大叶的玉米遮荫, 具有全方位遮荫、降温、增产效应。大叶农作物的强烈蒸腾作用和异化呼吸作用, 有效地降低了地面温度, 增加了苗床空间的大气湿度和CO2含量。尤其是玉米叶片对阳光的“ 花化” 作用, 使直射苗床的阳光, 变成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散射光线。间作套种玉米对苗地局部所形成的小环境, 有效地避免或控制了苗期病害的发生, 提高了苗木的光合作速率, 苗木生长健壮, 达到了高产

8、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目的。1.5.2间作物育苗容器的制作在准备银杏苗床时, 就地取肥沃土壤, 压制成圆柱形土营养钵, 高1015 cm, 直径45 cm, 晾晒35d备用。1.5.3间作物育苗搭建塑料小拱棚增温保湿, 促进作物发芽。在进行银杏种子催芽的同时, 将间作物( 玉米) 点种于土营养钵内育苗。每个土营养钵内点种玉米12 粒,覆土浇水, 逐层堆放于地边。1.5.4间作物定植待银杏种子播种后, 幼苗出土破膜时, 在两苗床间挖大小为151515 cm 的坑, 将玉米土营养钵“容器苗”定植其中, 覆土踩实。每一床间距内栽植两行, 株距1520 cm。每亩间作套种玉米20002500株左右。1.6

9、苗期管理1.6.1除草从幼苗出土开始, 在育苗过程中, 要及时拔草,拔草次数视需要而定。1.6.2防旱防涝干旱时及时浇水, 保证土壤湿度; 遇大雨、暴雨时要及时排涝。防止幼苗涝死。1.6.3施肥4 月下旬至5 月, 在苗木速生期追施尿素一次,每亩10 kg; 67 月第二次追肥, 每亩施饼肥1520kg 为宜。1.7病虫害防治1.7.1虫害防治银杏幼苗期易受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危害, 可亩施25 kg 辛硫磷防治蛴螬。用90%的晶体敌百虫1 kg加100 kg 饵料( 鲜草、炒香的饼肥)拌匀制成毒饵, 傍晚撒施于苗木根茎附近, 诱杀金针虫、地老虎等害虫。如果再用20% 的杀灭菊脂乳油

10、20003000 倍液拌毒饵效果更好。1.7.2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 采用间作遮荫、苗行覆草、根基培土、适时喷洒清水降温等方法。颈腐病的防治: 始发病时, 用25%多菌灵500倍液防治。发病严重时可用50%多菌灵700800倍液防治, 710 d 喷一次, 喷23 次。1.8苗木移植出圃银杏苗期生长较慢。苗高达到20 cm 以上的1年生壮苗可用于营造银杏叶用林; 营造其它用途林。须将1 年生苗从苗床移植至大田继续培育12 年。为了定向培育良种壮苗, 亦可在第2 年春季出圃苗木时, 采取隔行、隔株起苗的方法, 对保留苗木(保留密度与常规育苗密度相同)进行嫁接处理, 提高苗木的质量和商品价值,增加

11、林农生产者的收人。2叶用银杏园的营建技术2.1园址选择银杏喜光、不耐荫蔽、较耐旱、怕涝,叶用银杏园应选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pH值为6.57.5 的壤土或沙壤土建园。要求园地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水源充足,地下水位低(2.03.0m以下),排灌条件良好,不适宜在土壤粘重、盐碱低洼、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建园。2.2整地定植在栽前整地时要深翻改土并施足底肥,以农家肥为主,按确定的行距,挖深、宽各6080cm的沟,底土与表土分开放,回土时先回填表土,然后分层施人底肥30005000kg/667m2。园地要深耕整平,并搞好道路及排灌设施。栽植深度一般要求填土至根颈以上10cm左右,栽植前最好用

12、ABT生根粉3号浸根,可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2.3苗木选择良种的选育最早规模建立采叶园的有美国、法国等国。1982 年美国在萨母特地区建采叶园400hm2。美国银杏栽培水平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叶用栽培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银杏雄性品种的选育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美国正式注册的雄性品种有50 个, 推荐栽培品种18 个, 并确定了一套雄性品种选育标准 7, 8 。我国学者曹福亮等( 1996 年) 对来自全国各地的13 个雄性品种和江苏泰兴境内18 株雄株进行了以叶用栽培为目的的选择比较研究, 得到了具有较大丰产潜力的雄株品系A。陈学森等进一步提出了叶用品种选育的4 条标准: 叶片

13、黄酮含量在210% 以上, 叶内酯含量25% 以上; 叶片面积30cm2; 叶片厚度0140mm 以上; 单叶重113 g 以上 10 。并从44 个参选品种中选出了符合上述标准的泰山1 号。叶用银杏园苗木主要是播种实生苗, 实生苗叶片中黄酮、内酯含量相应地较嫁接苗叶片中的高 11生产上一般选择具有优良种源的实生壮苗建园, 苗龄茬后当年的萌条全部保留。从产叶量考虑, 栽植雄株优于雌株。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完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二年生的嫁接雄株。因为银杏幼龄植株,发枝力弱,抽生短枝少,只有嫁接壮年穗条的植株, 才会抽生更多的短枝, 而雄株生物量大,生殖生长少,营养生长多,故产叶量大。分析结果

14、证明, 地径粗度是决定银杏叶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抓住苗木粗度培养, 才能取得最高叶产量。银杏采叶园为获得高产、质优的叶片,应选用优良叶用品种营建。在生产上一般选择成枝力强、耐修剪、基部萌条能力强、节间短、发叶多、叶片大而肥厚、叶色深、含药效成分(银杏双黄酮类、苦内酯等)高的优良种源的壮苗建园。要求苗龄23 年,苗高lm左右,地径1.5cm左右,根系完整发达,无病虫害。2.4栽植密度栽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品种、发枝量和地形、地势等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在土壤瘠薄的沙地、山坡地及发枝量少、枝干直立的品种,可栽植稍密些,反之宜稀些。不论采用何种密度均以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便于采叶及田间管理为原则。可分为高、中、低三种不同密度栽植。A、一般株行距为0.4m1.0m(16662083株/667m2)。另外,为充分利用土地,栽植稀的建园后12 年内可间作矮秆作物。B、适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