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几点建议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99313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中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几点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加强中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几点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加强中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几点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加强中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几点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加强中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几点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中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几点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中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几点建议(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强中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几点建议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理解生活的意义,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维护生命,让生命之树常青。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学生自杀,溺水等死亡事故的报道数不胜数,出现这些事故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对自己的生命不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应从各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从小学到高中接受学校教育的12年时间,是学生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学生大部分时间都与教师接触,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必不可少。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正确对待生命,尊

2、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个性健康发展。当代中学生对待生命的消极态度和极端行为却令人担忧。据报道,江苏省南京市2003年1012月就有多名中学生自杀:2003年10月3日,栖霞区一名16岁少女与母亲怄气从自家4楼跳下,所幸被一棵柿子树拦挡捡了一命;11月19日,南京某中学一名高二男生因学业从6楼楼顶跳下自杀身亡;11月21日,南京某重点中学一名高二女生,从教学楼上跳下自杀身亡;12月中旬,下关区一名16岁女孩因早恋与母亲怄气从楼上跳下生命垂危;据有关部门调查,南京市有近20%的中学生曾想到过自杀。南京市的情况并不是特例,目前中学生的自杀现象正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以上这些现象是令

3、人触目惊心的,也激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思考,人们不仅要问:“当代中学生究竟怎么了?”。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必有一死,从死亡出发是不可能找到人生的社会意义。但是正是由于死亡,生命才更加值得珍惜。一般地说,求生抗死是人的一种本能,人不应该受到外界的干扰,轻易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任何一个自杀者,生命背叛意识都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生死痛苦的挣扎,无法战胜自我而造成的。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问题,又有学业、友谊、恋爱、伦理道德、家庭问题,更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问题。自杀者显示的心理特征是很明显的,诸如孤独、失望、消沉、羞愧、愤怒、畏惧、以及病态的癫狂、妄想、

4、幻觉等。自杀者所在学校的教师、同学和家里的亲人只要及时察觉他们的心理异常,分析、掌握其内心矛盾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疏导,自杀行为是完全可以防止的。但“心灵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古罗马卢克莱修),只有加强对中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使学生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从而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中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毋庸讳言,当代中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与学校当前生命意识教育不力不无关系,加强中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已经成为中学生健康发展和时代发展之必需。那么,面对飞速发展和日趋复杂的教育形势,当代中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笔者认为当代中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应该突出以下几点:一、生命

5、要有社会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实现自我价值人与动物不同,动物的生死皆受肌体活动和外界自然条件所控制,而人除了受肌体本能和外界环境支配外,还懂得用脑力和体力去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生存环境,所以人能够有意识地防止非正常死亡,延长自身生命,提高生命质量。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不断改进劳动工具,变革生产关系,发展新的生产力,创造文化和文明,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自己活得更美好,使人类能够繁衍生息,延续人类文明的火把。但是,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生命的历程是短暂的、有限的,所以,人应该爱惜自己的生命。爱惜生命决不是苟且偷生,而应该用劳动和创造来使自己的生命

6、更有意义和价值,生命的神圣就在于能够造福社会和人类。人的生命如果和人类的进步事业联系在一起,则人的生命将会得到永生。“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一个对生命的社会意义都无从了解的人,自然无法体悟生命的神圣。“非典”在我国横行期间,中华民族又一次体现出坚贞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的人甚至放弃生的权利,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任医师邓练贤,生前就曾坦言:“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必须付出。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最后壮烈地倒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还有,因抢救病人不幸身染“非典”的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在生

7、命垂危已无法说话的情况下,仍用颤抖的双手写下了“不要靠近我,会传染”的字条,展示给抢救她的医务人员。他们的生命因与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从而焕发出无比绚丽的光彩,他们的精神是崇高的,他们的生命是神圣的,人民将永远缅怀他们。生命教育的目标, 基础层面是教人珍爱生命, 学会保护生命,更高的层次则在于教人体悟人生的意义, 追求人生的理想。现在有的中学生没有理想,没有人生目标,一切以教师,家长的标准为行动指南。为此, 教师要引导中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帮助学生形成是非美丑的正确标准,把个人的命运与他人,与社会,与人类联系起来,在为他人社会的服务与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生命

8、的真谛。二、维护自己的生命权利生命权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从法律意义上说,生命并不是泛指一切生物的生命,而是指自然人的生命,生命权是人格权的一部分。生命权的基本内容是生命安全的维护权和有限制的生命利益的支配权。通过加强生命意识教育,要让中学生懂得公民享有生命权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相对于自然人而言,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集体利益甚至他人利益需要支配生命权时,公民有义务履行自己的职责,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同时,公民又要维护自己的生命权利,对于损害自己人格尊严和影响身体健康的行为,要有自卫的生命意识,要敢于和善于维护自己的权利,运用道德舆论和法律武器与各种侵害自己生命权的不良行为作斗争。三、自杀是

9、一种不道德的行为道德是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相关联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不担负任何责任和不履行任何义务的人,就是一个不讲道德的人。生命不只是属于个人的,作为社会的一员,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就是对他人生命负责,只有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弘扬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自杀的后果是严重的,自杀者不仅使自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且对家庭、对社会也带来严重危害,会给社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和正常秩序的扰乱。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杀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因为他选择了无谓的牺牲,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对自己、家庭的责任。因此,加强中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是生命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每

10、个人的生命,在有限的人生历程中只出现一次,是十分宝贵的,这是人生最基本的智慧。只有珍惜此刻,善待生命,活得充实而有意义,才能创造未来,才能改变人生的命运。中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年龄,应珍惜美好的学习时光,充分利用学校有利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促使自己早日成才,踏踏实实地过好今天,不浪费时间,不虚度年华,更不能沾染不良的生活习惯,损害身体健康,影响有限的生命。由于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正确认识,造成一些学生对生命漠视。不知道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在教育中,要让学生明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生命的历程是短暂的、有限的。引导学生了解死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死亡会给亲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悲伤。因此爱惜自己的生命

11、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事,还关系到家人的幸福,社会的稳定。为了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影片,如母亲怀孩子的艰辛,生孩子的痛苦,养孩子的艰难;癌症病人为了生存与病魔的斗争。要让学生明白,能活着是幸福的,美好的。只有活着才能创造未来,才能改变人生。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把珍惜生命上升一个高度,让学生明白,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爱惜他人的生命,动物的生命,由小爱养成大爱。五、学校、教师应转变育人观念,因材施教在整个社会最终以考试为重成绩为重的背景下,教师们迫于升学压力, 往往只重视应试教育, 过多于关注学生的成绩,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也很难意识到自己

12、的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似乎并没有引导学生去认识生命的尊严、理解生命的价值, 培养出来的人仅仅学会了一些知识, 掌握了一些技能, 却不能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以及人之为人的尊严,失去了人生的乐趣。因此,教师应着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转变育人观念,不能把分数看得过重,改变以成绩为目的的教育评价体系,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方法,要正确看待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仅教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适应社会、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六、加强“挫折教育”,建立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是指中学生对学习、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具有昂然向上的人生态度。要有豁达的

13、胸怀和开朗的性格,对实现生命的价值始终抱有稳定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态度;要有自强自信的心理素质,生命中的成功和自信是分不开的,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和自我,使自己成为支配自己命运的主人;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开拓创新是一种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它总是激发人们不断求索,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找到新方法,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以利于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创造潜能,实现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当代中学生心里素质不稳定,挫折和压力的应对能力低下,面对一点困难或者不理想的成绩,就会自暴自弃或结束生命。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会经历

14、许多困难和失败。在这方面可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名人伟人的成长历程,让学生明白不能一遇到困难和失败就悲观失望,要勇敢面对,克服困难。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和自我,形成自强自信的心理素质,使自己成为支配自己命运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教育孩子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以自然地心态应对竞争,参与生活。七、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学会爱护生命学生死亡除了自杀以外,还有一部分与安全意识淡薄有关。我国每年夏天都会发生多起学生溺水事故,每年都有学生死于交通事故,大家先看下面一组数字:2007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造成81649人死亡,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造成

15、73484人死亡,200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造成67759人死亡,2010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造成65225人死亡,2011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造成62387人死亡,2012上半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造成9601人死亡。大家再看下面一组数字:1、中学生交通事故年发生率为2.28%;2、男女生交通事故发生率之比为1.811;3、自行车事故在中学生交通事故中占71.6%;4、只有39%的人在骑车上马路之前专门学习过交通规则。如果学生能够爱护自己的生命,掌握安全知识,这样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在学校,教师应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小到防水,防火,防电遵守交通规则等基本常识,大到意外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学校可

16、以结合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不断丰富他们的安全知识,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八、引领学生升华生命,促使他们感悟生命的价值众所周知,人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统一体,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是社会生命的载体,社会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两者缺一不可。生命教育的主旨不仅在于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还在于帮助他们在此基础上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促使他们感悟生命的价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利于国家、社会、他人的人。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与其思想境界、道德风尚联系紧密,受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制约。一个人只有拥有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克服悲观情绪,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渴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还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心灵需要心灵的碰撞,道德需要道德的儒化,教师惟有加强自身专业修养,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观念,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