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699225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针灸学(六)(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i型题/B(总题数:18,分数:100.00) A.三棱针法 B.皮肤针法 C.皮内针法 D.电针法 E. 穴位注射法(分数:4.00)(1).中暑发热多选用(分数:2.00)A. 丿B.C.D.E.解析:(2).斑秃多选用(分数:2.00)A.B. 丿C.D.E.解析:考点 其他针法:适应证 三棱针放血疗法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等作用。其适应范 围较为广泛,凡各种实证、热证、瘀血、疼痛等均可应用。较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热、 中暑、中风闭证、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顽癣、痈疖初起、扭挫伤、疮

2、证、痔疮、顽痹、头痛、丹毒、指(趾) 麻木等。 皮肤针局部叩刺适用于扭伤后局部的瘀肿疼痛及顽癣等。 A.风池、百会、头维、血海、膈俞、内关 B. 风池、百会、头维、侠溪、太冲、太溪 C.风池、百会、太阳、列缺、风门 D.百会、风池、足三里、肝俞、脾俞、三阴交 E.百会、风池、足三里、太溪、肾俞、悬钟(分数:4.00)(1).治疗头痛肝阳上亢证,应首选(分数:2.00)A.B. 丿C.D.E.(2).治疗风寒头痛,应首选(分数:2.00)A.B.C. 丿D.E.解析:考点 头痛的处方 头痛肝阳上亢证除用局部穴位风池、百会、头维外,需加用平肝潜阳的穴位, 在各组穴位中只有答案B的侠溪、太冲、太溪具

3、有此作用。风寒头痛除用局部穴风池、百会、太阳外,需 加祛风散寒的穴位,在各组穴位中只有答案C的列缺、风门具有此作用。 A.印堂、攒竹、合谷、内庭 B.天柱、后溪、申脉 C. 四神聪、太冲、内关 D. 率谷、外关、足临泣 E. 曲池、合谷、内关(分数:8.00)(1).治疗少阳头痛在主穴的基础上配(分数:2.00)A.B.C.D. 丿E.解析:(2).治疗阳明头痛在主穴的基础上配(分数:2.00)A. 丿B.C.D.E.解析:(3).治疗太阳头痛在主穴的基础上配(分数:2.00)A.B. 丿C.D.E.解析:(4).治疗厥阴头痛在主穴的基础上配(分数:2.00)A.B.C. 丿D.E.解析:考点

4、 头痛的处方 率谷、外关、足临泣均为少阳经穴位,率谷位于头痛局部,外关、足临泣为八 脉交会穴配穴。 阳明头痛主要在前额部,印堂、攒竹位于前额局部,合谷、内庭均为阳明经穴位,属同名 经配穴,远端取穴。 太阳头痛的部位主要在后头部,天柱位于局部,后溪、申脉均为太阳经穴位,属同名 经配穴、八脉交会穴配穴、远端取穴。厥阴头痛的部位主要在巅顶部,四神聪位于局部,太冲、内关均为 厥阴经穴位,属同名经配穴、远端取穴。 A.阳白、外关 B.列缺 C.曲池、尺泽D.太冲、三阴交E.颧髎、迎香(分数:6.00)(1).面痛风寒证者,应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分数:2.00)A.B. 丿C.D.E.解析:(2).面痛风热

5、证者,应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分数:2.00)A.B.C. 丿D.E.解析:(3).面痛气血瘀滞者,应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分数:2.00)A.B.C.D. 丿E.解析:考点 面痛的处方 列缺穴能祛风散寒。 曲池、尺泽可疏风清热。 太冲、三阴交可理气活血化瘀。 A.合谷 B.关冲 C.外关 D.神门 E.后溪(分数:6.00)(1).漏肩风当疼痛以肩后部为主时,治疗应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分数:2.00)A.B.C.D.E. 丿(2).漏肩风当疼痛以肩前部为主时,治疗应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分数:2.00)A. 丿B.C.D.E.解析:(3). 漏肩风当疼痛以肩外侧为主时,治疗应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分数:2.0

6、0)A.B.C. 丿D.E.解析:考点 漏肩风的处方 手太阳经“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其病“肩似拔”,当肩后部疼痛明 显时,为手太阳经证,答案E的后溪穴正是手太阳经穴,为远端取穴。手阳明经“上肩,出髃骨之前廉”, 其病“肩前臑痛”,当肩前部疼痛明显时,为手阳明经证;答案A的合谷穴正是手阳明经穴,为远端取穴。 手少阳三焦经“上肩”,其病“肩、膈、肘、臂外皆痛”,当肩外侧疼痛明显时,为手少阳经证。答 案 C 的外关穴正是手少阳经穴,为远端取穴。 A.肾俞、关元 B.阴陵泉、足三里 C. 大椎、曲池 D.膈俞、血海 E. 丰隆、曲池(分数:6.00)(1).行痹针灸治疗在主穴的基础上配(分数:2

7、.00)A.B.C.D. 丿E.解析:(2).痛痹针灸治疗在主穴的基础上配(分数:2.00)A. 丿B.C.D.E.解析:(3).热痹针灸治疗在主穴的基础上配(分数:2.00)A.B.C. 丿D.E.解析:考点 痹证的处方 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血海以活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 寒邪偏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可泻热疏风、利 气消肿。 A.内庭、丰隆 B.足三里、气海 C. 丰隆、合谷 D. 太冲、太溪 E. 太溪、三阴交(分数:8.00)(1).以半身不遂,兼见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为主证的中风,针灸治

8、疗 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分数:2.00)A.B.c. 丿D.E.解析:(2). 以半身不遂,兼见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腻 脉细涩为主证的中风,针灸治疗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分数:2.00)A.B. 丿C.D.E.解析:(3). 以半身不遂,兼见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 弦有力为主证的中风,针灸治疗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分数:2.00)A.B.C.D. 丿E.解析:(4). 以半身不遂,兼见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为主证的中风,针灸治疗可 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9、分数:2.00)A. 丿B.C.D.E.解析:考点 中风的辨证、处方 中风中经络的主症为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喎斜。兼见肢体麻木或 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为风痰阻络。治疗应化痰熄风,答案C的丰隆、合谷具有 此作用。 中风中经络的主症为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喎斜。兼见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 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腻,脉细涩,为气虚血瘀。治疗应益气活血,答案的足三里、 气海有补气的作用。 中风中经络的主症为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喎斜。兼见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 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为肝阳暴亢,治疗应加平肝潜阳

10、,答案 D 中太冲、太溪具有滋阴潜阳的作用。 中风中经络的主症为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喎斜。兼见口粘痰 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为痰热腑实,治疗应加清热化痰通腑,答案A中的内庭、 丰隆具有清热化痰的作用。 A.气海、脾俞、胃俞 B.太溪、悬钟、三阴交 C. 行间、侠溪、太溪 D. 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 E. 风池、百会、内关、太冲(分数:6.00)(1).眩晕兼见急躁易怒,口苦,耳鸣,舌红,苔黄,脉弦,可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分数:2.00)A.B.C. 丿D.E.解析:(2).眩晕兼见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神疲困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可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分数:2.00

11、)A.B.C.D. 丿E.解析:(3).眩晕兼见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舌淡,脉沉细,可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分数:2.00)A.B. 丿C.D.E.解析:考点 眩晕的辨证、处方 眩晕兼见急躁易怒,口苦,耳鸣,舌红,苔黄,脉弦,为肝阳上亢,治 疗应加行间、侠溪、太溪滋阴平肝潜阳。 眩晕兼见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神疲困倦,舌胖,苔白腻,脉濡 滑,为痰湿中阻,治疗应加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健脾化痰祛湿。 眩晕兼见耳鸣,腰膝酸软,遗精, 舌淡,脉沉细,为肾精亏损,治疗应加太溪、悬钟、三阴交补肾益精。 A. 风池 B. 环跳 C. 足三里 D. 百会 E. 曲池(分数:6.00)(1).针灸治疗风寒型面瘫可

12、在基本处方上加(分数:2.00)A. 丿B.C.D.E.解析:(2).针灸治疗风热型面瘫可在基本处方上加(分数:2.00)A.B.C.D.E. 丿解析:(3). 针灸治疗面瘫恢复期可在基本处方上加(分数:2.00)A.B.C. 丿D.E.风热型面瘫可在基本处方上加曲解析:考点 面瘫的处方 风寒型面瘫可在基本处方上加风池祛风散寒 池疏风清热。 面瘫恢复期可在基本处方上加足三里补益气血。 A.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 B.曲泉、膻中、期门 C. 通里、心俞、三阴交、太溪 D. 行间、侠溪、外关 E. 丰隆、阴陵泉、天突、廉泉(分数:6.00)(1). 肝气郁结型郁证,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分数:2.

13、00)A.B. 丿C.D.E.解析:(2). 气郁化火型郁证,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分数:2.00)A.B.C.D. 丿E.解析:(3). 痰气郁结型郁证,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分数:2.00)A.B.C.D.解析:考点 郁证的处方 肝气郁结型郁证,在主方的基础上加曲泉、膻中、期门疏肝理气宽胸。 气郁化 火型郁证,在主方的基础上加行间、侠溪、外关清泻肝胆之火。痰气郁结型郁证,在主方的基础上加丰隆、 阴陵泉、天突、廉泉理气化痰除湿。 A.少商 B.丰隆、阴陵泉 C. 行间 D. 膏肓 E. 孔最(分数:4.00)(1).内伤咳嗽兼痰湿侵肺者,治疗时应加(分数:2.00)A.B. 丿C.D.E.解析: (

14、2).内伤咳嗽兼肺阴亏虚者,治疗时应加(分数:2.00)A.B.C.D. 丿E.解析:考点 咳嗽的处方 内伤咳嗽兼痰湿侵肺者,治疗时应加丰隆、阴陵泉化痰除湿。 内伤咳嗽兼肺阴 亏虚者,治疗时应加膏肓滋补肺阴。 A. 胃俞 B. 下脘、梁门 C. 太冲 D. 膈俞 E. 三阴交(分数:4.00) (1).胃痛兼见饮食停滞者,针灸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分数:2.00)A.B. 丿C.D.E.解析: (2).胃痛兼见气滞血瘀者,针灸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分数:2.00)A.B.C.E.解析:考点 胃痛的处方 胃痛兼见饮食停滞者,针灸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下脘、梁门消食导滞。 胃 痛兼见气滞血瘀者,针灸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膈俞理气活血。 A.秩边、关元、脾俞、肾俞、三焦俞、气海、足三里 B.秩边、关元、脾俞、肾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