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思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914679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思考 听课感想 (文/陈振辉)2012年4月7日至8日,我有幸与学校其他7名数学老师一同参加了“安康市2012年全国小学教师名师教学艺术观摩会”,通过这次观摩学习,使我在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这个问题上,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各位名师的数学课堂,充满了灵动,教师教学收放自如,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上,兴趣很高,名师们在课堂上层层深入地启迪学生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与他们相比,我感觉相差甚远,从而,我对如何面对实际构建我们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反复思考,我觉得,有效的数学课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 面对实际,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它指的不仅仅

2、是写一份教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应是在充分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的前提下,设计的一整套完成教学所应实施的活动和教学过程组织。同一个知识点,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基础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设计教学活动。在写教案时,每一节课都有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前我总认为这都是针对学生教师应如何教,其实不然,教学重点是针对教师教学的情况而定,而教学难点是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准确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这节课、这些知识点时的难处在哪里,从而设计针对学生情况的教学活动。每一节课,针对每个知识点,应以学生的知识为起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活动才有自己的特色。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准确、全面地把握教材,对于一个知识点

3、,首先我们要知道它的知识基础是什么,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进而还要知道这个知识点它要延伸到哪里去,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把它带到哪里去,带到什么程度才恰当,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思考到了这些,才基本做到了挖掘教材。若是想做得再好一些,我们可以去比较不同版本的教材,它们对于同一知识点都用了哪些方法引入,综合这些方法,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比较借鉴。这样充分的分析、把握才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前提。比如,朱德江老师给我们上的示范课小数点的移动,他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以一个“小数点的故事”引入,学生通过故事感受到小数点向右移动,数字变大了。接着研究小数点移动引起数字变化的规律,

4、以“0.010.1”为例,先探索小数点移动一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和“小数的意义”等知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说明“0.1是0.01的10倍”,从而理解知识。再从特殊推向一般,找出“0.252.5”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出小数点移动一位的变化,接着追问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规律,再由数位的意义来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变化的。当学生充分理解了小数点移动一位的变化规律,再探究移动两位、三位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最后应用规律、拓展延伸。这样设计,使教学层层推进,有理有据。二、 教学过程中,冷静等待学生思维的火花闪现,巧妙地把握课堂中

5、的生成。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采用的活动应是让学生全员参与的,并且是与教学紧密联系的,同时活动与故事的数学性要强。这次听课,我们听到的朱德江老师的小数点移动一课中设计的“小数点的故事”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小蚂蚁开小吃店,食品每份0.01元,客流不断,一个月下来发现赔本了,小数点来帮忙,向右移一位,变成0.1元每份,这时,一些食客觉得贵了,但还能接受,客人少了一些,一个月后结账,终于赚钱了。小蚂蚁想赚更多,再让小数点帮忙,食品变成了1元,客人觉得太贵了,没人来了。从故事中让学生感知小数点的移动,小数大小发生了变化。再如代旭锋老师的植树问题一课,课前全班学生一起参与拍手活动,在“拍空”的过程中让学生感

6、受“拍”的多,还是“空”的多。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拍”的多或“空”的多,这些游戏活动都是与课堂紧密联系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会提问,还要会追问。在课堂中,我们的提问过后,稍做停顿,往往会得到很多意外的收获。课堂中,恰当、准确地提问往往会使学生学得更有效。老师在讲课时,也给我们举了两个例子,一个老师讲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数的认识,当师生练习完数数后,这个老师在黑板上贴了20朵大红花,再给学生发了11-20的数字卡片。接着,老师提了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把手中的卡片贴在适当的红花上,学生纷纷上台贴了卡片。紧接着,

7、老师提了第二个问题,你们为什么把这个卡片贴在这个位置,学生依次说:“我是从左往右数的第个”“我是从右往左数的第个”教师一一点头,只有一个学生贴的数字卡片不管是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数都不对。接着,老师提了第三个问题,“现在,我们都按从左往右数的顺序来帖数字,哪些同学贴的数字应该改变位置?”学生纷纷上讲台,把自己贴的卡片改在了正确位置。这是一个成功的提问案例,教师的提问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而另一位教师在教学直线的无限延长性质时是这样做的,他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描述想象,“我们的直线长出了教室,跨过了操场,翻过了高山,伸出了地球,走向了太空”这样的想象对学生理解直线的无限延长性的确有很好

8、的效果,可这时教师问,“你的直线长到了哪里?”学生答:“我的直线长到了公园,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真美丽。”老师说:“真不错,还有吗?”一学生说:“我的直线长到了动物园。”师问:“看到了什么?”生答:“狮子、老虎。”接着,学生纷纷说自己的想法。这时的课堂很热闹,但是却与数学无关了。朱德江老师说:“数学属自然科学,有其严密性,应是一个安静的课堂,要给学生安静的思考空间。”针对数学学科的性质,这话很有道理。而张齐华老师也说:“我们数学老师是没有地位的,数学本身很枯燥,如果我们再讲得很枯燥,势必没有市场的。它缺少语文课堂的热闹、活跃,缺少体育课堂的动感,缺少艺术课堂中美的感染,如果教师不想办法,缺少表演

9、的机智,让课堂死气沉沉,数学教学效果不会好。”结合这两位老师的观点,我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淀,我们的数学课堂也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从低年级的生动有趣慢慢回归到高年级的理性思考中来。吴正宪老师说:“数学课堂是动态升腾的,巧妙地把握生成,你的课堂将有不可逾越的精彩。”的确,我们在教学中,也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有时,思维火花的突现,会使你对一个孩子刮目相看。准确、恰当地引导生成性知识,数学课堂将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比如,张齐华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让学生用一个数对叫起一列学生,一个学生喊出了(3,x),老师问:还有没有更高难度的?另一个学生站起来,喊出(x,x),这

10、时,全班学生都站起来了,老师不慌不忙,问大家,你们站得对吗?接着,老师说,在同一题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学生顿有所悟,(x,x)应该表示(1,1),(2,2)这时不对的学生纷纷坐了下去,紧接着,老师走到刚才喊数对的那个学生跟前说:“我猜你是想让全班学生都站是吗?”“是的”“那大家思考应该怎么喊?”片刻之后,一个新的答案出来了(x,y)。再如,赵震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的“数青蛙”游戏,当有无数只青蛙时,怎样表示青蛙只数与其嘴、眼、腿的关系呢?其中一个学生说,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看到这里,如果是我可能会马上否定这个学生的想法,而赵老师却很冷静地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说:“

11、用1只青蛙为例,这4个a分别表示1、1、2、4”,老师又问,你明白这个意思,其他学生也明白你的想法吗?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明白?最后得出a,a,2a,4a的结论。确实,在课堂上,当我们遇到突发的生成性知识,我们首先要做得就是冷静,然后了解学生的想法,再把他们的想法转化成大家都明白的知识或者方法。对比名师的课堂,对于生成性知识,我做得就差很远,一次,我在教学8、9的加减法时,先引导学生找到2+6=8,6+2=8的规律后又出一题,3+4=7,那么4+3=?进而用符号表示,+=,那么+=?学生都说应该是,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知道了,表示1,表示1,表示2,那么1+1=2,我听到学生这么说,当时有点慌

12、,因为课前设计时并没有准备让学生再把符号换成数字来应用。课后,夏老师给我指点遇到这种情况时处理的方法,第二节课,我在另一个班这样处理后,果然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另一次,我在讲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当我们从情境中列出算式,我试探性地问学生有没有谁会算,当时有几个学生举手,我叫起一个学生,他快速得说出了答案,我问他是怎么算的,他很快就用“破十法”讲清了计算的过程,而且他说他还知道一种,然后他又用“平十法”正确地算出了得数,当这个学生用了两种方法之后,我表扬了他,然后请他到讲台上来,和我一起用教学小棒给学生演示了破十法计算的全过程,当时学生貌似听懂了,可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我能再等一等,可能就

13、有一部分学生自觉地去想这个学生的方法,然后独立去解决这个问题,当明白算法的学生变多了,我再演示计算的过程,可能学生会学得更好些。从这些事例看出,不要小看孩子的心灵,有时他们的小脑瓜藏着大智慧。三、 及时反思,使课堂教学再升一层。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没有哪一节课是不可挑剔的完美”,那么,当我们遇到没有处理好的环节,课后要及时反思遇到这种情况下次改怎么处理。只要有反思,做到及时反思,我们的课堂就能天天进步。我在教学8、9的图文应用题时,中间有一环节,用电脑出示情境,喜洋洋和它的伙伴们,目的为了巩固加法的意义,可是这个情境的出示却干扰了课堂的正常教学,课后刘老师给我指出,这样的情境有

14、时还没有让学生现场参与活动的效果好;又如,我在上实践活动课摆一摆,想一想时,我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这一节课巩固数位的意义,同时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并且通过电脑演示,使学生掌握一种有序操作的思想,这样使学生动手摆的过程变得更高效,可是我却只一味的注重了方法的引导,没有让学生在对比中去体验有序操作的好处,刘老师一句话使我茅塞顿开,“暴露出无序,再引导有序这样更好”,后来我对这节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又有了新的改进,综合这些要素,我想,下一次再上实践活动课的时候我就有经验了。当然,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良好的行为习惯往往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容易,这次到安康听课,其中有一个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很好,当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候,这个5年级班上的全部学生都用手指跟着老师凌空书写。对比各位名师的课堂,我觉得以前我的课堂更多的注重了形式,而没有切实地转化到学生的学上来,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看教师的教,而且更多的是要看学生如何学,看他们学的效果。面对这些,我将继续努力,为使自己的课堂变成一个有效的课堂而不懈努力。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