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2)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859823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溶 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26 课题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4 拓展性课题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45一、选择题1.【5苏州】下列适量物质溶于水后,可以导致溶液温度明显减少的是 A硝酸铵 B蔗糖 C.氯化钠 D浓硫酸2【05苏州】已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在该温度下将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足搅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24.0% B28.6 C316% D400%3.【5佛山】底,东南亚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海啸灾害,为避免疾病传染,需对河水解决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加热煮沸 消毒 净水 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A. C .4【5上海】如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

2、溶液的是 、豆浆 B、牛奶 C、矿泉水 D、果酱5【0上海】30时Ca(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6g/100g水。在此温度下,实验小组为制备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称取5g生石灰,放入1000g水中,充足搅拌后冷却至30,过滤得到的澄清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 、等于56 B、不小于.6g C、等于1.6g D、不不小于5.g【0眉山课改】下列条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3的不饱和溶液 B、0的饱和溶液、90的不饱和溶液 D、0的饱和溶液7【5眉山】t时,向一支盛有0.1g熟石灰的试管中加入10ml水,充足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对于试管中的上层清液的论述对的的是A、溶液中

3、溶质质量等于.1g B、溶液是时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徐州】有些游泳池中的水呈蓝色,是由于加入了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这种物质也许是 明矾 B.食盐 .硫酸铜 .熟石灰9【05徐州】下列对平常生活中某些做法的结识没有科学根据的是A一般状况下,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洗衣服效果好. 从某种意义上说,垃圾也是资源,应分类回收解决C菜刀擦干后放在干燥的地方不易生锈D.失火时,要冷静地根据具体状况,采用相应的措施自救0.【0威海】下列有关溶液的论述对的的是A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 B温度一定期,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未必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物质溶于水时

4、,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D.7%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是酒精1.【衢州】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论述对的的是A.仍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变小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2【衢州】诗词俗语话科学对下列现象的结论,你觉得不对的的是A.明代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的现象中所选参照物是水.“五月槐花香飘四野”分子扩散运动C.“月落乌啼霜满天”其中“霜”的形成属于升华现象D“孤掌难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3【05青岛】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措施重要是运用海水晒盐,它所运用的物质分离措施是A.溶解法 B过滤法 C.结晶法 D蒸馏

5、法【0青岛】某种饮料由纯净水、蔗糖、苹果汁、维生素C、维生素、乳酸钙等配制而成。此饮料不具有的营养素是 A.糖类 B维生素 C.水 .油脂15.【5青岛】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浓烟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向淀粉中滴加碘水,淀粉变蓝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6.【05青岛】既有稀硫酸、石灰水、食盐水三瓶无色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它们一次鉴别开来的是A.石蕊试液 B二氧化碳 C.酚酞试液 .氯化钡溶液17.【5青岛】某温度下有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变化,下列操作可行的是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晶体 B加

6、入少量的水C减少温度 D恒温蒸发溶剂.【05青岛】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具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运用资源和避免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映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体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对的的是.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具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具有银,也许具有铜和铁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也许有硝酸银和硝酸铜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19【0菏泽】下列实验设计不可行的是A加适量稀硫酸以除去硫酸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氢气C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镁粉D.在不用批示剂的状况下,选用Ca

7、CO3粉末将具有盐酸的CaCI2溶液调至pH2【05菏泽】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映的乙溶液至过量,反映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曲线表达的是. B C. D21.【5河北】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足反映。图1中能对的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2.【05河北】图是X、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对的的是A.1时X的溶解度不小于的溶解度Bt2时的溶解度等于Y的溶解度C.t3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变为不饱和 溶液t4时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变为饱和溶液23.【05河北】下列有关水的的说法中对的的是 A.水结成冰

8、后体积变小B.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水得到晶体.水只要是无色透明的就能饮用D工业上用水致冷是运用了水的比热容小的特性24.【泉州】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B.溶剂一定是水 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25.【05黄冈】右图中M、分别表达二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对的的是A.图中A点表达M、N二种物质在1时均达到饱和M、N二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时,一定析出相似质量的晶体C.同处A点的相似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时,M、N具有相似的溶解度2【沈阳】下图所示的变化中

9、,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石油分馏 净化水 蒸发食盐水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A B C 27.【沈阳】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A. 净化后的空气 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C 加工门窗的铝合金 D. 通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28【5泰州】1月26日印度洋发生海啸,灾民饮用水被严重污染,急需进行净化解决。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限度最高的是A蒸馏 B吸附沉淀 C过滤 D.静置沉淀29.【05泰州】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在此温度下,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A.6g Bg .72g D.10g30.【05潍坊】3月22日是第十三届世界水日,国内宣传的主题为“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10、下列说法对的的是A人们要喝纯净水 B人们要喝矿泉水C.污水解决后也不能再运用 D.保证水源不受污染31.【0潍坊】下列做法能变化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C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D.在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蔗糖32.【5潍坊】我市某化工厂用废钢铁和稀硫酸生产硫酸亚铁。在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废钢铁,下图像中对的的是33.【0厦门】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一般水”里具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增强。对此的下列理解不对的的是 .“一般水”具有氮分子 “一般水”具有氧分子 C.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具有氧元素了 D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

11、的溶解性.【05厦门】右图是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妆置。对海水加压后,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离子等其她粒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前后,装置右侧海水增长的是 A.溶质质量分数 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35【05重庆】下列说法不对的的是A磷酸溶液可以导电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uSO45HO是化合物 D.碳的燃烧是放热反映6.【重庆】A图表达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状况。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长,则加入的物质不也许是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氧化钙 D氯化钠3

12、7【05汕头课改】欧盟国家将从今年起禁用水银温度计,由于它在使用中易破碎,泄漏水银而危害人体健康。该温度计中的水银属于 .化合物 B混合物 .单质 .氧化物0ab温度()溶解度(g)a8【05汕头课改】右图是a、b、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既有一定温度下的a、b、c的不饱和溶液,分别通过增长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三种措施,均可变成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 B.b溶液 Cc溶液 .a溶液和c溶液0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mL)沉淀质量(g).【5汕头课改】有一溶液是由盐酸、硫酸、硫酸铜、氯化铜几种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液中滴加Ba(OH)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该混合液是A.盐酸、硫酸 B硫酸、氯化铜C.盐酸、氯化铜 D.硫酸、硫酸铜0.【5宿迁】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可表达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取水 B.过滤 吸附 D消毒4.【05宿迁】配制10%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