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人物隐私权研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85950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众人物隐私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公众人物隐私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公众人物隐私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公众人物隐私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公众人物隐私权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众人物隐私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众人物隐私权研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众人物隐私权研究 摘 要 从隐私权理论产生至今,关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一直是有关司法实践关注的焦点之一。公众人物作为自然人享有隐私权,并应受到法律的保护,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公众人物的某些个人生活已经成为社会生活或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因而,他们的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又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自然人,而应当受到相应的限制。当然,这种限制也仅限于公众人物的那些与社会公共利益或政治生活相关的隐私,而对于其他隐私应给予同其他自然人同等的法律保护。在当今社会,侵害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事件日益增多,公众人物要求法律保护其隐私权的强烈呼吁,使得保护公众人物隐私权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将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

2、几个基本问题包括:公众人物的概念范围、隐私权的概念、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内容、侵权的责任构成以及当前出现的问题如何保护等等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究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问题。关键词:公众人物 隐私权 侵权法 Research privacy of public figures Abstract Have so far from the theoretical right to privacy, public figures regarding the protection of privacy on the judicial practice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3、of one of. Public figures as a natural right to privacy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law should be, no doubt. However because of some public figures personal life or social life has become part of political life. Thus ,their legal protection of privacy can not be exactly the same natural persons in gen

4、eral and should be restricted accordingly .Of course, such restrictions are limited to those public figures and social public interests or the political life of privacy-related, and other privacy of natural persons should be given with the other the same legal protection. In todays society , public

5、figures against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attacks on privacy, public figures to protect their privacy, the law of the strong appeals made to protect the privacy of public figures to be a problem that should not be evaded. In this paper, the right to privacy of public figures. Including some basic qu

6、estions; the scope of the concept of public figures. the concept of the duty as well a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of low to protect and so on in order to to explore the issue of privacy of public figures.Keywords: public figures right of privacy tort law 目 录摘 要1一、公众人物隐私权概述5(一)隐私权的含义5(二)公众

7、人物的含义和分类51.自愿性公众人物62.非自愿性公众人物6(三)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内容71.身体隐私是公众隐私权保护的基本内容72.私人空间是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主要内容73.私人信息是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内容8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8(一)违法行为8(二)损害结果9(三)因果关系9(四)主观过错9三、公众人物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9(一)知政权与政府官员隐私权10(二)公众知情权与公众人物隐私权10四、实践中公众人物隐私权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11(一)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中出现的问题111.“公共利益”标准的适用范围扩大122.公众合理兴趣的滥用12(二)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遵循的原

8、则131.保护公众人物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原则132.关联性原则143.不得滥用权利原则144.适度、合理原则14五、结束语15参考文献:16致谢词17公众人物隐私权研究一、公众人物隐私权概述(一)隐私权的含义 学界通说认为,隐私权(the right of privacy )是指自然人就自己的个人私事、个人信息等个人生活中的事情不为他人知悉,并禁止他人干涉的权利。隐私权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是一种绝对权,对于隐私权,学术界通说认为,隐私权的概念和理论最早起源于1890年的美国,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塞谬尔D沃伦(Sameul DWarren)和路易斯D布兰代斯(Louis DBrandeis),在哈佛法

9、律评论上发表的一篇题为隐私权(The Right to Privacy)的文章中提出。该论文也被认为是隐私权理论诞生的标志,同时,美国也是在立法上最早确立隐私权的国家。我国当前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隐私权制度,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新修订的民法典(草案)中,明确地规定了:“自然人享有隐私权”这也就意味着隐私权制度将作为人格权的一部分被确立起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目前在我国,由于没有专门的隐私权法律制度,所以对于侵害隐私权的法律救济还只能通过相关的司法解释,这些司法解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四十条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七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等。 (二)公众人物的含义和分类 公众人物(public figures)这一概念起源于西方,是西方的一个专门术语,指的是著名的广为人知的重要人物。在我国,一般认为公众人物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广为人知的社会成员。一般情况下,公众人物都是因特殊才能、特殊成就、特殊经历或特殊地位,并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重要人物,包括:政府官员、歌星、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文化艺术家、科学家、皇亲贵族、战犯、罪犯以及社会公敌(如毒枭、恐怖组织首领等)易受公众关注的人物。我们一般从公众人物的主观目的

11、上,将公众人物划分为自愿性公众人物和非自愿性公众人物两种类型:1.自愿性公众人物 该类型是指那些主观上直接追求或放任自己成为公众人物并在客观上成为公众人物的人。 张新宝著: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第100页这种类型的公众人物主要包括:歌星、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政府官员等,他们成为公众人物是主观上希望并努力的结果,同时在客观上也已经被公众所熟知,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非自愿性公众人物 是指那些出名或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对象,往往不是其主观追求或放任的结果,而是由于某些重大事件的偶然性介入所造成的。由于这些重大事件具有新闻价值,与之有联系或受牵连的人也因媒介的传播而成为公众人物。

12、在他们成为公众人物之前或成为公众人物之时,没有明示或默示希望成为公众人物的意思。 张新宝著: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第100页这类型的公众人物包括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买彩票中奖者等。对于这类非自愿性的公众人物,他既可以从这类偶发事件及影像中退出来,不再成为公众人物,但也可以借助这种偶发性事件而追求更大的知名度,从而享受名人效应。 一般而言,对于这两种类型的公众人物在隐私权限制的区别在于:对于自愿性公众人物,其隐私权要始终受到限制;而对于非自愿性公众人物,在其未转化成自愿性公众人物之前,对其隐私权的限制,也仅限于在使其成为公众人物的偶发性事件中,当其转化成自愿性公众人物时,其

13、隐私权也要受到限制。 一个人不可能始终生活在公众的视野中,当他们退出公共舞台,就不会像以往一样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他的生活言行也不再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也就不再是公众人物,此时,他们就可以享有与普通公众相同的隐私权。如非自愿性公众人物是因某一偶发性事件引起公众关注,如果事件结束,影响消除或时间流逝,则不在是公众人物。但是对于自愿性公众人物,如歌星、影视明星等,它们的个人作品、事业,在他们退出公共舞台后,还是与公共利益相联,那么他们还可以认定为公众人物。并且,也是对这一类型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进行探究。 (三)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内容 公众人物隐私权是指著名的广为人知的社会成员就他们

14、自己的个人私事、个人信息等个人生活中的事情不为他人知悉,并禁止他人干涉的权利。我们认为公众人物隐私权只能是基于公共利益和公众兴趣的需要,并在他人的合理使用范围内受到必要的限制,而对于其他情况下,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应当与普通公众享有同等的待遇,因此,公众人物隐私权并未被完全的剥夺,只是在保护的内容上与普通公众不同。对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隐私是公众隐私权保护的基本内容 身体隐私是隐私权的最基本内容,公众人物也不例外。特别是身体隐私中的“阴私”是最为底限的隐私。通常情况下,“阴私”被认为是男女两性之事,阴私除了指男女两性关系方面的秘密以外,还应当包括有关的人体秘

15、密,如人体的生理缺陷、指纹等信息。这样看来,身体隐私就等同于“阴私”的概念 杨立新著:人身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668页。把身体隐私认定为私人生活中最为私密,最敏感的领域,擅自暴露他人的身体隐私,包括披露他人裸体照片,不仅会损害他人的隐私权而且还会损害他人的名誉权。对于身体隐私,即使是作为公众人物也应当受到与普通公众同等的保护。而在08年初,轰动一时的“艳照门”事件,数百张关于几个明星的不雅照片,未作任何技术处理,在网络上广泛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有人甚至将这个事件称之为鼠年的第一场“鼠疫”,然而,从法律的角度来讲,作为公众人物的明星,也是普通人,他们的这些完全是属于个人隐私,根本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