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859501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的姿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后的姿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后的姿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后的姿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后的姿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后的姿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的姿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直入文本中心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个词语说说谭千秋老师“最

2、后的姿势”留给你的感受吗?(无私、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爱与责任、高尚)2、学习第十二小节过渡:面对死亡,谭千秋老师来不及做出更多的选择,当学生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最后的姿势。默读第十二小节,思考文中用了哪些词语评价谭老师。(适时板书:普通、爱与责任)过渡: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人生的价值”,诠释着对学生的“爱与责任”。本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生命、解读他的师魂。二、学习第一段,初步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1、现在请大家将视线转移到课文第一段,自由朗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爱家人、爱工作)关键词:给小女儿、

3、早早、平常2、导读:读出对家人的关爱,对工作的负责。三、学习第二段,深入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过渡:谭老师和千千万万的老师一样,爱家人也爱工作,从教26年来,他对工作始终热忱负责,直至2008年5月12日他人生的最后一堂课。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7小节,画出地震来临瞬间谭老师的语言、动作。(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3)交流:(出示)语言:“大家快跑,什么都不要拿!快”a指名读,说感受。(两名)在危急时刻,谭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同学们的安危,他拼命呼喊自己的学生快速离开,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b导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谭老师的精神。过渡

4、:千钧一发之际,如何保住来不及逃生的四个孩子?动作:“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a师:从这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指名说感受,根据感受指导朗读。突出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人物形象你真会读书。)重点词:拉(“立即”说明反映的速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时刻放在第一位。“拉”动作如此迅速,谭老师是在和死神抢时间。)撑(为什么要撑?谭老师可不可以和学生一样躲在课桌底下?)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坍塌的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护(用自己

5、的血肉之躯保护学生,谭老师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b这段细节描写连续用了三个动词写出了在危难时刻,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场景,谭老师在短暂的时刻那种以生命来换取学生生存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那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的姿势将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课文再次深情地朗读。2、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师:课文除了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谭老师高尚的品质,环境场面的描写也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并作出批注。交流:(出示)(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灾难突如其来,情况危急。体

6、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语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促。)(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从“刺耳的吱吱声”“尘埃腾空而起”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小结:语言、动作、环境描写在正面突出人物形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使生硬的人物变得有血有肉。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注意这方面技巧练习。(齐读相关语句)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过渡:时间在一分分流逝,一

7、次次的山崩地裂之后,留下的是死一般的沉寂。美丽的校园已成为一片废墟,只留下一只求生的手在在无声地呼喊。(出示图片)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让我们来读读第8-10小节,悲伤中你更读出了什么?1、(出示救援人员的话)“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1)读着这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砖块、水泥板砸下来,即使在最后一刻,谭老师还是趴在桌子上,用生命护卫着学生。这就是恪尽职守,这就是坚持、坚强、坚韧。)(2)谭老师用生命告诉我们,什么是恪尽职守!带着这份感动读。2、(出示学生的话)“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

8、飞身扑到了我们的。”(1)你读懂了哪些词?(“飞身”“扑”:大灾来临时,谭老师毫不犹豫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2)谭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临危不惧!带着这份坚定读。3、(出示老师的话)“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1)“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这一刻,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2)老师用抉择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伟大!带着这份崇敬读。4、人在灾难面前是那么渺小,但谭老师张开的双臂却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坚强、勇敢、责任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达出来。5、文章引用了救援人员、学生和老师的话来烘托谭老师的

9、英雄壮举 ,我们说这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在文中能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我们以后在习作也可以学着运用。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谭老师的爱与责任过渡: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补充资料:从教26年来,谭老师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1、(师引读)然而现在,我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2、小练笔,理解“最后的姿势”。(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

10、命中最后的姿势!(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为了大家能更好的理解这句话,老师设置了一道小练习,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拿出练习纸,一起来试试吧。“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牺牲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这是一个_的姿势,是一个_的姿势,是一个_的姿势。(爱的姿势 英勇的姿势 顽强的姿势 师德崇高的姿势)3、交流练笔,体味结尾。此时此刻,你想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赞颂谭千秋老师呢?(说得好的写在黑板上)因而人们赞颂他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的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竖板书)4、谭千秋,让我们记住他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齐读课题5、总结谭千秋老师走了,可他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永远感动着人们,其实,在我们周围有许多人怀抱着爱与责任无私地关爱我们,在我们享受着老师、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与责任的同时,让我们也感念他们,用我们的爱与责任回报他们。作业设计: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请搜集抗震救灾中的动人事迹,和同学们交流。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普通 英 精雄 神不 千死 秋 爱与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