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了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859117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去哪儿了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去哪儿了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去哪儿了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去哪儿了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去哪儿了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去哪儿了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去哪儿了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去哪儿了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复习内容:唤醒体验,提炼生活,精选素材 学情分析:学生在此次习作中主要存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选材狭窄。看到这个题目,学生最先想到的就是王铮亮的时间去哪儿了,或是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了。所以,很多同学的思维就停留至此,基本不审视自己的生活,或使用陈旧的素材,或套用模式化素材,没有向生活的源头漫溯,向生活的纵深掘取。第二、叙事空泛。简单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平铺直叙,在动情点和升华点没有实行必要的、精当的细节描写。从初三学生作文的普遍情况来看,这两个问题也正是作文升格需要突破的关键点。本次作文指导课着力解决选材狭窄的问题。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审题,根据题意

2、的写作要求选材。2. 通过赏析例文,让学生知道什么素材是好素材。3. 唤醒体验,提炼生活,让学生理解何为“选”、怎样“选”。重点难点:1重点:唤醒体验,提炼生活,让学生理解选材何为“选”、怎样“选”。2难点:唤醒体验,提炼生活,让学生理解选材何为“选”、怎样“选”。教学思路:这节作文指导课是基于学生写作问题的指导,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同时,指导学生明确好选材的特质,在评价和筛选过程中,理解何为“选”、怎样“选”。第一步:出示文题,整体分析。出示全体学生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深思从作文题目来看,本次作文选材可能存有的问题。第二步:出示例文,评价分析。出示例文年味去哪儿了,请同学们评价本文的选材,思

3、考比较宽泛的素材能不能“去粗取精”,使切口小一点,素材变得更具体。出示例文小巷去哪儿了,评价本文选材,思考本文选材带给你的启示。再使用这种方法回望自己的生活。(要写出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带给我们平常人生活的变化。)第三步:优中选优,精选素材。让学生列出自己的题目和素材,然后陈述自己选择的理由,体现思维的过程。最后把选材后的题目和之前的题目实行比较。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对学生作文实行诊断,发现选材方面存有的问题。2.学生:尽力挖掘自己的生活,持续丰富自己的选材范围。教学活动:导入: 这次我们写了一篇半命题作文去哪儿了,同学们完成得很认真,谢谢大家!本次作文存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

4、是选材狭窄,二是叙事空泛。前者是“写什么”的问题,后者是“怎么写”的问题,请问同学们最想解决什么问题? 首先,我想提一个问题:“选材”是什么意思?“选择合适的素材”就是“根据题意/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素材”。选材包括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审清题意;二是加以选择。“选择”是什么意思?“在一组或一群中去挑选”“选材”就是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素材中去挑选最合适的一个。“选材”应该有一个“选”的过程。认为本次作文审清题意的同学举手,请分享你对题意的理解。“过去有,现在没有”,所以要问:“ 去哪儿了”。认为本次作文有过选择的同学举手,请分享你“选择”过程。因为缺少“选”的过程,这次作文就暴露出了我们在选材方

5、面存有的问题。环节一:出示文题,整体分析。【任务与意图】出示全班的作文题目,请同学们审视、分析这些作文题目,推测本次作文选材方面可能存有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 出示文题童真去哪儿了 童年去哪儿了 童年的快乐去哪儿了最初的你去哪儿了 以前的我们去哪儿了 以前的倔强去哪儿了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去哪儿了 笑声去哪儿了微笑去哪儿了 笑容去哪儿了 眼泪去哪儿了你去哪儿了 我去哪儿了 那份回忆去哪儿了星星去哪儿了 星星都去哪儿了 森林去哪儿了蓝天去哪儿了 春天去哪儿了 风景去哪儿民族精神去哪儿了 人性去哪儿了 奋斗去哪儿了爱去哪儿了 诚信去哪儿了 选择去哪儿了勇气去哪儿了 尺度去哪儿了 幸福去哪儿了温暖

6、去哪儿了 味道去哪儿了 付出去哪儿了梦想去哪儿了 父爱去哪儿了落花去哪儿了 作业去哪儿了 树梢上的叶儿飞去哪儿发夹去哪儿了 埃菲尔铁塔去哪儿了年味儿去哪儿了 小巷去哪儿 我家去哪儿了2.归类分析存有问题:选材低幼化(写童年生活的多),雷同化(写环境破坏的多),空泛化(选材不具体,使用抽象词语的多)。当然也有少数好选材,我们稍后会实行深入分析。3.提供模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先给大家提供一个“选材”的模型。选材范围选材时段人与自我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家庭 学校社区(公共区域)传媒 班级校园衣食住行人际关系突发事件新闻影视同学老师课内课外活动童年47少年青春期49 711 14因为去哪儿了有一种淡

7、淡的怀旧味,所以选材时,同学们就要回忆,这一回忆就到回到了童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横向的生活中去挖掘。环节二:出示例文,唤醒体验。【任务与意图】出示例文年味儿去哪儿了,分析该作文在选材方面的特点和启示,然后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炼素材。【过程与方法】(一)赏析例文1.出示例文年味儿去哪儿了 和往常一样,我与父母看了春晚,倒计时一过,就匆匆洗漱睡觉。深夜的村庄显得异常冷清,只有零星的几个小朋友玩着烟花,但那五彩斑斓的红花也只在空中闪烁几下,就消失在无边的黑夜里,显得非常脆弱,似乎只要有人轻轻一碰,就会消失殆尽。我望着漆黑的天空,有点茫然,年味儿去哪儿了?回想小时候,爷爷奶

8、奶还住在泥和瓦砌成的房子里,过年时大家都会回家,但客厅又颇小,于是只能大家挤在一起。吃饭时,就会搬出一张大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年夜饭,大家时不时会应空间狭小摩肩接踵,但都只报个微笑。那时,家小,但我感到了家人的温暖,空气中都是饭菜的热气和人们哈出的暖气,小小的空间被爱填满。这时的我,总会和父母坐在客厅的板凳上看春晚,零点刚过,爷爷就点起炮仗,噼里啪啦地把我们迎进新年。长辈们拿出红包一一分发,到处都洋溢着“恭喜发财”的声音,好不热闹!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过去,曾经的年味儿都去哪儿了?为什么今年没有了这些气氛?这些是什么时候从我们身边,从我们指间,从我们记忆中,随着时间悄悄溜走的?望着

9、无边的黑夜,我睡不着,我穿好衣服来到院子里。因为今年回家乡的亲戚很少,爷爷就没点炮仗。我拿起一支烟花,点燃,看着火花在黑夜中闪闪发光,我想找回一丝年味儿。但我错了,烟花点完,就像买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的火柴,幻想被扑灭了,四周冷冷清清,大家都睡了。我竟想起了电脑游戏,想起来又觉得可笑。人们都说叶落归根,小时候过年我总是想回家乡的,因为家乡热闹,温暖,有年味儿,总比在钢筋水泥中快活。可如今,我发现我的根断了,父亲曾问我:“你长大了还回这里吗?”我的回答是“会”。但现在我动摇了,家乡越来越留不住我了。每年我都回家乡两次,但却感受不到如以前一般的温暖,热闹。我越来越趋向城市,却慢慢忘记了家乡。而家乡年味

10、儿的消逝,更促使我离开家乡。我又点燃了一支烟花,绚丽的火花在黑夜中绽放,年味儿,又在这点点滴滴中,弥漫开来。2.评价分析这篇作文选取的是什么素材?它符合题意吗?明确:过年回家乡,发现和以前相比,现在的年味儿淡了很多。这个素材选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明确:优点:选取了自己感受真切的素材;不足:选材不具体,读起来感觉好像是“没有欢聚,没人放烟花,所以没一点年味儿。”3.唤醒体验你有没有感受到“年味儿”变淡了很多,有哪些过去有,而现在没有了?好吃的平日经常吃,过年也不觉得稀罕;大人们都忙着打麻将,年轻人都微信抢着红包,围炉夜话的场面没了。你要怎样把这种“过去有,而现在没有”的东西作为素材写进本次作

11、文呢?示例:以前过年家人欢聚,爷爷笑容满面,忙前忙后,高兴得放炮仗这几年尤其是今年,氛围冷清,爷爷倍感惆怅,早早睡觉,炮仗也懒得放。题目爷爷的笑容去哪儿了本文作者提到了“家乡”,“家乡回不去了”,往更深一层想,本质上这和鲁迅的故乡、琦君的春酒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种“乡愁”。 出示课内经典文段: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

12、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鲁迅故乡 就像琦君的春酒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琦君春酒 当你回到故乡,你发现现在的故乡和过去熟悉的家乡有什么变化呢?示例:年青人越来越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攀比越来越严重;环境破坏越来越厉害。 你要怎样把这种变化作为素材写进本

13、次作文呢?示例:家乡的小河过去绿草茵茵,流水潺潺,我们放牛,摸鱼,几多欢乐,如今人们挖沙取石,倾倒垃圾,早已不见踪迹,我不禁感叹那弯清清的河去哪儿了拓展选材方法之一:唤醒体验,去粗取精(二)赏析例文 1.出示例文小巷去哪儿了我家旁边本有一条平凡而简陋的小巷,承载了我太多童年的记忆。可如今,物是人非,那一条平凡的小巷,去哪儿了呢?早晨,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沉寂一宿的小巷揉揉惺忪的睡眼苏醒了。早起的人们已经出门,小巷里回响着人们互相打招呼的声音。接着,买早点的阿伯蹬着三轮车进入小巷,他富有节奏感的吆喝感染了小巷,小巷开始变得活泼起来。来来往往的行人渐渐多了,提着公文包顺着小巷匆匆往外赶的,抱着盆子

14、穿过小巷去河边洗衣服的,推着车子停在小巷叫卖的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最吸引我们的是那卖麦芽糖的,他的吆喝独具特色,先摇响一串铃铛,再用那浑厚的男声吆喝道:“麦芽糖喽!”他的手艺十分高超,所到之处,必能吸引众人围观。他能把麦芽糖做成许多图案:小猫小狗,猴子捞月有一次,他把刚做好的“龙凤呈祥”高举叫卖,人人争相要买,那场面不亚于一个小小拍卖会。现代化的列车开到了我的故乡,车轮无情地碾过小巷以及小巷的一切,把它压成一张张图片,留存在我的记忆里。列车拉近了我们与省城距离,也拉来了房地产开发商。他买下了小巷以及附近的大块土地。合同一签下,小巷的角角落落,都被画上了大大的圆圈,圆圈里写上一个个大大的“拆”字,接着它们就被严严实实地围了起来,机器昼夜轰鸣,从我家的阳台看向工地,到处都是沙堆,混凝土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