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并发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858845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衰竭并发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肝衰竭并发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肝衰竭并发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肝衰竭并发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肝衰竭并发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衰竭并发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衰竭并发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肝衰竭并发症文章目录一、肝衰竭并发症1. 肝衰竭的并发症有哪些2 .肝衰竭有什么症状3 .肝衰竭的检查方法二、肝衰竭如何治疗三、肝衰竭如何护理肝衰竭并发症1、肝衰竭的并发症有哪些1.1、肝性脑病肝衰竭时由于肝脏功能的全面障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失调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最终可导致死 亡。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内毒素等作用,可造成功能性肾功能 不全,如不及时有效纠正,可进而导致器质性肾功能不全,最终肾衰 竭。严重院内感染由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黏膜屏障作用降低及侵袭性操作较多等,住院期间可合并各种院内感染,加重病情,包括各种真菌和细菌等。凝血供能

2、障碍所致各种由血如鼻由血、粘膜瘀斑甚至内生血等。血糖代谢异常由于食欲差及肝脏对葡萄糖的代谢障碍,可由现严重低 血糖。2、肝衰竭有什么症状1、黄疸黄疽生现后在短期内迅速加深。若只有较深黄疸,无其他 严重肝功能异常,示为肝内淤胆。黄疸持续时间长,一般消长规律为 加深、持续、消退三个阶段。若经 2 3 周黄疸仍不 退,提示病情严重。2、持续低热病初可有低热,黄疸由现后体温下降至正常。若黄疸同时伴有持 续性低热。提示有肝细胞坏死或内毒素血症。一般情况极羞:如乏力 倦怠、无食欲,甚至生活不能自理。3、明显消化道症状 急性肝衰竭的表现为频繁恶心,呕吐、呃逆、明显腹胀、肠鸣音 消失、肠麻痹。4、由血倾向如皮

3、肤淤斑、紫瘢、鼻触、牙龈由血,少数有上消化道由血等,提示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衰竭。5、腹水迅速由现因白蛋白半衰期较长(2 周左右),一般在病后 23 周才由现低白蛋白血症。病程超过 28 周者多有腹水。3、肝衰竭的检查方法3.1、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水平常有明显升高,有的病人可呈迅速上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草转氨酶明显升高,ALT/AST1,提示肝细胞严重损伤。3.2、血氨检测仍为反映肝性脑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应定期检查。肾功能检查可反映肾脏损害的程度,由于尿素是在肝脏合成的,在肝脏严重损伤时,尿素氮可不升高,血肌酊水平可更好的反映肾脏功能。血气分析可早期发现酸碱失衡和低氧血症,便于及时治疗甲

4、胎蛋白测定 在疾病的后期检测,若升高提示有肝细胞的再生。血 Gc 蛋白测定GC 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 a 球蛋白,其主要功能之一是 清除坏死的肝细胞释放的肌动蛋白,在暴发性肝衰竭时 Gc 蛋白明显降 低,若低于 100mg/L 提示预后不良。肝衰竭如何治疗感染和抗感染继发感染是肝功能衰竭仅次于脑水肿的死亡原因之一。肠道内毒素吸收和细菌移位促进内源性感染、自发性腹膜 炎、肺炎、脓毒症和泌尿道感染的发生,常见金黄色葡萄球 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厌氧菌和白色念珠菌等感染。般支持治疗密切监护生命指征、肝功能变化,注意凝血功能异常和肝性脑病 的早期表现,注意肺部、口腔和腹腔等感染的发生。 高糖、低脂、

5、适当蛋白饮食,酌情补充白蛋白、新鲜血浆或凝血因子 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低血糖、低钠和低钾等;维 持循环稳定;卧床休息。3、病因治疗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可致ALF,停用一切非必需的药物,采用拮抗 剂IV 一乙酰半胱氨酸(NAC)解毒,有条件可尽快进行血液净化和血 浆置换,快速降低血药浓度,改善肝功能。能保护甘草甜素等可保肝、降酶和缓解炎症;还原型谷胱甘肽、必需磷 脂(易复善)具有抗氧化作用;有报道 NAC 能稳定 ALF 患儿的循环功 能;输注氨基酸、肌昔、水飞蓟素、维生素和门冬氨酸钾镁等保肝退 黄;促肝细胞生长因子能够阻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早期 使用效果较好。ALF需要

6、肝移植时需要等待肝源,人q-)jq:可暂时替代衰竭肝脏 部分功能,辅助肝功能的恢复,甚至可能会部分取代肝脏整体器官移 植。肝衰竭如何护理定期进行复查,这对于患者身体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只要随时对病情进行监控才能给予及时的治疗,这样也可以有效的方法 病情复发,这是肝衰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 意的,患者朋友们平时一定要特别引起重视了在日常饮食方面也应多加注意,多吃一些低蛋白、低磷、高热量饮 食,这样可以给患者的身体补充多种营养物质,从 而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大家要谨记。积极治疗并发症也是治疗肝衰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 法,尤其是患者在由现了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的情况下更 是应积极进行治疗,以防止感染由现,这样是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很 大伤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