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生命科学练习册答案二期课改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6858631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9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生命科学练习册答案二期课改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下生命科学练习册答案二期课改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下生命科学练习册答案二期课改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下生命科学练习册答案二期课改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下生命科学练习册答案二期课改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生命科学练习册答案二期课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生命科学练习册答案二期课改(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生物的类群第1节 植物 练习部分参考答案一、(一)1、水中 水生 陆生 根、茎、叶 裸露 果皮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2、茎 叶 果实 种子 营养 繁殖 3、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4、叶绿体 阳光 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氧气 光合作用 5、花丝 花药 柱头 花柱 子房 受精 种子 6、被子 7、自花传粉 异花传粉 异花传粉 8.干果 肉果(二)1、 2、 3、 4、 5、 6、(三)1、互生对生轮生 2、三出复叶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四)1、 比较四大类群植物的主要特征 主要类群主要特征常见植物举例藻类植物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叶状体,含叶绿素衣藻、紫菜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没有维管束。由水生向

2、陆生过渡葫芦藓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出现维管束蕨种子植物结构复杂而完善,分布最广泛。产生种子繁殖后代。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黑松或马尾松、小麦、桃等2、风媒花与虫媒花特征比较 比较项目花冠气味花粉粒蜜腺虫媒花有且鲜艳常有芳香味粒大,数量少常有风媒花没有或者不鲜艳没有芳香味粒小,数量多没有3、下列植物属于哪一类群 植物水稻银杏紫菜白玉兰葫芦藓肾蕨桃树类群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藻类植物被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五)1、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造成的。2、麻屋子是果实的果皮,红帐子是种子的种皮、白胖子是种子的子叶(或胚)。(六)连线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两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雄蕊 雌雄异株 一

3、朵花中有雄蕊和雌蕊 雌雄同株 一朵花中只有雌蕊 单性花 雌花雄花生在同一植株上 雌花 雌花雄花分别生在两个植株上 雄花(七)1、花瓣 2、花药 3、花丝 4、雄蕊 5、柱头 6、花柱 7、子房 8、雌蕊 9、萼片 10、花托 11、花柄 二、1、异花传粉是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另一朵花的雌蕊上,从而完成传粉的过程。异花传粉的后代具有上一代两个个体的优势特征,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2、叶的正面表皮下是栅栏组织,排列紧密,含叶绿体多,所以颜色深。叶背面表皮内是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所以颜色浅。3、叶表皮细胞外壁加厚,外面有蜡质,生有表皮毛,具有防止水分过度蒸腾的作用;表皮上有气孔,是光合作

4、用和蒸腾作用时,植物体内与外界气体交换、水分蒸腾的门户。实验与实践 4.1制作并观察叶片的装片结果1、设计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并将结果填入表中。叶的基本结构 结构特征表皮有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和肾形的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组成叶肉有排列紧密的栅栏组织和排列疏松的海绵组织组成叶脉有起支持作用和输导作用的组织组成2、绘制叶横切面结构简图。 上表皮 栅栏组织 叶脉 海绵组织 下表皮 气孔讨论我们观察了三种植物的内部构造。蚕豆是一种需要较多水分才能生长的植物,夹竹桃叶下表皮有向内凹陷的气孔窝,气孔长在气孔窝内,气孔窝内还有许多表皮毛,这种结构可以降低水分的蒸腾作用,是植物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松针叶是针状

5、的,可以减少蒸腾作用的表面积;有厚的表皮细胞壁,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叶肉组织不分为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组织的面积。这些都是松树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实验与实践 4.2解剖并观察花与果实的结构结果1、 花的各部分粘贴(略)2、 填写观察结果记录表 被子植物花的基本结构(表1)植物名称桃花油菜蚕豆百合花萼的萼片数5453花冠的花瓣数5453雄蕊数 多数4 106雌蕊数1111 不同果实结构观察记录(表2)果实名称桃番茄苹果橘黄瓜蚕豆果实类型核果浆果梨果柑果瓠果荚果观察结构特点内果皮形成很硬的桃核表皮里面充满了浆液由子房和花托一起形成果实外果皮革质果皮肉质,种子在中间果皮成熟后会开裂

6、讨论1、 花萼、花冠具有保护幼嫩的雄蕊和雌蕊的作用,虫媒花的花冠还有吸引昆虫的作用。雄蕊中有花粉粒,雌蕊中有胚珠。花粉粒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合子发育成胚,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2、果实的果皮包被在种子的外表,可以防止种子被啃食,起到了保护作用;果实有翅或毛等附属物,可以适应风力传播;果皮疏松漂浮水面,可以借水力传播;果实有钩刺,可附于人的衣服或动物的毛皮上,被带到远处;果实可以吃,被鸟兽吞食后,种皮厚不消化,种子随粪便排出体外得到传播;借助果实成熟后的弹力将种子弹出去。第2节 动 物 练习部分参考答案一、(一)1、异养 食物 2、脊椎骨 脊柱 3、淡水鱼:鲢鱼 鳙鱼或青鱼等 海

7、水鱼:黄鱼 鲳鱼或带鱼等 4、蛔虫 血吸虫 绦虫等 5、向上挑起 6、胸部 前 (二)(1)A F G H J (2)B C D E I(3)A B C D E F G H I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1、2、3、4、5、6、7、138、9、10、11、12(4)J (5)D E I (6)C (三)1、C 2、C 3、B(四)(右表)(五)1、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着鳞片或骨板,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用四肢运动;产羊膜卵。羊膜卵的外层是硬壳,可以防止内部水分的蒸发,以及保护内部免受病害的入侵。膜内有羊水,保证胚胎发育中有一个稳定的水环境2、蝙蝠的体表覆盖的是体毛,不是羽毛;口中有牙齿;用肺

8、呼吸;胎生,以乳汁哺育幼仔的。所以,它是哺乳动物。 (六)1、触角 2、单眼 3、复眼 4、口器 5、前足 6、中足 7、后足 8、气门 9、翅10、头部 11、胸部 12、腹部 、略 、比较各个类群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特征 生活环境体表特征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生殖方式鱼类水中身体纺锤形,覆盖鳞片鳃鳍卵生两栖类幼体水中,成体陆地成体皮肤裸露,有粘液。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幼体用鳍,成体用四肢卵生爬行类陆地覆盖角质鳞片或甲板肺四肢卵生,产羊膜卵鸟类陆地,空中覆盖羽毛肺四肢卵生,产羊膜卵,孵卵,育雏哺乳类陆上被毛肺四肢胎生,哺乳二、1、(1)准备两只细颈的瓶子,其内径稍大一些,高度要高于蝗虫的身长

9、;(2)用泡沫塑料板做两块圆形的瓶盖,其上各挖一个跟蝗虫身体粗细稍大一些的孔;(3)取两只大小、活力相当的蝗虫或其他体型稍大一些的昆虫,如蚱蜢;(4)在两个瓶子里灌满水; (5)分别将一只蝗虫的头部和另一只蝗虫的腹部浸入两只瓶的水中,用棉花将两只蝗虫固定;(6)过一段时间后,看哪一只蝗虫还活着,哪一只蝗虫被水淹死,以判断它的呼吸器官所在部位。2、(1)会流入河蚌体内。(2)会从体内流出来;从尖的一端流出来。(3)河蚌从水流中获得氧气和食物,并把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水中。实验与实践 4.3观察和解剖鲫鱼结果(一)1、深灰色 纺锤形(梭形) 2、不通 3、覆盖(或瓦) 4、鳞片上的小孔 5、两

10、 2 3 6、红 弓 丝状结构(二)1、食管 肠 肛门 肝胰脏 2、白 2 囊 气体 讨论鲫鱼与它的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是:身体呈纺锤形;体表覆盖着鳞片,并有粘液;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产卵,卵在水中受精。实验与实践 4.4.1观察和解剖蚯蚓结果1、灰黑 圆长 分节 浅 环 2、滑 粘液 刺手 3、蚯蚓的身体一伸一缩地向前运动(波浪式运动) 4、砂囊 胃 盲肠 5、两 消化道讨论1、一是根据环带,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二是看运动方向,蚯蚓前进的方向,也是前端;三是用手顺着蚯蚓身体纵向摸,刺手的方向与身体前后方向相反;四是蚯蚓的口唇可以外翻,以此也可以确定它的前后。2、蚯蚓的眼睛退化,它靠

11、体表的感觉细胞接受外界的信息。这是蚯蚓长期地下生活的结果。实验与实践 4.4.2观察和解剖蝗虫结果1、(1)革质、硬 (2)2 3 2 1 咀嚼式 (3)2 前翅革质,后翅膜质且宽大 (4)3 3 2、(1)网状 (2)嗉囊 砂囊 胃 肠 胃盲囊 (3)(略)讨论蝗虫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点是:身体表面包着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感觉器官和口器发达;身体分节,用翅飞翔,用足跳跃,运动能力强。实验与实践 4.5探究水蚤对光照强度的反应结果 1、略 2、略讨论这是由光照强度的大小引起的。这反映出水蚤对不同光照强度有不同的反应,也就是说,水蚤有一个对它最适宜的光照强度。第3节

12、 微生物练习部分参考答案一、(一)1、真菌 细菌 病毒 2、.寄生 细胞 核酸 蛋白质 3、动植物尸体 活的动植物体 4、酵母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受热膨胀使面团内部形成海绵状 蘑菇 木耳 5、乳酸菌 甲烷细菌 大肠杆菌 根瘤菌 苏云杆菌等 6、真菌 细菌 菌 病原体(二)1、CC C A B A A A (三)1、B 2、B 3、A 4、C. 5、C.(四)指出下列微生物通常的生殖方式。 酵母菌青霉大肠杆菌乳酸菌木耳根瘤菌黄曲霉菌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 (五)1、列表比较细菌和霉菌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细菌相同点不同点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体内一般没有叶绿素,只能进行异养生活。1、为单细胞生物。霉菌2、.没有成形的细胞核。1、.为多细胞生物。2、有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