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857387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商品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商品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商品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商品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品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学名词解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第一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 商品学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2. 商品的有形附加物 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 码、商品包装及其标志、专利标记、商品原产地标志或证明、质量、 安全及卫生标志、环境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 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3.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或者 说是指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需要的能力。4. 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 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用其进行交换从而获得所 需要的货币,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5. 商品

2、的消费使用价值 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对其消费者、用户所具有的直接的消费使用 价值。由商品的有用性在实际消费中所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 作用形成。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1. 商品分类 商品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管理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活 动的全部或部分需要,将管理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以所选择的适 当的商品基本特征作为分类标志,逐次归纳为若干个范围更小、特质 更趋一致的子集合体(类目),从而使该范围内所有商品得以明确区 分与体系化的过程。2. 商品代码 是指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存储和处理,用来表示特定商品项目一定 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3. 商品编码 是指根据一定规则赋

3、予某个商品项目以相应的商品代码的过程。4. 商品条码 商品条码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规定的,用于表示零售商品、非零售 商品、物流单元、位置的标识代码的条码。5. 商品目录 商品目录是指在商品分类和编码的基础上,用表格、文字、数字和字 母等全面记录和反映商品分类体系的文件形式。第三章 商品品种1. 商品品种 指按某种相同特征划分的商品群体,或者是指具有某种(或某些)共 同属性和特征的商品群体。2. 商品使用价值规律由商品交换而产生的存在于同类商品使用价值中的社会必要标准及 其对生产者的反作用,就称为商品使用价值规律。3. 商品品种计划 指商业企业计划或规划其经营品种的组合。4. 商品品种策略 是指

4、零售商业部门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改变或调整商品品种所 采取的措施。5. 商品品种结构 是在一定范围的商品集合体中,对于各类商品及每类商品中不同品种 的组合状况及其相对数量比例的客观描述。第四章 商品质量1. 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2. 商品质量 指商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明确规定的和通常隐含的 需求或期望的程度。3. 现代商品质量观现代商品质量观应当包含自然质量、无形质量、社会质量三个层次。 自然质量是指商品满足消费者明确和潜在需求的各种物质性特性如 化学特性、物理特性、功能等。无形质量是指与商品有关的各种服务, 如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社会质量是指商品从生产、流通、消费、 废弃

5、整个生命周期满足全社会利益所必需的特性,如不污染。4. 质量特征 是指商品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5. 质量指标 商品质量特性通常需要各种数量指标来表示,这些数量 指标称为商品质量指标。第五章 商品质量管理1. 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2. 全面质量管理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 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3. 质量策划 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 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4. 质量控制 也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5. 质量改进 是组织为更好地满足顾客不断

6、变化的需要和期望,而改善产品或服务 的特性和(或)提高用于生产和交付产品(服务)的过程的有效性和 效率的活动。6. PDCA 循环 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又称戴明 环。其含义是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 检查( check ) 、处理( action )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 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 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的工作方法,这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7. 全社会推动指要使全面质量管理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 把工作局限于企业内部,而需要

7、全社会的重视,需要质量立法认证和 监督,进行宏观上的控制引导,即需要全社会的推动。8. 质量方针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9. 全员 是企业全体人员都要参与,人人有责。10. 全过程 是相对于制造过程而言,就是要求把质量活动贯穿于产品质量产生、 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第六章 商品标准1、商品标准指为保证商品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对商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 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主要有标准名称与编号、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 和定义、要求、抽样、试验方法、分类和标记、标志标签和包装、规 范性附录等内容。2、商品标准化 是整个标准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商品生产和流通

8、的各个 环节中制定、发布以及推行商品标准的活动。3、贸易技术壁垒是指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出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 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 国外进出口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 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 到限制进口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4、商品分级 根据商品质量标准(包括实物质量标准)和实际质量检验结果,将同种 商品区分为若干等级的工作,称为商品分级。第七章 质量认证与质量监督1. 认证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 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

9、动。2. 合格声明是由供方或卖方单方面通过有关的产品说明或文件或合格标志等形 式,表明其所提供产品的全部特性能够符合需方或买方的要求。3. 安全认证 指认证机构只进行涉及产品安全性能部分的认证,认证内容包括对产 品安全性能的试验,再加上必要的工厂检查,符合安全认证条件后, 颁发谁证书并准许产品上附有安全认证标志。4. 合格认证指第三方的认证机构证明供方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关的技术法 规或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5.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指由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依靠正式发布的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说不定,颁发证书和 注册名录,以证明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能力

10、符合相应标准或有能 力按规定的质量要求提供产品的活动。6. 商品质量监督 是根据国家的质量法规和商品质量标准,由国家指定的商品质量监督 机构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的活动。7.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指由第三方公证机构依据公开发布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对供方的环 境管理体系实施评定,评定合格的由第三方机构颁发环境管理体系认 证证书,并给予注册公布,证明供方具有按既定环境保护标准和法规 要求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环境保证能力。8.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是对涉及国家安全、人体健康或安全、动植物生命或健康以及环境保 护的产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它要 求产品必须

11、符合对应的标准或技术法规。9. HACCPHACCP 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的英文缩写,是以科学为基础,通过系 统地确定,食品的具体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以保证食品安全性的系统。第八章 商品检验1、商品检验 指商品的供货方、购货方或者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某种手段和 方法, 按照合同、标准或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惯例,对商品的 品质、安全及卫生性能、规格、质量(重量)、数量以及包装等方面 进行检查,并做出合格与否或通过 验收与否的判定或为维护买卖双 方合法权益,避免或解决各种风险损失和责任划分的争议,便利商品 交接结算而出具各种第三方有关证书的业务活动。2、感官检验 又称感官分析,它是用人的感觉器

12、官作为检验器具,对商品的色、香、 味、形、手感、音色等感官质量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做出判定或评价 的检验方法。3、理化检验 是在实验室的一定环境条件下,利用各种仪器、器具和试剂作手段, 运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来测试商品质量的方法。4、商品的品级 商品质量高低所确定的等级。第九章 商品包装1、包装2、运输包装 以运输储存为主要目的的包装。3、包装技术 包装操作时所采用的技术或方法。4、包装标识第十章 商品储运的质量管理1. 质量劣变2. 商品储存 指商品在流通中的暂时停留过程3. 损耗4. 药剂防霉腐5. 化学腐蚀6. 挥发7. 水解8. 僵直9. 霉变LU酵第十二章 新产品开发1. 样品研

13、制开发指采用相应的原材料、工艺和设备,把通过效益分析选定的新产品概 念变成为样品的过程。2. 商品化开发指从样品试制过渡到试生产和正式生产的过程,一般包括生产分析、 包装研市场制开发和品牌设计、消费者试用或用户生产使用、试生产、 市场试销、投产鉴定、广告及各种促销活动、正式批量生产和投放市 场等。3. 产品概念 指企业从消费者的角度对产品构思所做的详细描述,即以文字、图表 及模型描述的产品设计方案。4. 独立研究开发方式 指企业根据自身资源,依靠其本身在的人员、技术,结合本国国情, 根据顾客的需要,并考虑其他一些限制性条件,进行独创性研究开发 从而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商品。5. 新技术推动模式 指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来组织新产品或新服务开发。6. 新产品 通过采用新材料(新元件)、新技术原理或新设计构思,从而使得产 品在结构、 材质、加工工艺、性能或功能等的某个方面或某几个老 产品有着本质不同或者显著差异,这样的产品称为新产品。7. 市场需求吸收模式 指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开发。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