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理想教育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85715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理想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青少年理想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少年理想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理想教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理想教育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理想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少年社会理想的形成是以对社会理想的认知为基础的,这是个体社会理想形成的准备阶段。在此基础上进入社会理想的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社会理想是与个人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密切关联的。随着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和社会理想教育的促进,个人理想升华到高层次阶段,表现为对社会理想有着内在的体验和行为上的追求。低层次理想的发展孕育着高层次理想的胚芽,是高层次理想产生的基础;而高层次理想的产生是低层次理想的升华。青少年社会理想教育必须根据这一特点,欲高先低,循序渐进。对青少年进行社会理想教育,首先必须科学地确立社会理想教育的目标。社会理想教育

2、目标的确立,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面向共产主义的未来,遵循青少年社会理想形成的发展规律。我们要通过社会理想教育,使青少年树立科学的社会理想观,立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社会理想教育根本目标之所在。当然,社会理想教育目标可以进一步具体化、层次化。青年和少年有不同的要求,工人、农民和青少年学生也有不同的社会理想,但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就是为了在共同理想的旗帜下,形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只要愿意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就应该团结起来,共同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奋斗。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理想教育,就必须在共同

3、理想的基础上把握社会理想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社会理想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信仰、不同经济利益、不同职业的人们可能有不同的社会理想观。就是处在同一文化环境中,人们的社会理想也不尽一致。在我们的社会中,能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先进分子只是少数,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则是全体人民都应当而且能够达到的要求。它本身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基矗。因而,在社会理想教育中必须用共同理想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引导不同思想觉悟程度的人们一起向上,形成凝聚亿万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理想教育,还必须把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纳入社会理想

4、教育的轨道。社会理想作为个体的追求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对事业的无限热忱,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顽强的毅力,坚韧的意志,等等,都是个体的社会理想中所不可缺少的个性心理素质。社会理想教育把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和内容,其目的就在于促使青少年的个性心理品质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常常被人们喻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般来说,青少年的思想尚未定型,社会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社会理想教育,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矗一切有志的青少年都应该在生命的春天里播下理想的种子,树立起科学的社会理想观,为实现共同理想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