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复习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855230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复习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状况。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课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7、各学科(

2、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二、选择题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初中阶段设置(C )A. 以综

3、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

4、机地结合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6、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D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8、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三、多选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2、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A.均衡性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4、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5、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6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 ABD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四、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1、新

6、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5、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7、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

7、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8、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9、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10、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11、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12、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13、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五、简答题1、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

8、主体”的认识。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分)。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3分)。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2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分)。2、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要点: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

9、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2分)。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3分)。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3)。第三,结合教学实践(2分)。3、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点: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2分)。第二,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

10、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2分);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获取多种信息,并以小作业或长课题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6分)。4、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5、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

11、什么?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6、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首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教师的实施,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

12、源,对于缩小这个“落差”非常重要。六、论述题1、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谈谈你对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的理解。要点:(1)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已经被教育界广泛接受,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2分)。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除了被广泛认同的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这两种智能以外,人们实际上存在着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反思智能等多种智能,只不过这些智能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得不完全一样,这就形成了不同的个性特长和个体差异(3分)。(2)学生个性特长不同是客观的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

13、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5分)。(3)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发现其差异,正确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创造条件培养其特长,同时对学生相对薄弱的方面加强指导和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5分)。2、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

14、“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一、 单选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C.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环境意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A.说出、表演

15、、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9、探究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