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活动及反思、总结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685349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辅导活动及反思、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理辅导活动及反思、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理辅导活动及反思、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理辅导活动及反思、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理辅导活动及反思、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辅导活动及反思、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辅导活动及反思、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涟水县河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活动”及反思、总结2010-1019为青春掌好舵团体心理辅导评优活动反思河网中学 王海通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和能力、语言行为、狭隘心理、生活适应、合作交往、情绪调控、人格健全、青春期问题等各个方面.学校作为教育的主渠道,教师除传道授业解惑外,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必须要扛起重任,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格.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或学科,而应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关注个别辅导的同时,更应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团体心理辅导,变单一的矫

2、治性辅导为集预防、优化、发展的多元化辅导.作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有责任倡导“每个教师都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理念,以人为本、以班级为核心、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辅导模式,使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真正为广大师生认可和接受,并积极参与其中。如何上好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我认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不是思品课、班会课,也不是心理知识讲授课,而是心与心的碰撞与沟通。只有精心准备,倾心交流,才能达到心理辅导的效果。首先,辅导“话题”来自生活,来自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话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辅导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话题要来源于学生生活,是学生中确实存在的、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

3、求辅导者,要充分了解学生实际存在的共性问题,选取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作为辅导的话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灵,使其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愿说。如在本次活动之前,我就与孩子们、和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交流沟通,了解平时的表现,并作了问卷调查以后,才确定了话题。究竟话题的选择如何?不想多说,只看孩子们兴奋的表情、课后与我的亲近、许多同学和我互留联系方式等,已经告诉了我答案。题目的确定要恰当,出示的时机也要合适,如果放在辅导最后,效果会更好。其次, 重体验、淡知识,讲究有效辅导。心理辅导活动,不是简单说教,不是上课,不是强调知识落实,未必一定要给学生出示一个结论,而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

4、.因此,在辅导活动中,应以活动为主。辅导者应精心设计活动,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要能通过活动,达到全员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有体验、有感悟。注重参与广度的同时,更要注重参与的深度,活动设计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真正为解决学生问题服务,避免为活动而活动。游戏是一种最能启发个性、自我创造的教育方式。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以“教育无痕”为理念,设计活动,尽量使参与者轻松地参与体验,深入地反思与感悟,真实地收获与成长.第三, 细节决定成败.疏导语言的措辞,必须准确恰当。对学生的行为、观点,一般不能直接予以否定,避免伤其自尊,应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否则,就背离了心理辅导的初衷。对活动过程中的突

5、发事件,要机智,妥善解决。第四,多积淀、常思考.选题明确、设计巧妙、疏导恰如其分、学生体验深刻,达到以上要求,需要辅导者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和功底,需要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实践,只有知识积淀到一定程度,才能厚积而薄发,在辅导中运用自如。同时多向有经验的专家、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常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提高.参与活动之余,及时记录,注重积累,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第五,真情比智慧更重要。心理辅导是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辅导者只有付出真心、传递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学生才会信任你喜欢你;只有让他有了安全感,他才会向你倾吐真心,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心理辅导才会

6、有针对性,出效果。即使在辅导时间内,辅导者一句话不说也没关系,只要你把心和耳朵交给学生,让他说出烦恼、说出心里话,也就达到了一定目的.在这其中,也包含着一个关键问题,即角色转换问题。辅导者要从教师、长者的座位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真正以朋友的身份,甚至蹲下来和每个孩子交流,静下来听每个孩子的心声,俯下身为每个孩子办事.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情比智慧更重要,更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依赖,使你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当然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还要善于抓住比较突出的个性问题,日后及时做个别辅导和反馈。以求能解决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实现辅导的目的。心理学的规律、效应、法则是科学严肃的,但我们如果能用生动的故

7、事、有趣的游戏、鲜活的案例来演绎它们,我们就会充分激活自己的旧知,生成新的理解,从而受到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震撼。教育犹如开垦一片荒地,需要教师的耐心、信心及爱心的滋润与浇灌,才能“辟荒地为良田,化光秃为青翠”。愿我们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都能成为学生的人生顾问,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辅导,使他们把握好青春的船桨,驶向成功的彼岸。对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策略、过程及反思涟水县河网中学 宋秀云 一、问题概述与背景资料 黄浩(化名),男,16岁,初三年级学生,独生子女。父母因工作无暇照顾孩子,黄浩一直由爷爷奶奶所带。初一年级时就开始表现出和同学不能友好相处,情绪容易激动,脾气暴躁,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8、心理有障碍,经常为一些小事与同学打架,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黄浩的父亲,大专毕业性格内向,无不良嗜好。黄浩的母亲,高中毕业,在外地经营一家连锁商店.因工作两地分居,故夫妻俩时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吵架,有时黄浩犯了错误,得到的不是拳脚相加就是一顿谩骂。 针对其情况,教师找到其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交流,其父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允诺与老师配合共同教育好该生.二、分析及诊断 黄浩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除因从小父母不在身边照顾,缺乏应有的父母之爱外,主要是由于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黄浩感受不到家庭的幸福与温暖,渐而产生了不良的心理。 具体地说,黄浩从小经历的孤独、缺少爱的处境,造成了他不健康的心

9、理,致使他上学后缺乏自信,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绪就会波动,导致行为的过激,加剧了他与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的态度. 据以上分析,这是一名情商比较低下的孩子,教师采取了心理辅导的教育方式。一、辅导策略与过程(一)辅导策略 黄浩的问题需要采用综合性的辅导对策来解决,即综合采用“调整认知,调控情绪,指导行为”的策略.“调整认知,调控情绪,指导行为”的策略.“调整认知”就是通过改善与黄浩所处环境的关系,满足其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帮助其建立安全感,消除戒备心理,提高交往自信。“调控情绪”就是帮助黄浩及时觉察、妥善处理,有效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导行为”,就是以明示、暗示、奖罚等手段

10、对黄浩的交往行为进行及时的指导。 (二)辅导目标 开启黄浩的心灵之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他学会自觉控制自己的过激情绪,鼓励他积极融入到集体中,并和周围的人群有较好的交往。 (三)辅导过程 1、转变认识.主要是调整黄浩对其所在群体的评价,对其他人反应的期待,以及对特定事件作出反应式的自我陈述。案例一:铅笔盒风波 有一天下课时,一位坐在后排的同学经过黄浩的座位时,衣服碰到了他的铅笔盒,使得他的铅笔盒掉落在地,并且里面的学习用品撒了一地,好几支铅笔的头都断了。黄浩见了恼羞成怒,一把拉住那位同学,朝他脸上就是一拳。我待他情绪平复之后,请他到办公室进行交谈。一开始黄浩闭口不谈,脸上的表情是一副“我没错

11、的模样.后来我告诉他老师不是想批评他,而只是了解一下情况而已,他才放下架式。在听黄浩倾诉时,我发现他总认为别的同学是在故意欺负自己。于是,我告诉黄浩:用打人的方法来对付这种“欺负”,虽然痛快,但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欢乐;自己如果能和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改善和其他同学的关系应该采取语言沟通等文明的方式。案例二:“钢笔的误会 中午来上班时,我看到黄浩和翟喜在教室里扭打。我连忙制止,据其他同学说,是黄浩偷了翟喜的钢笔,翟喜骂了黄浩,黄浩就打翟喜了。我质问黄浩为什么要打人,黄浩竟然大声哭起来,委屈的样子。于是我把黄浩请到办公室进行交谈。原来是黄浩捡到了一支钢笔,看见翟喜在着急地寻找,就把

12、钢笔还给了他,哪知翟喜以为是黄浩偷的,就骂了黄浩一句。这时被误会的黄浩火冒三丈,不管三七二十一向翟喜打去。了解了情况后,我首先表扬了黄浩有拾金不昧的精神,接着告知黄浩单纯的动作容易引起误解,以后要锻炼语言沟通的能力。 为了改变黄浩对班级的整体认知,促进它与所在群体的交往,我鼓励黄浩积极参加班里的各项活动,如义卖旧书、向贫困生捐书等爱心活动,培养合作精神的野炊活动等.这些活动使黄浩感到了融入班集体的快乐与温暖,与此同时,其认知结构也得到了积极的转变。 2、调控情绪。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帮助黄浩体验不同情绪带来的不同感受。通过多种方式引导黄浩充分体验正面情绪带给自己的愉快,以及发怒对自

13、己和周围同学的负面影响。 (2)帮助黄浩及时宣泄情绪。我平时注意观察黄浩与人交往中的情绪反应,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和他进行交谈。以使他尽快消除不良情绪. (3)帮助黄浩学会控制自己发怒的方法.感到自己“受欺负”时,用“发怒有害身体健康”作为控制情绪的座右铭;和同学发生冲突时,要努力推迟自己动怒的时间;和同学发生冲突后,及时评价自己动怒行为的得失。案例:“为小事发火,不值得” 一次课间,同学徐露的脚不小心踩在了黄浩的脚上,黄浩马上脸涨得通红,抬手就要打.这时,徐露连连道歉说对不起,周围同学也说徐露不是故意的。还有同学劝黄浩说“为小事发火,不值得!在同学的劝说下,黄浩终于放下了举起的手,慢慢地坐了

14、下来,但脸上仍然涨得通红,有些不服气的样子。事后我找了黄浩谈话,通过交谈,黄浩认识到虽然这次没有打人,但是发火还是不对的,以后要多听同学的劝阻,对人要宽容,要学会“宰相肚里能撑船”。 3、指导行为 少年在向青年过渡的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问题学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我们作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问题学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个性特征及心理需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案例一:“跳蚤书市的经历 我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跳蚤书市”,

15、让黄浩策划设计我们班图书销售广告。黄浩不但很用心地画了许多广告画,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有奖销售这个活动。就是买一本书,摸一次奖,奖品是黄浩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动画片碟片。经过黄浩的努力,我们班同学卖出的图书销售业绩非常好。全班同学都非常兴奋,都夸黄浩的金点子真是棒极了。从这件事黄浩认识到为班集体做事的快乐,感受到被同学称赞的喜悦。案例二:“我和大家交朋友” 黄浩的生日快到了,我帮助黄浩设计了一个班队活动方案,主题是“我和大家交朋友”,希望他能在这节班队课上获得更多的朋友。活动中,我不断鼓励黄浩竭尽所能给同学们唱歌、朗诵诗歌、猜谜等,让他把自己想交更多朋友的想法表达出来。同学们也积极配合,许多同学表示只要他能改正坏脾气,愿意与他交朋友。接着同学们都向他赠送了生日礼物。事后,黄浩非常兴奋,提着高八度的音调对我说:老师,我现在有很多朋友了!这次,黄浩完全认识到了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能够给自己带来温暖与快乐,他说以后一定会努力与同学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关系。 四、效果与思考 (一)辅导效果 1、通过长期的跟踪辅导,黄浩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同学们都说:“现在,我们都喜欢和他玩了!”黄浩也说:“和大家在一起真快乐,我以后一定要和大家真心相处。” 2、黄浩不但交了许多朋友,还学会了热心帮助他人.班里的余凯同学生活困难,他把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