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读书笔记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852907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能源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能源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能源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能源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能源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读书笔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能源读书笔记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新能源开发利用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尤其是在国际化的经济舞台 上,能源是一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 进入 21世纪之后,随着经济稳步快速发展,能源耗费晕现空前增长态势,大量不可再生资 源已开采殆尽,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目前,世界大部分罔家能源供应不足,难以满足 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国际能源局(IEA)在2005年“哈特(Han)世界炼油和燃料会议”上的预 测,2030年,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将增长

2、60。随着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供应的日趋 紧张, 以及由化石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 人类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能源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在全球金融危机还远未结束的背景下, 以及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全球各国共识的形势下, 开发利用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环境友好、渗透性高的新能源既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振低迷经济之路, 也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之需的最优选择。一、新能源概述新能源一般是指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以外、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或地球 内部所产生热能的各种能源形式。相对传统能源而言,新能源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 尚未大规模作为能源开发利用, 有的

3、甚至还处于初期研发阶段; 第二,资源赋存条件和物化特征与常规能源有明显区别;AVr * 第三, 开发利用技术复杂, 成本较高;第四, 清洁环保, 可实现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零排放或低排放; 第五,资源量大、分布广泛,且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点。按照上述特征, 可以把新能源范围确定为以下9个品种: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核能、核聚变能。其 中,生物质能分为传统生物质能和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属于非商品能源, 利用方式主要为柴草、秸秆等免费生物质的直接燃烧, 用于烹饪和供热;现代生物质能包括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燃料等, 是生物质原料加工转换产品。新能源中的生

4、物质能仅指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与水 电可合称为传统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则合称为新型 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具有突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地域分布均 衡、资源蕴藏量大开发潜力无限相较于传统的石化能源,新能源的分布比较均衡,且含量 巨大。以太阳能为例,太阳所辐射的能量经过八分钟到达地球之后仍存有原始能量的约20 万亿分之一,我们可将地球上石油、天然气、铀矿以及煤的储量折合为太阳到达地球的能 量进行对比分析,石油等效为三天,天然气为一天,铀矿大约为一个星期,煤大约为一个 月。由此可见,太阳能作为新能源的成员之一

5、,其开发潜力是无限的。(2)清洁、环保、 可再生传统能源如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在利用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和有害物质,给 环境造成伤害,而绝大部分新能源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和排放有害物质,属于环 境友好型能源。此外,其中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可重复使用,不受能 源短缺的影响,尤其适用于传统能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二、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自 20 世纪后期以来,新能源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 部分新能源率先进入产业化阶段。美国、日本、欧洲非常重视新能源技术的研发, 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也领先于世界。近年来, 我国明显加大了新能源

6、技术研发力度, 在太阳能热水器、户用沼气等个别领域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001?年 11?月,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一清洁发展机制(CDM)正式启动, 该机制为发展中国家开发和引进新能源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提供了绝佳机会, 我国成为清洁发展机制的最大受益国之一。按照技术水平成熟度和技术转化情况, 新能源的发展可分为研发、示范、推广和产业化4个阶段。核电、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等 技术已经成熟, 进入产业化成熟阶段; 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地热发电、生物燃料等技术基本成熟, 已经进入产业化初期或中期阶段; 地源热泵、大中型沼气池需要靠规模化来降低成本, 处于推广阶段;太阳能热发电

7、、潮汐发电、氢能的制备和储存、燃料电池在技术上已经成功, 但需要做进一步的提升,目前还处于示范阶段;纤维素乙醇、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和开采、受控核聚变等技术尚未成熟, 还处于研发阶段。三、当代新能源技术1、核能核能有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核裂变能是指重元素(如铀、钍)的原子核发生分 裂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通常叫原子能。核聚变能是指轻元素(如氘、氚)的原子核发生 聚合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核能产生的大量热能可以发电,也可以供热。核能的最大优点 是无大气污染,集中生产量大,可以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料。(1)核裂变技术,核电站同常规火电站的区别是核反应堆代替锅炉,核反应堆按引起 裂变的中子不同分为热

8、中子反应堆和快中子反应堆。由于热中子堆比较容易控制,所以采 用较多。热中子堆按慢化剂、冷却剂和核燃料的不同,有轻水堆(用轻水作慢化剂和冷却 剂,浓缩铀为燃料,包括压水堆和沸水堆)、重水堆(重水慢化和冷却,天然铀为燃 料)、石墨气冷堆(石墨慢化,二氧化碳或氦冷却,浓缩铀为燃料)、石墨水冷堆(石墨 慢化,轻水冷却,浓缩轴为燃料),这些堆型各有优点,目前一般采用轻水堆较多。快中 子反应堆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天然铀资源,热中子堆只能利用天然铀中2%的左右的铀, 而快中子增值堆可以利用60%以上,这种堆型还在进行商业规模示范试验。(2)核聚变技术,这是在极高温度下把两个以上轻原子核聚合,故叫热核反应。由于

9、 聚变核燃料氘在海水中储量丰富,几乎人类可用之不尽。所以世界各国极为重视。可以 说,世界人类永恒发展的能源保证是核聚变能。2、太阳能?(1)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比较成熟,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锅炉烧蒸汽发电、太阳能 制冷、太阳能聚焦高温加工、太阳灶等,在工业和民用中应用较多。(2)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通过太阳能光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直流电),主要是 光电池制造技术,太阳能电池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硫化镉和砷化锌电池许多种。 这种发电技术利用最方便,但大功率发电成本太高。(3)光化学转换技术,利用太阳能光化学电池把水电解分离产生氢气,氢气是很干净 的燃料。3、生物质能?这是利用动植物有机废弃物

10、(如木材、柴草、粪便等)的技术。(1)热化学转换技术,把木材等废料通过气化炉加热转换成煤气,或者通过干馏将生 物质变成煤气、焦油和木炭。(2)生物化学转换技术,主要把粪便等生物质通过沼气池厌气发酵生成沼气,沼气的 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技术在我国农村得到较好应用,工业沼气技术也开始应用。(3)生物质压块成型技术,把烘干粉碎的生物质挤压成型,变成高密度的固体燃料。4、风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是一种机械能,风力发电是常用技术,目前世界上最大风力发电机为3200千瓦, 风机直径,安装在美国夏威夷。我国风力发电装机总共20万千瓦,最大风力发电机为 120 千瓦。地热能技术。地热能有蒸汽和热水两种。地热

11、蒸汽有较高压力和温度,可直接通过蒸 汽轮机发电;地热热水最好是梯级利用,先将高温地热水用于高温用途,再将用过的中温 地热水用于中温用途,然后再将用过的低热水再利用,最后用于养鱼、游泳池等。潮汐能技术。潮汐发电技术是低水头水力发电技术,容量小,造价高。我国海岸线长达 14000 公里,有丰富潮汐能。据估算,全国可开发利用潮汐发电装机容量为2800 万千 瓦,年发电 700亿千瓦时。5、海洋能?(1)海洋能在海洋总水体中的蕴藏量巨大,而单位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所拥有的 能量较小。这就是说,要想得到大能量,就得从大量的海水中获得。(2)海洋能具有可再生性。海洋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

12、,只要太阳、 月球等天体与地球共存,这种能源就会再生,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3)海洋能有较稳定与不稳定能源之分。较稳定的为温度差能、盐度差能和海流能。不 稳定能源分为变化有规律与变化无规律两种。属于不稳定但变化有规律的有潮汐能与潮流 能。人们根据潮汐潮流变化规律,编制出各地逐日逐时的潮汐与潮流预报,预测未来各个 时间的潮汐大小与潮流强弱。潮汐电站与潮流电站可根据预报表安排发电运行。既不稳定 又无规律的是波浪能。(4)海洋能属于清洁能源,也就是海洋能一旦开发后,其本身对环境污染影响很小。四、中国创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1)传统能源开发利用模式的负环境效应在我国,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是空气污染

13、的主要来源。目前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S02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的67%, CO2的70%来自煤炭使用过程。这是由中国能源的 国庆决定的,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以煤为主,多元发展”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煤炭在 能源资源储量个消费中占据了重要地位。2007年,中国CO2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 居世界第二位。(2)中国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经验教训 世界各国能源效率都经历从高增长向低增长的转变过程。中国自 20世纪90年代中后 期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目前正处于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中国将一直处于 这个特殊的发展阶段,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国际经验表明,世界各国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加 大了能源的

14、消耗,能源与环境危机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鉴于20世纪以来主要发达国 家发生的一系列重化工严重污染环境事件,使低碳经济,新能源,低碳技术逐步成为世界 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同义语”。虽然中国的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 有量却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煤炭在能源资源储量和产量中的比 重,决定了其仍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能源供给的主要地位,然而,日益严格的环境保 护约束也决定了中国煤炭产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告诉高速增长,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已经 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和社会共识。(3)中国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必要性长期以来,我国能源利用以煤炭为主,煤炭资源日趋枯竭,经济发展

15、过度依赖化石能 源必然影响能源安全。煤炭开发利用带来了环境压力,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利用模式是温 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能源始终是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节 能减排逐渐成为宏观调控中能源开发利用的核心概念。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能源市 场化改革不断推进,能源工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国家对能源投入的增加,能源对经济社会 发挥发展的制约得到很大缓解。然而, 21世纪以来,能源供求形势发生新的变化,工业化 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引致高能耗行业的过快发展,能源消耗呈现高增长态势,在加速消 耗常规化石能源储量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面对这种形势,中国应着眼于能 源发展战略与生态文

16、明建设,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五、中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我国新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 问题有:(1)政策问题。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导向对新能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 我国新能源的相关政策体系还不完整,新能源发展的政策缺乏配套性、衔接性,特别是缺 乏细则。此外,各地政府缺乏相应的法律政策,不能很好地贯彻中央的政策,形成促进新 能源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2)技术问题。虽然我国拥有巨大的生产新能源的自然优势,但在技术领域与国外先 进技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在新能源几大关键技术和设备领域,我国都严重依赖国外,风 机 92%依靠进口;光伏发电所需的硅材料和设备 90%依靠进口。当前流行的先进的兆瓦级 风电机组、生物质直燃发电的锅炉、太阳能光电所需要多晶硅原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 价值的设备和材料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