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85288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说明一、课程简介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包含普通X线检查、数字X线检查、CT、MRI、超声等检查技术方法,是由多学科交叉发展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自X线发现至今,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普通X线检查是一项常用的检查方法,为屏片组合成像方式。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形成了计算机X线摄影(CR)。CR摄影的方式是以IP板为载体,经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DR是通过探测器采集信息并经过模数转换及高速逻辑数字运算等处理,在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分析和保存,是一种空间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广、后处理功能强的检查方法。CT、MRI、DS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摄影技术。CT检查技

2、术是70年代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大突破,随着CT硬件及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特别是螺旋CT以其超常规CT的诸多性能和特征,开创了CT领域的新纪元,目前CT的临床运用越来越广泛。MRI是依赖物理磁共振现象及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检查技术,是以射频脉冲作为成像的能量源,对人体无创、安全。DSA是数字X线摄影方法之一,是常规血管造影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现广泛运用于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法已被医学界普遍认同,成为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治疗方法。超声检查技术依据声象图特征对疾病作出诊断,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医学各影像检查技术均有其特长及局限,通过学习,熟悉、了解其特性,充分发挥其特长,更

3、好地为临床服务。总之,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医学影像学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本大纲适用于医学影像专业专科、专升本及本科。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理解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及操作技术。2.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能运用于临床。3.学会常规放射摄影,特殊造影,CT、MRI、DSA、USG的基本操作技能。4.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时分配章节授课内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第一章总论8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84第三章数字X线检查技术86第四章CT检查技术106第五章MRI检查技术128考试2合计4824四、考核要求按照掌握、熟悉

4、和了解三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理论考核占80%,题型为1、选择题,2、填充题,3、简答题,4、问答题。实验考核占20%。第一章总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医学成像技的分类及基本定义,熟悉其应用范围,掌握X线、CT、MRI、超声等影像检查术及其综合应用。课程内容一、X线检查术的应用1.普通检查透视、普通X线摄影的概念,优、缺点及互补作用。2.特殊检查体层摄影、高千伏摄影、软X线摄影、放大摄影的概念、应用特点及局限。3.造影检查造影检查的概念、对比剂的概念及分类。二、数字X线成像技术的应用1.数字X线成像技术的分类及概念,2.CR检查方法的优点及局限3.DR检查方法的优

5、点及局限4.DSA检查方法的优点及局限三、CT检查技术的应用1.CT检查的概念、检查方法和种类2.CT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术前准备3.CT检查的优点及局限4.CT检查时的注意事项四、MRI检查的应用1.MRI检查的概念、特点及主要用途2.MRI检查的主要内容3.MRI优点及局限五、超声检查的应用1.超声检查的概念、特点2.超声的主要内容及用途3.超声的优点及局限六、各种检查技术的综合应用1.检查技术选择的原则2.检查技术选择方法考核知识点一、医学成像技术的分类及概念二、普通X线检查术三、数字X线检查术四、CT检查术五、MRI检查术六、超声检查术七、医用成像技术综合应用原则考核要求一、医学成像技术的

6、分类及概念掌握:1、医学成像技术的分类;2、各类检查技术的概念。二、普通X线检查术掌握:1、普通检查的二种方法(透视、平片)特点;2、特殊检查四种基本方法的特点;3、掌握造影技术特点、对比剂的分类。三、数字X线检查术掌握:1、CR的成像特点及不足;2、DR的特点及不足;3、DSA的特点及不足。四、CT检查术掌握:1、CT检查前准备;2、CT检查的注意事项。3、CT检查方法的种类。熟悉:CT的临床应用。 五、MRI检查术掌握:1、MRI的特点;2、MRI的主要内容及用途;3、MRI的局限性。六、超声检查术掌握:1、超声的主要内容及用途;2、超声的优点及局限。七、医用成像技术综合应用熟悉:综合应用

7、技术选择原则。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X线摄影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常规X线检查体位,熟悉X线造影技术,优质X线照片的条件,了解特殊X线检查技术。课程内容一、X线摄影条件感光效应与光学密度,X线对比度,X线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及应用,优质X线摄片条件。二、普通检查透视的应用范围,普通X线摄影的准备工作,摄影体位。三、特殊检查体层摄影的摄片前准备、体位、体层面、轨道与照射角、层面的选择。放大摄影、高千伏摄影、软X线摄影的原理、设备及检查技术。四、造影检查对比剂的分类、药敏试验及造影中意外和急救、造影检查技术五、X线影像质量的评估和管理评价法的分类、影像质量管理概念(QM)、实

8、施要点考核知识点 一、X线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二、感光效应、光学密度、X线照片对比度三、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四、优质X线照片的条件五、X线普通检查、摄影准备工作、摄影体位六、特殊检查术七、造影检查八、X线影像质量的评估和管理考核要求一、X线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掌握:X线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二、感光效应及光学密度定义掌握:感光效应及光学密度定义三、X线普通检查、摄影准备工作、摄影体位掌握:X线摄影体位及摄影准备工作四、优质X线照片的条件熟悉:优质X线照片的五个条件五、特殊检查术及造影检查熟悉:特殊检查术方法、原理、造影检查了解:各项特殊检查的设备、六、X线影像质量的评估和管理了解:X线影像质量的评估和管

9、理第三章数字X线成像检查技术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CR、DR、DSA数字摄影方法及影响因素,熟悉临床应用范围,了解DSA术前准备课程内容一、CR检查特点及影响质量因素、CR影像处理二、头颈部、胸部、泌尿系统、胃肠道、肌肉骨骼系统的CR检查技术三、DR检查DR检查技术的三个方式:硒鼓方式、DDR、CCD摄像和阵列方式,DR参数选择、DR的应用四、DSA检查技术头部DSA术前准备、操作技术、心脏大血管术前准备、操作技术、心脏DSA、大血管DSA操作技术、腹部DSA术前准备、肝脏、胃肠道、肾脏及肾上腺、胰、胆、脾DSA操作技术、造影技术、参数选择、造影体位及程序、并发症处理。外周血管术前准

10、备、下腔V造影、盆腔动脉造影、上、下肢血管造影的术前准备、操作技术、参数选择、造影体位及程序、并发症处理。考核知识点一、CR摄影方法、原理、影响因素二、CR影像处理三、CR的应用范围四、DR检查的方式五、DSA检查方法、临床应用、DSA的参数选择、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考核要求一、CR检查:掌握:CR特点、影响质量的因素、CR影像的处理熟悉:CR的临床应用二、DR检查掌握:DR参数的选择了解:DR检查的三个方式三、DSA检查掌握:头、心血管、腹部、外周血管的DSA术前准备,操作技术,参数选择。熟悉: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第四章 CT检查技术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CT扫描检查方法、熟悉CT检

11、查技术的临床应用、了解电子束CT技术的应用。课程内容一、普通扫描普通扫描的定义、方法、临床应用二、特殊检查方法1.薄层扫描定义、方法、临床应用2.重叠扫描定义、方法、临床应用3.靶扫描的定义、方法、临床应用4.高分辨率扫描的定义、方法、临床应用5.图像堆积扫描的定义、方法、临床应用6.定量CT的定义、方法、临床应用三、增强扫描1.增强扫描的定义、方法2.常规增强扫描的方法、对比剂注射方法选择、临床应用3.动态增强扫描的定义、方法、临床应用4.两快一长增强扫描的定义、方法、临床应用5.双期和多期增强扫描的特点、检查方法、临床应用四、造影CT检查1.造影CT检查的定义2.血管造影CT的定义、检查方

12、法、临床应用3.非血管造影CT的检查方法五、螺旋CT的临床应用1.CT螺旋扫描定义、检查方法、优点及局限、临床应用2.CT透视的定义、检查方法、临床应用3.实时增强监视的定义、检查方法、特点、临床应用4.三维重建技术定义、方法、临床应用5.多层螺旋CT扫描定义、方法、技术特点及优点六、电子束CT技术1.电子束CT的定义2.电子束成像原理、触发方式、检查方法、对比剂使用技术3.CT图像特点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4.CT图像特点5.影响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考核知识点一、CT各扫描方式的定义、方法二、CT各扫描方式的临床应用三、CT图像的特点及后处理方式四、影响CT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五、电子束CT的

13、成像原理及触发方式考核要求一、CT各扫描方式的定义、方法掌握:1、CT各扫描方式的定义;2、CT各扫描的方法二、CT各扫描方式的临床应用熟悉:临床应用范围,优点及局限三、CT图像的特点掌握:1、CT图像的特点;2、后处理方式四、影响CT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掌握:1、变量因素;2、变量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五、电子束CT了解:1、电子束CT的成像原理;2、电子束CT的触发方式第五章MRI检查技术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脉冲序列及其应用,MRI检查方法、特点。熟悉MRI的临床应用、伪影补偿技术,了解MRI系统的生物效应和安全性。课程内容一、常用脉冲序列及其应用1.SE脉冲序列:常规SE脉冲序列

14、、FSE脉冲序列。2.IR脉冲序列3.GRE脉冲序列:常规GRE脉冲序列、GRASS脉冲序列、失相位GRE脉冲序列、SSFP、快速GRF成像序列、EPI。二、成像参数的选择1.与成像质量有关的成像参数:SNR、CNR、空间分辨率、扫描时间。2.成像参数的选择三、流动现象的补偿技术1.流动状态2.流动现象和伪影:流动现象、流动运动伪影3.流动现象的补偿四、伪影的补偿技术1.相位错位2.混淆伪影或包裹伪影3.化学位移伪影4.化学性配准不良伪影5.截断伪影6.磁敏感性伪影7.拉链伪影8.遮蔽伪影9.病人运动伪影10.交叉激励五、MRI对比剂的应用1.增强机制2.分类:生物分布性、磁特性3.应用:钆螯合物、超顺磁性氧化铁、肝细胞特异对比剂、血池对比剂、口服对比剂六、MRI检查的安全要求1.安全性:磁场效应、磁场物理效应、MRI中的热效应、制冷剂、妊娠、心理效应及其它安全问题。2.安全要求七、MRI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八、MRA的临床应用1.基本方法:TOF法、相位对比法。2.临床应用九、MR水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1.成像原理2.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MR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