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852752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 篇一:XX小学2021年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XXX小学 2021年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的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真正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也为了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我校决定实行开展“以发展体能为主体,突出趣味竞技性”的大课间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认真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一切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

2、要出发,尊重老师和学生的运动选择,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运动,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和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基本身体素质。 3、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不 怕艰辛,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三、活动安排 1、

3、活动时间 大课间活动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进行(9:5010:20)。 第一部分:自由活动踢毽子、跳绳、打沙包等(时间15分钟)。 第二节课铃声响后,同学们随着音乐轻轻的走出教室,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来到操场指定位置进行自由活动(内容是可变的,选用轻快、活泼的音乐)。 第二部分:学生听到集合的音乐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后,各班迅速整队带到做操的位置。(时间3分钟) 第三部分:广播操七彩阳光(时间4分钟)。 第四部分:武术操(时间为5分钟) 第五部分:跟着音乐整好队带回教室上课。(时间3分钟) 2、活动性质 (1)活动以增强学生体质,体现学生特长为根本点,活动内容体现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鼓励学生

4、自愿参加自主锻炼。 (2)各种活动在合作与竞争中完成。 (3)以班级为单位,也可打破班级界限,体现学生自主活动精神。 3、运动负荷 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科学安排运动量。在整个活动中,班主任、体育老师除教给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外,必须注重学生活动安全,特别是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时,必须在老师亲自指导下 合理使用,杜绝一切哪怕是微小的体育伤害事故。 三、活动要求 1、全校师生应高度重视,各班级必须严格认真地按此方案落实大课间活动。确保师生共同参与,保证活动的时间与活动质量。 2、各班按照统一安排,按时按要求到指定的活动场地进行活动。 3、各班原则上必须按规定内容活动,如果在活动中有多余时间

5、或在已熟练掌握规定内容的情况下,各班可以结合本班师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师生乐于参与、易于进行的简单、安全、文明、健康的活动内容进行补充活动。 4、各班在活动中,若在活动方法,运动技术上需要指导时,可以要求负责本场地的体育教师给予辅导。各班在活动中应加强安全教育,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停止活动并汇报,在排除安全隐患后才能进行活动。 四、活动组织 组 长:XX 副组长:XX 大课间活动指挥:XXX 成 员:全体行政人员、各班主任以及所有体育教师。 五、活动保障 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以贯彻新课程理念为主旨,组织老师认真学习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日

6、制义务教育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深刻反思自己,了解学生发展之需,使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在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的工作中,注入快乐体育的全新理念,确立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工作观。 2、加强领导,保证时间,形成制度 以将快乐体育、趣味体育引入体育活动为主旨,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并建立管理制度,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评价上形成有效管理,不断提升活动水平。 3、全员参与,注重实效,保证质量 坚持学生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紧密配合,教职工全员协作,以保证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 XXXXXX小学 2021年3月3日 篇二:中小学大课

7、间体育活动方案 2021-2021学年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根据中共.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及武平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校园体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学生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大课间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我校体育特色,努力

8、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活力校园。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二、实施原则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大课间活动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2、全面性原则。大课间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尽量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除了

9、教师的指导,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操作、自主锻炼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原则。以校内活动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活动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体育活动和社区体育活动,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体育活动环境。 5、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实施方法与目标 1、学校根据教育部以实施“阳光体育活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要求,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满足全体学生多样化的

10、活动需求。 2、学校制定好本校学生大课间活动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立各年级特色,努力形成,更上一个台阶。每日上午一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内容、学生、指导教师“五落实”。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3、制定班级大课间活动制度,坚持每学期年举办一次全校体育运动会,不定期组织各类单项活动。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要覆盖全体学生,全校学生体育达标抽测合格率达98%以上,优秀率达30%以上。 4、学校大力改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提高全体教师的活动组织和指导水平,并落实相应的经费,确保学校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积极整合和充分挖掘本地校外体育活动资源,定期开展活动,推动我校大课间

11、活动形成规模、提高水平。 5、学校每天由行政值日对各级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检查,班主任和另一主科任应 及时到场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6、体育老师要按分工做好巡回指导督查工作。 四、组织机制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大课间活动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充分认识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五、学校大课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全体班主任。 六、活动要求 1、班主任为班级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是负责班级学生大课

12、间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与安全教育责任者,另一主科任为班级大课间活动的协助者。 2、每位学生必须自觉遵守各种活动的规则要求,听从指挥和安排,并按时参加活动。 3、活动场地及器材管理,由教务处和体育组统一安排。 4、每个班级应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确保安全责任事故为零。活动前组织学生对活动的规则学习了解,要认真进行安排并认真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有生理缺陷的学生不能参加相应的活动,教师应做好劝导工作。 6、活动制定好意外事故发生的应急处理预案,确保活动中师生生命安全。 7、活动时间:周一到周五的每天上午09:4010:00为大课间活动。 篇三:小学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星光

13、小学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大课间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学生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大课间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我校体育特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活力校园。 二、实施原则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大课间活动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2、全面性原则。大课间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

14、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尽量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操作、自主锻炼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原则。以校内活动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活动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体育活动和社区体育活动,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体育活动环境。

15、5、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实施方法与目标 1、学校根据教育部以实施“阳光体育活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一绳、一毽、一球、一操等体育活动,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并具有一项运动特长。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满足全体学生多样化的活动需求。 2、学校制定好本校学生大课间活动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立各年级特色,努力形成,更上一个台阶。每日下午一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内容、学生、指导教师“五落实”。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3、制定班级大课间活动制度,坚持每学期年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