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高了》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85063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长高了》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长高了》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长高了》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长高了》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长高了》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长高了?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我长高了?说课 一、分析教材 ,把握中心。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数学活动课?我长高了?。 2、教材简析:?我长高了?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根底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测量长度的活动。在测量长度活动中 ,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步长、两手伸开长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 ,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 ,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稳固对厘米、米的认识;2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渗透简单的

2、统计思想。 这局部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的方法 ,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教学难点是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二、选择教法 ,指导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 ,我设计了一条通过教师启发 ,学生动手操作 ,从感知中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 ,掌握正确测量方法的途径 ,采取导一扶一放的教学策略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为了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在重视教法选择的同时 ,更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猜测感知:通过猜一猜讲桌和窗的长度 ,感知厘米和米的和长度。 2、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同时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

3、3、归纳概括:在活动中 ,教师用统计表记录数据 ,使学生初步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 ,积累一些对统计初步知识的感性认识。 4、自由测量:通过指导学生自由测量 ,想一想 ,议一议 ,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 三、优化教程 ,合理安排。 本课时方案分四个教学环节 ,每个环节设立不同的侧重点 ,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逐步到达教学目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激发欲望。 1、温故铺垫:比划出1厘米、1米的长度 ,目的是唤起学生对厘米和米实际长度的回忆。 2、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能猜一猜讲桌的长和窗户的宽吗?通过大家自由猜测 ,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这时教师提出大家的猜测是否准确这一疑问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4、。 第二个环节:实际测量 ,掌握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 ,首先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测量讲桌的长和窗户的宽 ,验证刚刚的猜测是否准确;然后教师将学生测量的结果收集在一起 ,引导学生观察 ,发现问题 ,为什么有的会不一样?学生思考后发现有的同学在测量时方法不对 ,因而出现了误差;最后教师针对这一问题指导学生思考 ,正确的测量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在学生表达后再用课件展示加深印象 ,从而使每个同学都能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 ,并将此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个环节:渗透统计内容 ,建立感性认识。 1、谈话引入:猜一猜同学的身高大约是多少?怎样知道猜测结果是否正确? 2、请同学演示并表达测量身高的正确方法。 3、分小组开展活动 ,测量自己的身高。 4、将同学的身高数据收集整理成一张表 ,引导学生学习看统计表 ,初步了解通过统计表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5、让学生讨论后再说一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内容 ,逐步渗透统计初步知识 ,建立对统计初步知识的感性认识。 第四个环节:自由测量 ,深化开展。 在这个环节中 ,放手让学生去自由测量 ,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 ,通过对各种不同实物的测量 ,稳固正确的测量方法 ,学会使用各种测量工具 ,同时也可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的数据。资料提供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