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总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849206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脊椎动物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无脊椎动物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无脊椎动物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无脊椎动物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无脊椎动物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脊椎动物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脊椎动物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无脊椎动物总结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比较形态和比较解剖一、体制所谓体制就是身体的对称形式1、无对称:大多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的珊瑚虫纲、苔藓动物2、球形辐射对称身体呈圆球形,通过中心轴可分为无限或有限个相同的两半,此对称形式适应于在水中生活,上下、左右环境都一样。如放射虫、太阳虫。3、辐射对称 通过身体和固定的轴可分为若干对称面,也适应于水中漂浮和固定生活,能分为上、下端,身体的其余部分相似。eg:腔肠动物、原生动物中的表壳虫、钟虫、许多海绵动物。4、两侧对称 是扁形动物及以后的动物所具有,是适应于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由于两侧对称的出现, 使动物的生理机能有所加强。5、两辐对称界于辐射对

2、称和两侧对称之间,也可算辐射对称,是栉水母动物门所具有的。 另外:棘皮动物为五辐对称 腹足类为不对称,但它的头部和足是左右对称的,它身体的一部分器官,系统退化掉。二、胚层1、无胚层:多孔动物无胚层。原生动物无所谓胚层的构造。2、两胚层:腔肠动物,在形态和机能上有分化和分工。3、三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都具三胚层。中胚层的产生在动物进化上有重要意义,也是动物由水一陆的一个重要基础。它有端cell法原口动物和体腔囊法后口动物。三、体节1. 无体节:线形动物以前的各类动物。扁形动物的绦虫类是假分节现象,具有真体腔的动物才有分节现象,但软体动物无分节,而棘皮动物的幼体具有分节现象,它具有三个体腔囊。所以

3、可能是由 3 体节的祖先进化而来。2、同律分节:环节动物同律分节是指组成躯体的体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大致相同,且内部器官按体节排列,同律 分节较原始,但它起源于中胚层,它为高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动物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3、异律分节:环节动物的一部分及节肢动物所具有是指组成躯体的各体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均有不同,在分节中的体节出现愈合现象,在愈 合中出现了体节群现象,异律分节对身体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体节群具有不 同的功能。象节肢动物不仅身体分节,而且附肢也出现分节现象,且附肢与身体之间通过关 节相连结。四、运动器官和肌肉(一)运动器官最初的形式是纤毛或鞭毛,随着机能的高能化,出现肌肉。运

4、动器复杂化,使得运动大 大加强。1运动胞器:原生动物具有,如:纤毛、鞭毛、伪足,原生动物的鞭毛或纤毛是以cell表皮 突起形成。2、鞭毛、纤毛(指多cell动物):如:海绵动物的幼体用鞭毛来运动,腔肠动物的幼体以纤 毛运动,扁形动物幼体也以纤毛运动。3、疣足和刚毛:环节动物具有的原始附肢疣足可帮助运动、呼吸,它分为背肢、腹肢,还有背须、腹须各一个,上面还有针毛、 刚毛。刚毛着生在刚毛囊中,它们是原始的运动附肢。4、节肢和翅:节肢动物所具有的运动器在节肢动物中,很多种类的附肢呈双肢型(由原肢发出内,外肢,外肢一般较退化)。 翅是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唯一所具有的,有的有一对,有的有两对,在翅上有翅脉

5、,翅脉分 为纵脉和横脉等5、斧足、腹足、头足:软体动物具有, 足为块状(腹足纲)、斧状(瓣鳃纲)、柱状(掘足 纲的角见)、腕状(乌贼)、完全退化(牡蛎)。6、腕和管足:棘皮动物具有腕上有步带沟或无,步带沟中有管足。半索动物的肠鳃类靠吻腔和领腔的充水和排水,而使身体伸缩运动。(二)肌肉1、皮肌cell:腔肠动物,具原始的皮肤与肌肉,在皮肌cell基部肌纤维收缩产生运动。2、皮肌囊:蠕形动物所具有,其中环节动物的皮肌囊较复杂,它还具脏壁体腔膜。3、束肌:节肢动物所具有,节肢动物有外骨骼,束肌附着在外骨骼上,节肢动物以 前的动物具平滑肌和斜纹肌,节肢动物是横纹肌,其迅速而强有力的收缩,可使 各体节及

6、附肢产生灵活、多变的运动。五、体腔体节和体腔的出现是高等无脊椎动物出现的标志,体腔是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隙。1、无体腔腔肠动物只有消化循环腔,扁形动物中央由实质组织所填充。2、有体腔1)假体腔:线形动物具有。来源于胚胎时期的囊胚腔。位于中胚层的单层纵肌与内胚层的 单层肠上皮之间的空腔。2)真体腔:环节动物以后的各类动物所具有。是在中胚层之内的腔,它是脏壁体腔膜与体 壁体腔膜之间的空腔。真体腔与假体腔相比有何特点? 来源于由肠腔法形成的体腔囊 体腔有与外面相通的通道 在体腔里面充满体腔液,在体腔液中有体腔cello乌贼的体腔发达,包围心腔、肾腔及生殖腔真体腔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为什么?3)混合体

7、腔(节肢动物),是由次生体腔退化与原生体腔混合在一起,内充满血液称为血腔。软体动物是真、假体腔同时存在,环节动物中的蛭纲也具真体腔,但退化,里面填充了 结缔动物,也充满血液,称血窦。固着生活的苔藓腕足和帚虫动物的真体腔却很发达。棘皮动物的真体腔一部分变成微血系统和水管系统。六、体表和骨骼各种动物的体壁都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并有不同的结构和担负着一定的功能。单细胞原生动物的体表是细胞膜,有保护、吸收、分泌、物质交换、粘附等功能。多孔动物的体壁由皮层和胃层组成。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内、外两胚层发育而成。 扁形、线形、环节具皮肌囊,环节动物的体表具较薄的角质膜。 软体动物的体表具贝壳,有外、内壳之分。

8、都是由外套膜分泌而成的, 贝壳分几层?(角质、棱柱及珍珠层),外套膜分几层?(外表皮层、结缔组织层及内 表皮层)。节肢动物具几丁质的外骨骼(由外胚层分泌而来),此外骨骼就是表皮(内、外、上表 皮,三层分别含什么物质?蜕皮时哪一部分蜕掉)。头足类有软骨的构造,软骨来源于中胚层。 棘皮动物具有中胚层形成的骨骼,骨骼形成骨板。 七、消化系统原生动物进行细胞内消化,在一个细胞内完成。海绵动物基本上也是细胞内消化,它是 通过领细胞打动水流来进行消化。1、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所具有,但它不具真正的消化道,有口无肛门,有细胞内、外消化。2、不完全消化管: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涡虫也可进行细胞内、外消化。3、完

9、全消化管:线形动物口一咽一肠一直肠一肛门,但消化道较简单,是由单层上皮组成,无肌肉层,机能不发达。4、完全的消化系统:环节动物以后 环节动物出现了真体腔,肠壁有肌肉,肠管在宽广的体腔内蠕动的结果,促进了前、中、 后肠各段在形态和生理机能上进一步分化,如前肠分化为口、咽、食道、嗉囊、砂囊 etc, 此外,消化腺的出现,使动物在机械消化的同 时,还伴随着化学消化作用,环毛蚓的为盲 肠为消化腺。少数例外情况: 营寄生生活的绦虫纲,其消化系统完全消失,棘皮动物蛇尾纲无肛门,海星虽有肛门, 但无作用。此外,无脊椎动物中较高级的类群,亦有细胞内消化的现象,如瓣鳃纲的肝上皮 细胞、蜗牛、蜘蛛、海星等都有细胞

10、内和细胞外消化两种方式,这说明进化过程中有不少曲 折和反复,其它系统也有类似情况。八、循环系统1、无循环系统低等的无脊椎动物无专门的循环系统,如:原生动物靠细胞质环流;腔肠动物的消化循环 腔和扁形动物分枝的肠管,可将营养物质输送至身体各个部分,线形动物假体腔中的体腔液 有输送养料的功能。动物界最先有循环系统的为纽形动物,但极原始,有2-3 条纵血管,却不能博动。2、有循环系统 闭管式循环:软体动物的头足类及环节动物具有。闭管式的产生与真体腔的出现有关。棘皮动物也具有所谓的闭管式循环, (棘皮动 物的中轴器为心脏残余,中轴体为围血系统,即体腔的一部分)闭管式循环系统包括哪些血管?(背、腹、N下血

11、管、心脏、食道侧血管etc、) 开管式循环:软体、节肢动物所具有。软体动物的血窦是原体腔位置,蛭纲的血窦是真体腔部分,节肢动物的血腔是混合体腔 的位置。肢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相对来说比较不发达,有的用体表呼吸的种类,其循环系统完全 消失;气管系统发达的昆虫其循环系统也不发达。无脊椎动物中凡是具有心脏及血管的种类,其心脏和血管都位于消化道的背面。九、N系统和感觉器官1、无N系统原生动物及海绵动物,但它们体中有起传导束作用的器官。2、散漫式(网状)N系腔肠动物具有,有简单的感觉器官,eg:平衡囊、触手囊,无N中枢,N传导无定向, 且速度慢。3、梯形N系:扁形动物及软体动物的双N纲。开始出现了 N中枢

12、(脑的雏形)4、圆筒型N系:线形动物圆筒型N系是梯形N系的较高级形式,比梯形N系统能产生局部的更准确的反应。5、链式 N 系:环节、节肢动物所具有。节肢动物由于身体分部的结果,前、后N节有愈合的情况,N节更集中。6、集中的N节:软体动物软体动物具有4对N节(脑、足、侧、脏神经节),各N节间还有N相连,其中头足 类的四对N节非常集中,并有软骨保护,在无脊椎动物中属于高级类型。软体动物中的脑、眼,在无脊椎动物中是较发达的。7、辐射状的 N 节:棘皮动物有外,下、内三个N系统,其中下、内N系统来源于中胚层,是动物界唯一的例子。无脊椎动物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嗅觉器、味觉器、视觉器、听觉器、触觉器etc,除

13、海绵 动物没什么感觉器官外,其他各门动物都有某些感觉器官。十、呼吸和排泄系统1、没有专门的呼吸和排泄器线形动物以前各门类,皆无专门的呼吸器官,自由生活的种类通过体表扩散作用和周围 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寄生种类一般进行厌氧呼吸。原生、海绵、腔肠动物无专门的排泄系统,一般借体表扩散作用,排出氮废物。 原生动物的伸缩泡,除调节渗透压外,还兼有部分排泄功能。此外,环节动物多数种类也是靠皮肤呼吸的,棘皮动物也无呼吸器及排泄器。2、有排泄器的种类1)原肾管:扁形、纽形、线形,来源于外胚层2)后肾管:环节动物以后的动物所具有,是一种两端开口的管子,一端开口于体腔(肾 口),另一端开口于体外(肾孔),后肾管有的

14、由外胚层来源的原肾管演化而成,有的来源于 中胚层。在环节动物中具典型的后肾管(肾口、细肾管、排泄管、肾孔),寡毛类形成了很多小 肾管(体壁、咽头、隔膜),多毛类每一体节有一对大肾管。3)肾脏:软体动物具有。由后肾管演变而来,一端通围心腔(肾口),另一端通外套腔(鳃 上腔)称肾孔(排泄孔)。4)绿腺(成体)、颚腺:甲壳纲具有。绿腺又称触角腺,位于大触角基部,由残留体腔 所形成,它们都是由后肾管演变来。5)马氏管:蜘蛛类、昆虫类具有,蜘蛛类幼体,具基节腺。有人认为蜘蛛的马氏管来源于内 胚层,数量少。昆虫的马氏管来源于中胚层,数量多。3、有呼吸器的类型 疣足:环节动物多毛类具有,有的动物其疣足的背须

15、条特化为鳃条。 鳃:软体及节肢动物的甲壳类具有它们都是体壁向外突出而成的,但软体动物是由体壁内膜向外突出而成的,节肢动物是 由足基部向外突出而成。 书鳃、书肺书鳃是节肢动物肢口纲中的种类所具有,它是由足基部表皮突出而形成的薄片状突起, 是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型。书肺是节肢动物蛛形纲所具有,书肺是由体壁内陷而成。气管系统:昆虫所具有的呼吸系。有的气管特化为气囊,在气管的里面就是外骨骼(螺旋型的内膜),增加弹 性。气管系统是靠气体的扩散作用及气门的开闭来控制。鳃是靠水中的氧气来进行气体交换。管足和皮鳃:棘皮动物所具有。十一、内分泌系统:昆虫纲具有几个重要的内分泌腺:心侧体、咽侧体、前胸腺这几个腺体在N系统的N分泌cell所分泌的物质活化后分化出不同的激素,这些激素 控制昆虫的变态和发育。十二、生殖系统和发育有有性生殖及无性生殖。较低等的种类二者兼而有之,较高等的种类只有有性生殖。比较完善的生殖系统一般由生殖腺,生殖导管和附腺所组成。1、原生动物和海绵动物都无专门的生殖腺,后者的生殖cell分散在中胶层中。2、腔肠动物的生殖腺较原始,来源于外胚或内胚,无生殖导管,精子或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