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684764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鉴定第一节 结构可靠性鉴定第4.1.1条 本节适用于以木构架为主要承重体系的古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第4.1.2条 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应根据承重结构中出现的残损点数量、分布、恶化程度及对结构局部或整体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后果进行评估。第4.1.3条 残损点应为承重体系中某一构件节点或部位已处于不能正常受力不能正常使用或濒临破坏的状态。第4.1.4条 古建筑的可靠性鉴定应按下列规定分为四类:类建筑承重结构中,原有的残损点均已得到正确处理,尚未发现新的残损点或残损征兆;类建筑承重结构中原先已修补加固的残损点有个别需要重新处理,新近发现的若干残损迹象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处理,但不影

2、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类建筑承重结构中,关键部位的残损点或其组合已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有必要采取加固或修理措施,但尚不致立即发生危险;类建筑承重结构的局部或整体已处于危险状态,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必须立即采取抢修措施。第4.1.5条 承重木柱的残损点应按表4.1.5评定: 承重木柱的残损点检查及评定 表4.1.5项次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残损点评定界限1材质1)腐朽和老化变质在任一截面上腐朽和老化变质(两者合计)所占面积与整截面面积之比:a.当仅有表层腐朽和老化变质时b.当仅有心腐时c.当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情况时1/5或按剩余截面验算不合格1/7或按剩余截面验算不合格不论大小均视为残损点2) 虫

3、蛀沿柱长任一部位有虫蛀孔洞或未见孔洞但敲击有空鼓音3) 木材天然缺陷在柱的关键受力部位木节扭(斜)纹或干缩裂缝的大小其中任一缺陷超出本规范表6.3.3的限值,且有其他残损时2柱的弯曲弯曲矢高L0/2503柱脚与柱础抵承状况柱脚底面与柱础间实际抵承面积与柱脚处柱的原截面面积之比c1/65柱身损伤柱身损伤沿柱长任一部位的损伤状况有断裂劈裂或压皱迹象出现6历次加固现状1)原墩接的完好程度柱身有新的变形或变位或榫卯已脱胶开裂或铁箍已松脱2)原灌浆效果浆体与木材粘结状况柱身受力状况浆体干缩敲击有空鼓音有明显的压皱或变形现象3) 原挖补部位的完好程度已松动脱胶或又发生新的腐朽注:表中L0为柱的无支长度。第

4、4.1.6条 承重木梁枋的残损点应按表4.1.6评定: 承重木梁枋残损点的检查及评定 表4.1.6项次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残损点评定界限1材质1)腐朽和老化变质在任一截面上腐朽和老化变质(两者合计)所占面积与整截面面积之比:a. 当仅有表层腐朽和老化变质时,对梁身对梁端b.当仅有心腐时1/8或按剩余截面验算不合格不论大小均视为残损点不论大小均视为残损点2) 虫蛀有虫蛀孔洞或未见孔洞,但敲击有空鼓音3) 木材天然缺陷在梁的关键受力部位木节扭(斜)纹或干缩裂缝的大小其中任一缺陷超出本规范表6.3.3的限值,且有其他残损时2弯曲变形1)竖向挠度最大值1或1当h/l1/14,1l2/2100h时当h/l1

5、/14,1l/150时对300年以上梁、枋,若无其他残损,可按1+h/501评定2)侧向弯曲矢高22 l/2003梁身损伤1)跨中断纹开裂有裂纹或未见裂纹但梁的上表面有压皱痕迹2)梁端劈裂(不包括干缩裂缝)有受力或过度挠曲引起的端裂或斜裂3) 非原有的锯口开槽或钻孔按剩余截面验算不合格4历次加固现状1) 梁端原拼接加固完好程度已变形或已脱胶或螺栓已松脱2)原灌浆效果浆体干缩敲击有空鼓音或梁身挠度增大注:表中l为计算跨度,h为构件截面高度.第4.1.7条 木构架整体性的检查及评定,应按表4.1.7进行。 木构架整体性的检查及评定 表4.1.7项次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残损点评定界限抬梁式穿斗式1整体倾

6、斜1) 沿构架平面的倾斜量11H0/120或1120mm1H0/100或1150mm2) 垂直构架平面的倾斜量22H0/240或260mm2H0/200或275mm2局部倾斜柱头与柱脚的相对位移H/90H/753构架间的连系纵向连枋及其连系构件现状已残缺或连接已松动4梁、柱间的连系(包括柱、枋间,柱、檩间的连系)拉结情况及榫卯现状无拉结,榫头拔出口卯口的长度超过榫头长度的2/51/25榫卯完好程度材质榫卯已腐朽、虫蛀其他损坏已劈裂或断裂横纹压缩变形压缩量超过4mm注:表中H0为木构架总高,H为柱高。第4.1.8条 斗有下列损坏,应视为残损点:一、整攒斗栱明显变形或错位;二、栱翘折断、小斗脱落,

7、且每一枋下连续两处发生;三、大斗明显压陷、劈裂、偏斜或移位;四、整攒斗栱的木材发生腐朽、虫蛀或老化变质,并已影响斗栱受力;五、柱头或转角处的斗栱有明显破坏迹象。第4.1.9条 屋盖结构中的残损点应按表评定: 屋盖结构中残损点的检查及评定 表4.1.9项次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残损点评定界限1椽条系统1)材质已成片腐朽或虫蛀2)挠度大于椽跨的1/100,并已引起屋面明显变形3)椽、檩间的联系未钉钉或钉子已锈蚀4)承椽枋受力状态有明显变形项次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残损点评定界限2檩条系统1)材质L0/2502)跨中挠度1当l3m时,1l/100当l3m时,1l/120若因多数檩条挠度较大而导致漏雨,则不论1大

8、小均视为残损点3) 檩条支承长度a支承在木构件上支承在砌体上a60mma l/180,或体感颤动严重3) 侧向弯曲矢高22 l/2004) 端部锚固状况无可靠锚固且支承长度小于3楼板木材腐朽及破损状况已不能起加强楼盖水平刚度作用注:表中L为格栅计算跨度。第4.1.11条 以木构架为主要承重体系的古建筑中,其砖墙的残损点应按表4.1.11评定。 砖墙残损点的检查及评定表 表4.1.11项次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残损点评定界限H1/5或按剩余截面验算不合格1/6或按剩余截面验算不合格2倾斜1)单层房屋倾斜量H/150或B/6H/150或B/72) 多层房屋a. 总倾斜量b. 层间倾斜量iH/120或B/

9、6H/120或B/7iHi/90或i40mm3裂缝1)地基沉降引起的裂缝应与地基基础同视为残损点2)受力引起的裂缝有通长的水平裂缝,或有贯通的竖向裂缝或斜向裂缝注:表中H为墙的总高,Hi为层间墙高,B为墙厚,若墙厚上下不等,按平均值采用;碎砖墙的做法各地差别较大,其残损点评定由当地主管部门另定。第4.1.12条 古建筑中,非承重的土墙或毛石墙有下列损坏,应视为残损点:一、土墙1.墙身倾斜超过墙高的1/70;2.墙体风化硝化深度超过墙厚的1/4;3.墙身有明显的局部下沉或鼓起变形;4.墙体经常受潮。二、毛石墙1.墙身倾斜超过墙高的1/852.墙面有较大破损已严重影响其使用功能。注:土墙和毛石墙中

10、裂缝的检查及评定应按本规范第4.1.11条执行。第4.1.13条 采用木屋盖的古建筑中,其承重石柱的残损点应按表4.1.13评定: 承重点石柱残损点的检查及评定 表4.1.13项次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残损点评定界限1材质在柱截面上,风化层所占面积与全截面面积之比:1/6或按剩余截面验算不合格2裂缝1)受力引起的裂缝 a. 水平裂缝或斜裂缝 b. 纵向裂缝(仅检查长度超过的裂缝)有肉眼可见的细裂缝出现不止一条,且缝宽大于0.1mm2)非受力引起的裂缝应作必要的修补处理但不列为残损点3倾斜1) 单层房屋倾斜量H/250或50mm2) 多层房屋a. 总倾斜量b. 层间倾斜量iH/170或80mmiHi/

11、90或i40mm4构造1) 柱头与上部木构架的连接有腐朽或虫蛀2) 柱脚与柱础抵承状况柱脚底面与柱础间实际抵承面积与柱脚处柱的原截面面积之比cc1/6注:表中H为柱的总高,Hi为层间柱高.第4.1.14条 古建筑中,石梁、石枋有下列损坏,应视为残损点:一、表层风化,在构件截面上所占的面积超过全截面面积的1/8,或按剩余截面验算不满足使用要求;二、有横断裂缝或斜裂缝出现;三、在构件端部,有深度超过截面宽度1/4的水平裂缝;四、梁身有残缺损伤,经验算其承载能力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第4.1.15条 古建筑中,砖、石砌筑的拱券有下列损坏,应视为残损点:一、拱券中部有肉眼可见的竖向裂缝,或拱端有斜向裂缝,或支承的墙体有水平裂缝;二、拱身有下沉变形的迹象。第4.1.16条 古建筑地基基础的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