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14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845872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14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14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14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14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14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基础物理学上册14(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14-1.如题图14 1所示,一束平行光线以入射角射入折射率为n,置于空气中的透明圆柱棒的端面.试求光线在圆柱棒内发生全反射时,折射率n应满足的 条件分析:一次折射,一次反射;利用端面折射角与内侧面入射角互余 及全反射条件即可求解。解:设光线在圆柱棒端面的折射角为丫,在内侧面的入射角为0,根据折射定律,有 sin 0 = n sin y = n cos 0=叮n2 n2 sin 2 0光线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为n sin 0 1发生全反射时,n必须满足n+ sin2014-2.远处有一物点发出的平行光束,投射到一个空气中的实心玻璃球上设玻璃的折 射率为n = 1.50,球的半径为r

2、 = 4cm 求像的位置.分析:利用逐步成像法,对玻璃球的前后两个球面逐一成像,即可求得最后像的位置用高斯成像公式时,应注意两个球面的顶点位置是不同的厂r = 4cm,L = -4cm解:n= r1 n 1 1 =-丄 f = ()cm = 8 cm1 n 11.5=(x 4)cm = 12 cm1.5112+ f = 1, p =8, p=pp 111 = 12 cm1,n1=12 cmn n n n 或用十一 4 = 11p p r1 1 11.5 一 丄=1.5 - 1 p 84=n = 1.5 , n = 1, p = s11对玻璃球前表面所成的像,对后表面而言是物,所以p = p +

3、2r = (12 8)cm = 4cm2 1 2= r = x (-4) cm = 8 cm2 1 n 211.5f = nf = (1.5 x 8)cm = 12cm22f; +厶p2 p2=1,p2=* = (T+T2)cm = 2cm2n,n = n =1.5, n =122n或用jp p221 1.511.5,小_=,p = 2cmp 4422像在球的右侧,离球的右边2cm处.14-3.如题图143所示的一凹球面镜,曲率半径为40cm, 小物体放在离镜面顶点10cm 处.试作图表示像的位置、虚实和正倒,并计算出像的位置和垂轴放大率.分析:利用凹面镜的半径可确定焦距,以知物距,由球面镜的

4、物像公式和横向放大率公 式可求解。解:像的位置如图所示,为正立、放大的虚像1f = R = 20cm2111+ p p/p = 20cm0 二 p_n =20 Jpn10 x (1)14-4.高为作的物体,在焦距f 0的薄透镜左侧,置于0 |p| 0,利用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平行主光 轴的入射光线折射后过像方焦点画图。解:成像光线如题14-4解图所示,所成之像是:放大虚像.14-5.高为h的物体,在焦距f |f|的位置,试用作图法表示像的位置,实、虚, 放大还是缩小,正立还是倒立。并用文字指明.分析:f 5mm的距离,则对此双缝的间距d有何要 求?分析:由明纹位置公式求解。解:在屏幕上

5、取坐标轴Ox,坐标原点位于关于双缝的对称中心。屏幕上第k级明纹中 心的距坐标原点距离:x = + k 九d可知Ax = x - x = (k +1) 入 - k X = -k+ikdd d代入已知数据,得X = Ax d = 545 nmD对于所用仪器只能测量Ax 5mm的距离时d 空=0.27mmAx15-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设两缝之间的距离为0.2mm.在距双缝1m远的屏上观察干 涉条纹,若入射光是波长为400nm至760nm的白光,问屏上离零级明纹20mm处,哪些波 长的光最大限度地加强?(lnm=10-9n)分析:由双缝干涉屏上明纹位置公式,求K取整数时对应的可见光的波长。解:已知:d

6、=0.2mm, D=lm, x=20mm依公式:Dk7x =k入ddxk 九=4x10-3 mm=4000nmD故k = l0k= 9k= 8k= 71=400nmi =444.4nm2i3= 500nmi = 571.4nm4k= 6i5= 666.7nm这五种波长的光在所给观察点最大限度地加强15-3.如图 15-3 所示,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 若SP- TP = r - r = x/3,求p点的强度i与干涉加强时最大强 度i的比值 1max 分析:已知光程差,求出相位差利用频率相同、振动方 向相同的两列波叠加的合振幅公式求出 P 点合振幅。杨氏双缝 干涉最大合振幅为 2A。P解:设S

7、、S2分别在p点引起振动的振幅为x 4 A 2A,干涉加强时,合振幅为2A,所以max因为r - r = 1X213所以S2到P点的光束比S到P点的光束相位落后x2-r1、2 n=TP 点合振动振幅的平方为:A 2 + A 2 + 2 A 2 cos = A 23I/I=A2/4A2=1/4max15-4.用图所示的瑞得干涉仪可以测定气体在各种温度和压力下的折射率,干涉仪的光 路原理与杨氏双缝类似单色平行光入射于双缝后,经 两个长为 l 的相同的玻璃管,再由透镜会聚于观察屏 上测量时,可先将两管抽成真空,然后将待测气体徐 徐导入一管中,在观察屏上关于两管的对称位置处观察 干涉条纹的变化即可求出

8、待测气体的折射率某次测 量,在将气体徐徐导入下管的过程中,观察到有 98 条干 涉条纹移动,所用的黄光波长为589.3nm (真空中),l = 20 cm,求该气体的折射率.分析:当气体慢慢导入管内,由于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改变了,从而引起干涉条纹发生 移动解:气体导入一管过程中,光程差从零变为:5 = nl - l = kX,有98条干涉条纹移动 即可 k=98所以,n=1+少1+普=1-0002915-5.在图所示的洛埃德镜实验装置中,距平面镜垂距为1mm的狭缝光源s0发出波长 为680nm的红光.求平面反射镜在右边缘m 的观察屏上第一条明条纹中心的距离已知MN - 30 cm20cm.光源至平面镜一端 N 的距离为分析:洛埃德镜可看作双缝干涉,光源S和虚光源S 是相干光源.但是洛埃德镜的反射光有半波损失,故屏上的干涉条纹与双缝干涉条纹互补,即屏上的明暗位置互换 解: d - 2 mm , D - 50 cm代入 k - 1 ,D九x - 8.5 x 10 2 mm12 d由明纹条件:8= dsin0 + 2-dD + |-以15-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色光源So到两缝S1和S2的距离 分别为人和12,并且l - / - 3九,入为入射光的波长,双缝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