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原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844051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训练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康复训练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康复训练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训练原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康复训练原则 功能锻炼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从少 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活动度以不感到疲劳为准,骨折部位未出 现疼痛为度,活动应为恢复肢体生理功能为中心。应围绕恢复负重行走能力进行 训练。但是功能锻炼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进 入恢复期后要准确地对有障碍的关节进行运动,不能用邻近的关节来代替。要先 恢复关节运动的范围、幅度及关节活动的顺利度,达到关节活动时没有阻碍,再 开始恢复关节运动,如与理疗配合,则在理疗后进行功能锻炼。(二)康复训练分期1早期 也就是在伤后I2周内,此时伤肢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 再移位。

2、因比,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 定骨折。康复训练的主要形式是伤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等长收缩,就是在关节不 动的前提下,肌肉做有节奏的静力收缩和放松,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绷劲和松劲, 通过肌肉的等长可以预防肌肉萎缩或粘连。此期的康复训练原则上除了骨折处上 下关节不运动外,身体的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的活动。2. 中期 就是伤后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此期伤肢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 骨折断端有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处日趋稳定。此期除继续做伤肢的 肌肉收缩训练外,可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逐渐恢复骨折端、远程未固定的关 节的活动和骨折处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

3、为主动活动,以防邻近 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在病情允许下,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此外,可配 合理疗以达到消肿、化瘀并促进骨痂形成为目的。伤后 56 周,骨折有足够的 骨痂形成,可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力量,由一个关节到多个关节逐渐增加主 动的关节屈伸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3. 后期 此时骨性骨痂已形成, X 线已显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邻近关 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此期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 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康复训练主要形式是伤肢关节 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使各关节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的正常力量。 恢复期进行康复的同

4、时可配合理疗及步态训练等。1, 需要服用钙片+鱼肝油和接骨片,晒太阳。2,床上功能训练,膝关节、踝关节活动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以疼痛可以忍受为度。3,6-8 周下地,先不负重,从3 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发现肿胀上床垫高患肢,1 周后逐渐负重,又一周小步幅行走,双拐与足等腰三角形,患足在前,左足跟上。练习 1 周可以交替行走。以后逐渐单拐、弃拐、慢走、快走。4,熏洗中药有利消肿和功能恢复,每天三次,每次 30 分钟。一般情况是术后一个月进行复查一次,在没下地负重前,需要保护好患肢,可以 进行关节功能康复训练,防止生理角度的丢失,再就是可以给与按摩,因为下肢 长时间不运动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按摩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 局部组织的伸缩性。三个月需要下地时,最好拍张片子看看愈合的情况是否允许, 这样保险一些,下地后刚开始要扶拐,要逐渐适应才行。饮食上考虑是女同志, 年龄偏大,可能会缺钙。故平时适当添加一点含钙质多的食物,其他饮食不用特 别注意,正常饮食就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