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 (5)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6843364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和园教学设计 (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 (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 (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 (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 (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颐和园教学设计 (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颐和园教学设计 (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颐和园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按照旅游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学情分析 颐和园是这组课文中的第二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揣摩作者的记叙顺序、表达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秀丽。 课文重点段落实2和4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的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学会写11

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4、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5、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第二至第五自认段开头第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的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教师准备颐和园风光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新课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颐和园吗?它在首都北京,那是一座文明于世、美丽的皇家园林。它于1764

3、年建成,到现在已有240多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 2、板书课题,读题,认读了解“颐”的读音和意思。二、整体感知 1、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认读生字词) 2、整体感知,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点。 3、写好“廊、殿、阁”。 4、再读一读这些景点,想知道这些景点美不美吗?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看看这些景点是怎样的呢? 5、读完课文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作者的感受,勾画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美丽 大 美丽 说不尽6、这是什么写法?(首尾照应)三、认知贯通1、长廊(1)、长廊的长 A、这么大这么美的大花园,想去游览吗?好,现在我们跟随作者去好好游览一番吧。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

4、是什么?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出示长廊课件图。 B、说说长廊设计这样有顶无墙的,有什么好处呢? C、长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2)长廊的画美 A、长廊除了长,还有什么特点? B、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每一间的横槛上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C、读着这样的句子,哪些词跳出来了? D、出示长廊上的图画,欣赏。 E、走进这样的长廊,仿佛走进了哪里? (3)长廊的风景美 长廊除了花画美,还有什么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长廊两旁载满了花木,使人神

5、清气爽。”小结:A、看过长廊,我们体会到廊内艺术美,廊外的风景美,现在让我们再看长廊,出示课件。(整体看,廊内,廊外)B、学习写作方法。2、 万寿山学习长廊的方法学习万寿山,指导学生明白作者写作顺序,学生总结万寿山的特点。(高,闪闪发光)3、 学习昆明湖昆明湖是颐和园占地面积最大的,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出示昆明湖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最想去哪,最想带领我们去哪个地方看看,为什么?四、总结我们这座昔日的皇家园林,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人类的文明。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还可以去哪些地方参观呢,让我们在下节课里继续细细游览,用心感受。五、 板书设计 美丽 大 七百 长廊 没有相同 18、颐和园 万寿山 像 昆明湖 滑 美丽 说不尽六、 教学反思 课文介绍的景物较多,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教学准备时,我搜集了关于颐和园的资料,如图片,制作了课件,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的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