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知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841835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生理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剖生理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解剖生理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剖生理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生理知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剖生理知识第一节神经系统知识一、植物性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是指分布在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等的传出神经。这些神经与脑神经和脊 神经不同,不是从中枢发出后,直接到达所支配的器官,而是从中枢发出后,先与植物性神 经节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再由神经节内的神经元发出的轴突到达所支配的器官。植物神经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从脊髓的胸段和腰段的侧 角发出;其神经节在脊椎的两侧和腹腔内脊柱的前面。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一部分从脑 干发出,另一部分从脊髓的骶段发出,其神经节在脏器附近或在脏器的壁内。由交感和副交 感神经双重神经支配的诸多器官,双重神经的作用往往相反,如交感神经可使心跳加快

2、,副 交感神经却使心跳减慢;交感神经使胃肠蠕动减弱,而副交感神经可使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加 强等等。两者的作用虽然是对立的,但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这才保证了器官的协调。二、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它们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1、脊髓脊髓呈圆柱形,位于椎管内,在枕骨大孔处与脑相连。(1)脊髓结构在脊髓横切面上可以看到脊髓内部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灰质位于中央,白 质位于周围,在灰质中央的腔,叫中央管,上通脑室,里面充满了脑脊液。1)灰质灰质是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灰质前扩大的部分称前角,是运动性神经元的细胞 聚集的地方。灰质的后端较窄长部分称后角,其中的神经元为联络元。前后角之间的地带, 向外

3、突出面形成侧角,它发出的是植物性神经,以支配内脏、血管、腺体的活动。2)白质白质位于灰质外面,是由神经纤维构成的色较白的传导束,有上行和下行的传导 束之分。(2)脊髓的功能脊髓将从躯干、四肢、内脏来的神经冲动向上传导到脑的各部分,这是 上行传导束;向上传导的同时将脑的各部分发出的冲动向下传导至脊髓,而兴奋或抑制脊髓 活动的为下行传导束。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脊髓在脑的支配下进行反射功能活动。2、脑 脑位于颅腔内,受到颅骨的保护。脑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髓。 中脑、桥脑、延髓合在一起又叫脑干,脑中间有空隙为脑室,充满着脑脊液。(1)大脑大脑是人类思维和意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由两个大

4、脑半球组成。通过胼胝体 把它们联系起来。大脑表面有很多沟,两沟之间突起的部位叫回。大脑表面又分额叶、顶叶、 枕叶、颞叶。大脑皮质的某一部位有管辖人体各部分的运动、感觉等功能,如额叶后部的运 动区管理运动功能;顶叶前部的体区管理感觉功能(冷、热、触、压等一般感觉。)这种管理 是对侧性的,即右侧大脑半脑管理左侧身体的运动和感觉。而左侧大脑半脑管理右侧身体的 运动和感觉。枕叶后部为视觉区,颞叶上部为听觉区。(2)小脑小脑位于颅腔的后部,大脑半球的后下方。小脑通过脑干和大脑皮质及脊髓联 系。它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张力和协调运动的功能。(3)间脑间脑主要由丘脑和丘脑下部组成。丘脑是大脑皮质以下的最

5、高感觉中枢,是各 种感觉冲动向大脑传导过程中的最后一个交换地方。一侧丘脑损伤(如血循障碍、肿瘤)会 使对侧的肢体发生感觉障碍或疼痛。丘脑下部是大脑皮质以下的植物性功能最高中枢,调节 和控制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也调节着脑垂体的内分泌活动,丘脑下部还是调节体温、 水液代谢、食欲和情绪的中枢。(4)中脑中脑的背部有两对隆起叫四迭体,上方一对上丘,内含上丘核,它是光反射的 中枢;下丘一对内含下丘核,是声反射的中枢。中脑内有红核(它与肌肉的协调有关)和黑 质。(5)桥脑桥脑内含大量纵行和横行的纤维及一些灰质块。(6)延髓延髓有调节心跳、呼吸、血管运动等功能。延髓是生命活动中枢所在地,如受 伤可危及生

6、命。3、脊神经脊神经共有31 对,支配躯干和四肢的运动和感觉。其中有传入神经(感觉神 经)从后根进入脊髓。又有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从前根出脊髓。根据脊神经所出的部位, 将脊髓分成31段:颈8段,胸12段,腰骶各5段,尾1 段。它们支配各自部位的运动和感 觉。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成前支和后支。后支较细,支配背部肌肉的运动和皮肤的感觉, 前支的胸神经沿肋骨下缘行走,形成肋间神经,支配胸腹壁的皮肤和肌肉。前支的其他脊神 经,均与附近的神经结合,形成神经丛,它们是颈丛、臂丛、腰丛、骶丛。诸神经丛再分出 许多神经,分别分布到颈部、上肢、胸、下肢、会阴部的皮肤和肌肉。当神经受损伤时,就 会使它所支配的肌肉

7、出现瘫痪,皮肤感觉麻木或疼痛等症状。4、脑神经脑神经共12 对,它们是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 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脑神经功能:嗅、视、听三对神经分别传导嗅觉、视觉、听觉和头的位置运动觉。动眼 滑车和外展三对神经支配眼球外肌肉,使眼球能向不同的方向转动。三叉神经是混合神经, 感觉支支配头面部包括眼眶、鼻腔、口腔的一般感觉(冷热痛触觉);运动支支配咀嚼肌的活 动。面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和舌前3 分之 2 的味觉。舌咽神经支配咽部的感觉和运动, 舌后 3 分之 1 的味觉及唾液分泌。迷走神经调节心跳,胃肠道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8、。副 神经支配转头和耸肩的肌肉,舌下神经支配舌肌。第二节血管结构知识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其作用是使血液在血管里不断循环流动,将消化器官吸取 的营养物质和从肺部吸入的氧气供给全身各器官和组织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然后将组织细 胞在代谢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及代谢产物等从肺、肾、皮肤等排出体外,以维护人体生 命机能的活力。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类。心脏和这些血管构成一个封闭的管道, 布满全身。整个循环系统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使全身的血液不休止的流动。体循环 也叫大循环,是经过身体大部分的循环途径,心脏缩时,左心室的血液被输送到主动脉,通 过诸多的动脉,分布到全身各部直至微细动脉,

9、最后至毛细血管,再流入全身各部的小静脉, 渐渐合为大静脉,再逐步汇集到右心房,肺循环也称小循环,在心脏收缩时,右心室将血液 射出到肺动脉,到达肺毛细血管后,在肺内放出二氧化碳,同时吸入新鲜氧气,从而使静脉 血变成动脉血,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左心室。血液循环的全过程是靠血管作为输送管道, 血管结构知识是按摩师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一、动脉 根据血管腔的大小,动脉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动脉。根据管壁的结构一般分为内、中 外膜三层。1、内膜内膜是最薄的一层,主要是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表面光滑,利于血液运行。 内皮下层为薄层的疏松结缔组织,具有缓冲与联系深层组织的功能。如遇内皮细胞损伤,该 层有修补机

10、能,在内膜分界处有一层弹性纤维,对血管的舒缩有较大作用。2、中膜中膜是最厚的一层,主要由环行平滑肌组成。平猾肌细胞中间,夹有弹性纤维, 大动脉管壁内含弹力纤维较多,有弹性,故可缓解心脏射血时的压力;在心脏舒张时,由于 弹性纤维的回缩,促进血液继续向前流动运行。小动脉壁内以平滑肌为主,当平滑肌收缩时, 可改变小动脉的管径,从而影响、改变局部的血液流量和血液阻力。当其收缩时,管径变小, 血液不易流到毛细血管中,从而使动脉中血液量增加;当其舒张时,血液就通畅地流到毛细 血管内。3、外膜外膜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大动脉外膜胶原纤维很多,有较大的抗张力功能, 以防止血管过度扩张,使大动脉中的血压维持在

11、一定范围。动脉里含有氧气多,血液鲜红。行走体表的动脉如桡骨肱、股、足背等浅动脉可以搽到。 其余在躯干、四肢深部行走。二、静脉静脉的管壁比动脉壁薄,管径较大,管壁也分内、中、外膜三层。外膜比较发达,中膜 弹性纤维、平滑肌都比动脉少。管壁内有由内膜形成的静脉瓣,防止血液的逆流。当血液向 心流动时,瓣膜被压而贴附于管壁内面,如血液逆流,瓣膜即被血充满,使管腔暂时关闭。 从而制止血液的逆流。静脉分为深、浅静脉。浅静脉在皮肤下能够看到,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青筋。”上下肢的 浅静脉在医疗时常用于抽血、静脉注射、输血、输液等。头颈部和上肢静脉血汇合到上腔静 脉,躯干、下肢的静脉血汇集到下腔静脉。腹腔、胃、肠、胰、脾器官的静脉汇合成门静脉 入肝脏,通过肝静脉流出肝脏而进入下腔静脉,胃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过门静脉,进入肝 脏,在肝脏内对营养物质进行处理加工,由肝静脉流入下腔静脉,再经心脏的功能而分布全 身。三、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薄,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分布全身各器官组织中。管径极小,故血流较慢, 血液通过毛细血管壁与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