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六单元导学案教师用参考word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836514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六单元导学案教师用参考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六单元导学案教师用参考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六单元导学案教师用参考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六单元导学案教师用参考word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六单元导学案教师用参考word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六单元导学案教师用参考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六单元导学案教师用参考word(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下册六单元导学案主备人:陈红宇 审核人: 论语六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生能了解并记忆文学常识,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文。2、熟记文言实词的意义,积累虚词“而”“之”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文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几个成语。4、教育学生学习孔子提倡的“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和“不耻下问、学而不 厌、择善而从”的学习态度。二、学习重点:识记文常、积累文言实词三、学习难点:区别1-6则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四、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案知识链接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

2、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处的社会,是动荡的社会;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人。古文学家说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春秋。虽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经典,可能曾作过某种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动,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学派,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政治态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权势者维持旧秩序的要求。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家的补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经过系统化,成为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

3、之间的争霸战争连年不断。给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此时因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得到发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奴隶社会走向崩溃。述尧舜,宪章文武”,在政治态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权势者维持旧秩序的要求。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家的补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经过系统化,成为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二、简介作品: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9篇,内容有孔子谈话,弟子问及弟子间的互相讨论,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三

4、、课前预习(见练习册)学生预习完成。课堂学习案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了解作家作品2、正音熟读课文(抽读、小组读、互评、齐读)3、小组合作翻译课文、展示。(结合注释)4、理解下列虚词的意义理解文中虚词“之”的意义:习之: 谓之: 识之: 从之: 改之: 理解“而”字的用法和意义。(A、表转折,但是、却B、表顺承,而且、并且C、表修饰,相当于“地”D、表递进)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 而不愠( ) 温故而( )知新 学而( )不思 思而( )不学 而( )从之 而( )改之 三、合作探究1、本课所选六则论语,就内容而言,有什么共同的地方?2、它们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学习的?。3、

5、自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你认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的句子。4、小组内推选一个同学发言。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学习效果:5、课文中有些话己凝固为成语,你能试着把它找出来吗?(小组讨论、口头表达)-温故知新 6、再读课文把握各则的大意。 第一则:提出学习要复习的观点。第二则:提出在温习已经学过的只是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第三则:第四则:讲要沉浸于学习,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第五则:第六则:讲孔子终身学习,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所取得的学习效果。7、主题思想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他肯定孔圉“敏而好学”,而且谦虚地说自己都没有做到“学而不厌”。他还特别提倡互相学习的态度

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种“乐”,是与朋友相互学习,研讨之乐,是增长学识之乐。最可贵的是孔子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他肯定了学生孔圉“不耻下问”的精神,其实他自己就是楷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传说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学习,他就是一个虚心求教善于学习的人,所以才成为古今闻名的大教育家。五、小结: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让我们“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从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为我们的成长,为建设祖

7、国服务六、作业:练习册的精段阅读。课后反思: / 限时训练案一、朗读下列各句,指出停顿错误的一句。(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是以谓之“文”也。二、“温故而知新”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温习旧知识可以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学习了解新的知识。第二种理解是什么?你试着说说看。 三、下面短语或句子,翻译时要调整词序,试着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2.不耻下问3.何有于我哉!四、朗读以下格言般的警句,自己再搜集一些警句抄在笔记本上。知识就是力量培根智慧是经验之母达芬奇无知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牛顿知之为知之,不

8、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刘义庆一、学习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领会文章主题4、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二、学习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三、学习难点:翻译句子及课文四、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案知识链接1导语。“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

9、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一、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作者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

10、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文言文三步习读法。(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三、课前预习(练习册)课堂学习案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讲述故事:曾子杀猪2、导入: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

11、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二、学习期行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2品读。(1)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词语教师予以点拨。(2)通过讨论,理清故事情节。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高潮:元方驳客,无信无礼 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3)同桌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4)探究主旨: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要点提示: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 (5)本文文眼是什么?对文中人物作了些什么描写?-“信”,

12、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3创读。(1)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2)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短小精悍,全文不足150字,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有道理就行)(3)“元方人门不顾”对友人,试设想,友人会怎么想或怎么做?(合理想象)(四)小结三、学习乘船(一)导入(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1小组交流学习方案(方案应有学习步骤的安排,有问题的设计和解答,还可以有疑难问题的提出)。2选定并修改完善学习方案提交班上交流。3按照确定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学习,疑难问题可求助老师。(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的“避

13、”是什么意思?“幸尚宽”中的“幸”是什么意思?“王欲舍所携人”的“舍”与“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样吗?“宁可以急相弃邪?”是设问还是反问?翻译句子(每组推一人抽题答读原句,说译文)。(1)幸尚宽,何为不可(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4共答题(1)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呢?(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言之有理即可)5世说新语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过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行为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生动。期行中的(友人)“下车引之”“元方人门不顾”,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动作描写,简直像几幅漫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吗?(四)总结:通过学习这两则短文,让我们明白了做人的一些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 中一定要说到做到,要讲诚信。课后反思:限时训练案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完成以下练习题:1世说新语是 集,主要记述了到 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刘义庆是 宋文学家。2、给下列字的读音:华歆() 辄() 携() 拯()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过中不至(过: )去后乃至(乃:去: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