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教案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835953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教案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教案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科学知识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3.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

2、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牙签棒。2演示材料: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3电教材料:光盘伏罂而听。【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效 果 分 析一、引出话题1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谈话: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3学生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4学生汇报交流情况。5

3、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二、探究问题(一)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2进行实验。(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2)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3)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

4、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4)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4讨论交流: 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5汇报交流结果:(1)隔着空气、水和沙土都可以听到声音;(2) 有袋子比没有袋子听声音效果好;(3)隔着沙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4)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我们称之为固体,水是液体。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板书)(

5、一)活动二:游戏打土电话1请同学们放松一下,现在做个游戏好不好?谁愿意来前面给老师配合一下?2游戏方法:教师通过打土电话,轻声告诉接听土电话的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的话。3谈话: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4交流情况: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5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二)自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1讲述: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的实验。2实验的途径提示:(1)研究桌子、墙壁等固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2)研究水等液体物质中声

6、音的传播方向。(3)研究空气等气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3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了解并指导、帮助各小组确定活动内容及方法。4分组实验,把研究报告写在活动记录上。5汇报实验结果。6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向。三、拓展活动1实际应用(1)提问:声音与人类的关系如何?(2)回答:声音对人类很重要,没有声音,这个世界会非常可怕(3)提问:声音到底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4)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互相说话、听到铃声、听收音机(5)讲述: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我们才可以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可以利用声音来为人类做事。(6)出示图片。(水下声纳捕鱼)(7)学生观看、讲述,这是利用声音寻找鱼群的办法来捕鱼

7、的。(8)谈话:不错,这是“水下声纳”,我们虽然听不见深海里的声音,但是,想一想,水可以传播声音,海里也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寂静无声,反而热闹得很呢!(9)学生发表意见:对,海里一定有各种鱼的叫声2课后延伸(1)出示33页图片。(伏地听声)(2)提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3)回答:因为土地可以传播声音,他能听到远处的声音。(4)提问:空气也可以传播声音,站着也可以听到啊。(5)学生思考后回答:声音在地里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6)谈话:说得好,这是个不错的“假设”。可是,这个假设通过验证了吗?(7)学生讨论:还没有,不过,我们也可以想个办法验证它。(8)谈话:很好,哪个小组能够完成

8、这个假设的验证任务?(9)教师演示课件,成语故事伏罂而听。四、布置作业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2自制一个土电话。板书设计声音的传播 空气声音是通过 液体 传播的 固体教学反思附送:2021-2022年苏教版科学四上奇妙的声音王国全单元教案单元教学时间五课时1、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 能用扩散性思维设计出各种制造声音的办法;2、 通过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抽象概括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 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方法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4、 通够通过亲身感受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难点:通过观察

9、、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扰动建立起联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5、 听周围的声音,然后汇报;6、 设法让保鲜袋和自己的身体发声;7、 小结:我们周围充满自然或人为的声音,为我们传递信息。(注:第一部分是听自然的声音,第二部分是制造人为的声音)二、 研究声音的产生1、 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交流)2、 按要求,把一些物体发声,并进行记录; 1)、将橡皮筋、钢尺、音叉、鼓、塑料袋等物体进行发声; 2)、问:经过这几个活动,你发现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 3)、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3、 反证: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1)、问:既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那声音是否消失

10、了呢? 2)、学生做音叉实验。(注:其实可以将上面几个物体都拿来做一遍,重点是振动时间长一些的物体) 三、小结: 声音就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 教学反思本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声音与振动间的关系,开头制造声音是让学生有一定感受,我让学生看书,除了书上介绍的方法外,还有哪些声音,接着让学生看书上的几个实验,并且做自己能做的实验,以这里找到声音与振动的关系,最后通过音叉,让学生知道,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在另一个班讲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制造声音,我跟他们说,除了人发出声音外,还可以用其他物体造出声音,然后让他们用自己手头上的东西造声,我则用音叉盒发声,对于音叉,先

11、让几个学生上来摸发声的音叉,后来干脆走下去,让每个学生都亲身感受了一下。补充:上面的反思是去年下半年上完课后写下的,今天再看这份教案时,我想,上这课时,能不能不要课本,就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最后自己得出声音与振动间的关系呢?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只怕不容易做到。2、声音的传播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 知道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不同;3、 能设计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实验;4、 能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探究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难点:比较物质的传声效果。教学时间一课

12、时教学过程3、 导入新课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提醒学生将前后听到音量进行对比。二、 研究固体与液体是否能传播声音1、 讲活动步骤,学生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上的橡皮轻轻敲击桌子的声音。2、 提问: 1)、塑料袋里装什么听的效果最好? 2)、坐正身体和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注:这一个活动似乎更实用些)三、 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向1、 声音是由什么方向传播的?2、 问:怎样验证你们的假设?3、 学生设计实验并加以验证。4、 小结: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四、 做“土电话”并使用1、 教师介绍制作方法;2、 学生制作并使用;3、 改变线的方向,再试交流新发现。五、 拓展了解“伏

13、罂而听”的科学道理教学反思本课开头,对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书上用的是塑料袋,没有照搬,而是用了替代的方法,即让学生轻轻敲桌子,做到头抬起来听不到,趴下来能听到,经此来证明声音的传播效果是固体比液体好,对于这个特点,在生活中也有相关的例子,在铁轨上趴下来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声。后来谈了电话的原理。在这一课中,始终让学生注意振动一词,我将其戏称为主旋律。附:在本册最后一个单元的排序中,书中有不同声音在不同物体的排序表中,那个表格同样可以说明声音传播的速度依次为固体、液体和气体。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1、 能从纸屏上小球跳动的实验推测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2、 了解人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

14、用;3、 知道什么叫噪声及其危害,知道如何保护耳朵;4、 有保护听力的意识及 措施;5、 乐意帮助听力有障碍的人。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耳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难点:正确区分噪声和非噪声。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二、 导入新课问: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三、 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史学产生的过程1、 问: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2、 将学生说的内容归纳、分类。3、 向学生介绍人耳构造;4、 请学生说说,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三、 认识耳廓的作用1、 耳廓有什么作用?2、 学生实验,汇报结果;3、 问:如果没有耳廓,听力会有什么影响?四、 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险滩方法4、 阅读教材上的相关资料5、 问:什么是噪声?噪声有什么危害?3、 小结:如何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教学反思:这一课与前面两课是一脉相承的,先是声音的产生,再是传播,再就是接收,从声源到接受源,是一个较完整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振动一词值得注意。开头一个小鼓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