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774780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危重症病人心理护理焦文芬摘要:目的 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 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 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结果 病人身心舒适. 结论 急危重症病 人良好心理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关键词:病人;心理;护理引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以从“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 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 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

2、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 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 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 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 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门研究对急危重 症患者实施急救和特别监护的科学。1。2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急重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 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易于产生 濒死感。恐怖

3、、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患者的死亡。病情不 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有影响。惊慌恐惧的心理 这类患者多由于突然受到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变化而来医 院就诊,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来诊时常表现惊慌失措,向医护人员提出过 高过急的要求,态度也不好,情绪波动很大,迫切希望得到最快最好的医疗救助, 以抢救他(她)的生命。如凶猛的大出血最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和死亡威胁感,面部 烧伤、四肢断离、双目失明等对患者最容易够成威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前区 剧痛常给患者以一种频临死亡的体验,产生十分明显的恐惧感使患者思想极度紧 张,甚至不敢睁眼和翻动身体。焦虑不安

4、心理 为了抢救患者生命,有些急重患者需要立即给予手术治疗。由 于起病急,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加上手术痛苦大,对生命有一定的危险,使患者 出现焦虑不安心理.此时,他(她)们最关心的是医院条件、医生的素质和手术的 安全性.他们渴望得到有经验、医术高明的医生给自己做手术。孤独压抑心理 为了便于监护和抢救急重症病员常常将患者安置在一个特 殊的病室环境中.如心肌梗死患者安置在监护病房,远离亲人和朋友,探视也受时 间限制,医护人员也无暇与之攀谈,使患者有一种深深的隔离感和孤独感。时间 过久了,就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压抑心理,表现为烦躁、辗转不安、激动易怒、神志 恍惚,甚至出现谵妄.挫折抗治疗心理 多见于工伤、事

5、故伤和服毒自杀者,表现为暴躁、易怒、 呻吟、哭喊以及不合作和对立行为。如服毒者常因某些难言的内心苦楚而抗拒洗 胃和各种抢救治疗。大部分病人疾病经过诊治可以治愈,但不论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一小部 分病人因医治无效而面临死亡临终患者接近死亡时会产生十分复杂的心理和行 为反应,多年来,很多西方研究者在探讨临终患者的心理状况时最常引用的是美 国医学博士 E.Kubler-Ross将大多数患者面临死亡的病人心理反应过程分为五 个阶段。1否认期 病人往往不敢面对病情恶化的现实,对死亡的后果没有具体 思想准备,希望奇迹会出现。此时病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 用。大多数病人的这一阶段持续时间

6、的都很短暂,很快会转而进入下一阶段,但 是也有病人会持续否认,直至死亡.2。愤怒期 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愈发明显, 病人开始接受患病的现实,开始意识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此时病人会出现生气、 愤怒、怨恨等情绪反应,无缘无故摔东西或呵斥医护人员和家属。病人的愤怒来 源于恐惧和绝望,其愤怒指向可能是多方面的。3。协议期 此阶段病人的心理 实际上是一种延缓死亡的乞求,是人类生命本能和存在欲望的体现。在愤怒的心 理逐渐平复后,病人意识到愤怒和怨恨对疾病无济于事,相反还可能加重疾病过 程。此阶段病人对生存还抱有希望,会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希望用合作的态度 和良好的表现来换取生命的延续。此时病人心态较为平静

7、并珍惜和家属相处的时 间.4。抑郁期 前三个阶段过后,病人以深刻领悟到自己的即将逝去,感到前所 未有的绝望和悲伤,以及无所适从的失控感病人会表现出对周围事物淡漠,语 言减少,但内心又害怕孤独,希望家属能无时无刻在身边陪伴,有的病人可能会 出现自杀倾向。5接受期 是生命的最后阶段,此时病人已经对死亡有了心理准 备,默认了残酷的现实,既不感到痛苦,也没有恐惧。病人认为自己已经处理好 后事,在等待着与家人最终的分别。病人的情绪趋于平静,喜欢独处,睡眠时间 逐渐增加,极度疲劳衰弱,死亡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解脱。2方法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 人的安全感.1。使病人

8、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 绝路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 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医患 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 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 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3使病人感到安全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 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人病人的具体情况

9、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 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 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4临终病人心理护理1。否认期对于否认期的病人,护士应当劝说家属不可当着病人面表现出难 过,即使这样彼此心照不宣。也可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2愤怒期护士要谅解宽容病人,真诚相待,说服家属不要计较和难过,并与医护合作,帮助病人度过愤怒期。3协议期护士就尽量地安慰病人,为之解除疼痛,缓解症状,使病人身心 舒适。4。抑郁期护士要同情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允许亲人陪护和亲友探 望,让病人同亲人在一起度过不可多得的时刻。嘱咐亲人要

10、控制情感,不要再增 加病人的悲痛。5。接受期协助病人安详、肃穆地离开人世,使病人、家属感到安慰是护 士的崇高职责,是情操高尚的表现。护士是一直守护在临终病人身旁的人,要帮 助病人整容,用生理盐水擦拭眼睛、鼻孔和面部的污迹。病人听觉是人体最后的 丧失知觉的器官故不可议论不利病人心情的话,不可耳语。有的病人来不及等 到亲属到来就离开人世,就由护士代替其亲人接受并保存遗物,或记录遗言。3结果在护理这类病人的时候,要尽量消除产生悲伤的原因和促成因素,支持病人 的悲伤反应,积极劝慰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患者社会支持,耐 心听患者的倾述。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帮助病人找到支持的力量,如和亲密朋友

11、诉说等;通过和病人的深入交谈,提高病人自身价值;对病人表现的愤怒、哭泣 和诉说表示关心和同情;对有孤独、抑制、愤怒情绪的病人,要劝说病人摆脱过 去,面向未来,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4讨论针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各种情绪,护士只有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深入了解患者 的心理症结所在,把握患者心理调整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准确全面的评估患者的心理,选择 合适的时机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了解,并积极地,详细地了解患者的 心理康复情况并采取干预措施,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在工作中加大对护 士的培训力度,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评估技术,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科 学的指导,并制定相关护理措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得到 明显改善。参考文献1 史宝欣,戎华刚,刘大川,等。急危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 史宝欣,戎华刚,刘大川,等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11623 王艳丽,万幸,等眼外伤患者心理评估及心理干预效果分析。湖南:当代护士,2016,6(92)4 戚凤琴,彭解英。心理护理在局部封闭联合药物治疗灼口综合征中的应用湖南:当代护 士, 2016,,5(1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