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创术评分标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773912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创术评分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清创术评分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创术评分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创术评分标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创术评分标准项目项目分内容及评分标准满分得分准备10询问病史(外伤原因及时间)综合评估病情,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瞳孔表现,意识状态;如有颅脑损伤或胸腹严重损伤,或已有休克迹象者,应暂缓清创,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2阅读 X 线片,了解是否有骨折及骨折的部位和类型2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1签署知情同意书;拉屏风,关门窗,清理无关人员;选择合适麻醉2准备物品:手消、无菌手术包、无菌软毛刷、肥皂水、无菌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0.5%合力碘,0.5%苯扎溴铵,止血带,无菌敷料1操作者戴好口罩,帽子,洗手,根据伤情准备和清点器械,检查无菌手术包的密闭性,有效期。2皮肤清洗5先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剃去伤口周

2、围的毛发(可由护士完成),其范围应距离伤口边缘 5cm 以上,有油污者,用酒精或乙醚擦除2更换覆盖伤口的无菌纱布,戴无菌手套1用无菌软毛刷蘸肥皂刷洗伤肢及伤口周围皮肤 3 次,每次用大量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周围,每次冲洗后更换毛刷、手套及覆盖伤口的无菌纱布,至清洁为止。注意勿使冲洗液流入伤口内2伤口清洗5揭去覆盖伤口的纱布,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1用无菌小纱布球轻轻擦去伤口内的污物和异物2用 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待创面呈现泡沫1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擦干皮肤,用活力碘在伤口周围消毒 3 次,由外向内,范围 15cm 后,铺无菌巾准备手术2伤口清理10术者按常规刷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5

3、依解剖层次由浅入深仔细探查,识别组织活力,检查有无血管、神经、肌腱、与骨骼损伤2妥善止血,肢体如有较大的出血,可用止血带,并记录止血带的压力及时间3皮肤清创10切除因撕裂和挫伤已失去活力的皮肤2对不整齐、有血供的皮肤,沿伤口边缘切除 2mm 的污染区域并加以修整3彻底清除污染、失去活力、不出血的皮下组织,直至正常出血部位为止3对于撕脱伤剥脱的皮瓣,切不可盲目直接缝回原位,应彻底切除皮下组织,仅保留皮肤,行全厚植皮覆盖创面2清除失活组织10充分显露潜行的创腔、创袋,彻底清除存留其内的异物、血肿5沿肢体纵轴切开深筋膜,彻底清除挫裂严重、失去生机、丧失血供的组织,尤其是坏死的肌肉,应切至出血、刺激肌

4、组织有收缩反应为止5重要组织清创10血管清创:血管仅受污染而未断裂,可将污染的血管外膜切除;完全断裂、挫伤、血栓栓塞的肢体重要血管,则需将其切除后吻合或行血管移植;挫伤严重的小血管予以切除,断端可结扎。3神经清创:对污染轻者,可用生理盐水棉球小心轻拭;污染严重者,可将已污染的神经外膜小心剥离切除,并尽可能保留其分支。2肌腱清创:严重挫裂、污染、失去生机的肌腱应予以切除;未受伤的肌腱应小心加以保护。3骨折断端清创:污染的骨折端可用刀片刮除、咬骨钳咬除或清洗;污染进入骨髓腔内者,可用刮匙刮除与周围组织失去联系、游离的小骨片酌情将其摘除;与周围组织有联系的小碎骨片,切勿草率地游离除去。大块游离骨片在

5、清创后用 0.1%苯扎溴铵浸泡 5 分钟,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原位回植2再次清创10经彻底清创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再次冲洗伤口 3 次,然后以 0.1%苯扎溴铵浸泡伤口 3-5 分钟。5若伤口污染较重、受伤时间较长,可用 3%过氧化氢溶液浸泡,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3有重要的血管,神经,肌腱损伤应予以修复。2伤口引流10伤口表浅、止血良好、缝合无死腔,一般不必放引流。5伤口深,范围大且重、污染重的伤口和有死腔、可能有血肿形成时,应在伤口最低位或另作切口放置引流物,并保持引流通畅。5伤口闭合10组织损伤及污染程度较轻、清创及时(伤后 6-8 小时以内)彻底者,可一期直接或减张缝合;否则,宜延期缝合。3有大块皮肤缺损者可行植皮术。2若有血管、神经、肌腱、骨骼等重要组织外露者,宜行皮瓣转移修复伤口,覆盖外露的重要组织。3最后用活力碘消毒皮肤 1 遍,覆盖无菌纱布,并妥善包扎固定。2无菌观念5严格遵守无菌原则2污染物品不能经过相对清洁区上方空间2正确处理医疗离弃物1人文关怀5操作前应与病人沟通1操作过程中需询问患者感觉,尤其在清除坏死组织时应注意询问患者患肢感觉,嘱患者握拳,观察肢端血供情况。2操作结束后交待注意事项(注意敷料有无渗血,肢体有无异常感觉,抬高患肢,勿使伤口沾水,勿剧烈活动伤肢)2总分100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工业自动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