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新课程高考物理命题特点及复习建议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773641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敢于新课程高考物理命题特点及复习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敢于新课程高考物理命题特点及复习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敢于新课程高考物理命题特点及复习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敢于新课程高考物理命题特点及复习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敢于新课程高考物理命题特点及复习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敢于新课程高考物理命题特点及复习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敢于新课程高考物理命题特点及复习建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价出售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 实力见证一切 联系旺旺 whx0910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 价格公道合理 联系QQ1747-88632http:/新课程高考物理命题特点及复习建议江苏 姜启时2008年江苏省高考命题实施新课程方案,倍受各界关注, 物理试题的课改气息扑面来, 在考题立意上, 强调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考查,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考题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今年的江苏物理卷体现了考试要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宗旨,命题特点如下:一、试卷题型、内容的分布特点1. 试卷题型分布今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中,共有15道题,总分12

2、0分.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题选做题计算题条数54223分值15分16分18分24分47分比例12.513.31520,39.2,其中选做题, 考生根据选修课目, 从试卷中三道中选两道. 试卷题型分布符合新课程教学的实际,. 全卷试题由易到难, 呈梯度分布. 本试题加大了图象、图形和信息题的考查力度,从而增加了物理试题的相对难度,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和效度, 对学生能力的甄别更加有效. 2. 试题内容的分布比例 一份优秀试卷既要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又要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有利于继续深造和发展,符合教学与学习的实际. 今年的江苏卷贵在整体规划、有机结合, 总分为120分, 内容分布情

3、况如下表:内容力学电磁学热、光、原(选修)实验分值 32分46分24分18分比例27382015从上表可以看出,卷中属于物理学科核心主干内容的力学和电学,总分占比约为80(包括实验), 而选修的“热、光、原”分别占有一定比例.由于新课程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量”归入选修内容, 这部分内容也属于传统的力学范畴, 选考中约有5分应归入力学范畴. 另外, 两道计算题(第14、15题)为电磁学题型, 涉及“匀变速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动能定理”、 “能量守恒”等力学知识, 这两道题中至少有一半分值(约20分)应归入力学范畴, 这样计算, 力学分值比例约48左右, 因此, 力

4、学在物理学科中的核心地位必须引起重视.二、试卷整体特点分析试题坚持了“三个有利”的原则,即“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有利于中学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命题原则,命题素材源于教材, 又不拘泥于教材, 整套试卷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特点,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具有“新而不偏、活而不怪”的优点,试卷特点如下:1. 单选题的特点 注重创设物理情境,体现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改革新理念,许多试题都创设了直接与生产、生活、科技和社会联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动态和科技新闻,很好地体现了物理教育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适用性试题关注高新科技(第2题, 2007年度诺贝

5、尔物理学奖), 考查了新课程增加的内容(第4题, 传感器、门电路等). 作为试卷的第一大题,以容易题为主, 有效缓解了考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考生进入考试状态,有助于考生正常发挥水平; 【例l】(第2题)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法国和德国的两位科学家, 以表彰他们发现“巨磁电阻效应”,基于巨磁电阻效应开发的用于读取硬盘数据的技术,被认为是纳米技术的第一次真正应用在下列有关其它电阻应用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A. 热敏电阻可应用于温度测控装置中B. 光敏电阻是一种光电传感器C. 电阻丝可应用于电热设备中D. 电阻在电路中主要起到通过直流、阻碍交流的作用本题与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综合命题,

6、考查了热敏电阻、 光敏电阻、电阻、电感等知识. 近年高考命题关注高新科技,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答案:D)【例2】(第5题)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与光滑的水平面相连接,滑块沿水平面以速度v0运动, 设滑块运动到A点的时刻为t=0,距A点的水平距离为x, 水平速度为vx由于v0不同,从A点到B点的几种可能的运动图象如下列选项所示,其中表示摩擦力做功最大的是单选题中的各个小题在难度设计上有一定的梯度, 很好地把握住了难度,有利于等级的划分. 本题为单选题中的最后一题, 有一定的难度. 本题对考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要求较高,并且要求将图象信息转

7、化为运动信息. (本题答案:D )2.多选题的特点 多选题情景新颖,可以客观考查能力, 多选题的难度普遍较大,区分度较大.【例3】(第6题)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且AB=BC,电场中的A、B、C三点的场强分别为EA、EB、EC ,电势分别为 ,AB、BC 间的电势差分别为UAB、UBC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有 A. B. EC EB EAC. UAB UBC D. UAB =UBC本题研究的是一个“互相垂直的带电面之间的电场”,这样的电场是高中阶段很少遇见的,但涉及的知识是电场基本概念或基本规律.(本题答案:ABC )【例4】(第8题)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三个相同的灯泡a、b、

8、c和电感Ll、L2与直流电源连接,电感的电阻忽略不计电键K从闭合状态突然断开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 a先变亮,然后逐惭变暗 B. b先变亮,然后逐渐变暗C. c先变亮,然后逐渐变暗D. b、c都逐渐变暗本题是一个自感问题,命题者发挥了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设计了一种罕见的自感混联电路,很难找到现成的结论进行套用, 考生必须运用自感的基本知识,结合电路基本规律独立进行分析才能解决,是对考生基本素养、基本能力的考验.(本题答案:AD ) 3.实验题的特点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较广,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实验数据的处理、描点作图线、理论推导或者计算、误差分析等等都有所涉及, 整体难度不大. 科学探究是落

9、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手段,新课改教材贯穿全书的主线就是:情景、探究、应用, 江苏的高考试题注意了科学探究考查. 【例5】(第11题)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 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处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s. (1)若轨道完全光滑,s2与h的理论关系应满足s2 =_(用H、h表示) (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 如下表所示:h (10-1m)2.003.004.005.006.00s2 (10-1m2)2.623.895.206.537.78 请在坐标纸上作出s2 h关系图(3)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

10、到s2 h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自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_(填“小于”或“大于”)理论值(4)从s2 h关系图线中分析得出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差十分显著,你认为造成上述偏差的可能原因是_本题主要考查理论探究及误差分析,要求根据已知的物理知识和问题所给出的物理事实,对物理现象、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等问题进行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高考物理所要求的重要能力之一实验探究性能力.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综合探究素养和设计、创新等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平时实验中应注意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每完成一次实验,动脑筋想一想,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本题答案:(1)4Hh; (

11、2)见右图;(3)小于; (4)摩擦、空气阻力、转动等 (回答任一即可).4. 选做题的特点选做题考查的是选修内容, 选做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 没有实验题和计算题,不同模块之间的难度基本相当. 【例6】(第12C题) (2)场强为E、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有两小球 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m 2 ,电量分别为q1、q2 , A、B两球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A和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_. (3)约里奥居里夫妇因发现人工放射性而获得了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发现的放射性元素P衰变成Si的同时放出另种粒子,这种粒子是 _. P是P的同位素,被广泛应用

12、于生物示踪技术1mg P 随时间衰变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估算4mg的P经多少天的衰变后还剩0.25mg?本题第(2)问, 填空“系统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很容易写错(分开列式); 第(3)问,从衰变图象读出半衰期, 考查考生对图象信息的处理能力. 这些试题涉及面广,其显著特点是突出主干知识,没有偏题、怪题和难题, 试题注意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以人为本、科学探究方面转变, 本试卷的选修模块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一条题目中往往包含较多信息,复习中应掌握主干知识,以线带面,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此类选修综合题.本题答案: (2) (3)正电子;t =56天5. 计算题的特点三道计算题的情景都比较

13、新颖, 综合考查了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将基本知识基本模型迁移的能力.【例7】(第14题)在场强为B的水平匀强磁球中, 质量为m、带正电q的小球在O点静止释放,小球的运动曲线如图所示已知此曲线在最低点的曲率半径为该点到x轴距离的2倍,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小球运动到任意位置P(x,y)处的速率; (2)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第一次下降的最大距离ym ; (3)当在上述磁场中加一竖直向上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时, 小球从O点静止释枚后获得的最大速率vm .本题将陈题翻新, 以带电粒子在磁场、重力场和电场中运动为背景命题, 涉及动能定理、圆周运动、洛仑兹力等知识, 考查考生的综

14、合分析能力. 这类综合题的解题关键:在理解题意、 挖掘隐含条件的基础上构建物理模型, 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理清物理情景中出现的“过程”、“状态”; 从“曲率半径”联想到向心力的关系; 将基本知识、基本模型迁移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去. 物理综合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物理分析能力, 常用的物理分析方法有理想模型法、等效法、对称法、矢量法、临界法、控制变量法、变换参考系法、综合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在求解综合题时往往要同时运用和交叉运用.【例8】(第15题)如图所示,间距为l的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导轨光滑且电阻忽略不计, 场强为B的条形匀强磁场方向与导孰平面垂直, 磁场区域的宽

15、度为d1 ,间距为d2 , 两根质量均为m, 有效电阻均为R的导体棒a和b放在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 (设重力加速度为g)(1) 若a 进入第2个场强区域时, b以与a 同样的速度进入第1个磁场区域,求b穿过第1个磁场区域过程中增加的动能.(2)若a进入第2个磁场区域时,b恰好离开第1个磁场区域;此后a离开第2个磁场区域时, b又恰好进入第2个磁场区域, 且ab在任意个磁场区域或无磁场区域的运动时间均相等, 求a穿过第2个磁场区域过程中, 两导体棒产生的总焦耳热Q; (3)对于第(2)问所述的运动情况, 求a穿出第k个磁场区域时的速率v.答案:(1) (2) (3)本题是一道电磁学与力学的综合题, 由经典习题修改而成,陈题翻新, 新颖别致求解时, 需要挖掘隐含条件, 从“时间相等”构建运动模型, 该模型的建立对考生运用数学知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本题所考查的物理情境并不陌生,为导体切割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