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77238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教学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多媒体教学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多媒体教学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多媒体教学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多媒体教学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媒体教学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教学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媒体教学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合肥市第十一中学唐长应2007年在合肥市第三届“教坛新星”教学比赛中,我执教的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课,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由于是竞赛课,课前我们准备的时间只有一个晚上,而且在之前的整个下午我们都在进行教学业务的考试,可以说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来备这一节课的。晚上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在思考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框题的内容。对我来说,当时我带的是高三的课,文化生活这门课我还未上过,因此也未有深入研究,所以更多的时间我在从宏观角度研究这门课的性质与教育目标。在很长时间思索之后,我把文化生活教学目的总结为一句话: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即文明其精神。正是在这样的

2、理念下,我很快梳理了教学内容,写出了教学设计。从教学设计思想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突破,到教学过程的设计(情境导入、问题引发、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课堂高潮、自由发言、形成理念),都相当的顺利,教学课件做起来也相当的顺手,这无疑增加了上好这节课的信心。第二天上课的情形也如我想象一样,比较顺利地把课上完了。课堂导入从古诗望月怀远赏析,引导学生由明月联想到中秋,进而思考中秋节的由来。由于学生比较熟悉中秋节,回答起问题来,也比较顺利。紧接着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徽派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思考传统建筑,安徽黄梅戏的唱段女驸马引发学生讨论传统文艺的保护与发展,进一步拓宽

3、学生的视野,从“大同思想”的发展看传统思想的价值所在在自由讨论、合作学习后,由学生代表归纳出学习内容。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再过渡到课堂研讨传统文化在今天,学生在我的引发下,归纳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并能结合“和”、“合”的思想分析出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教学自然地进入预设的课堂辩论环节: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在辩论中,学生较为容易地得出结论: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

4、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在多媒体的歌声春江花月夜中流畅地结束本课。当我走下讲台,与听课的老师致谢后,心里颇为自得地离开比赛现场。回来的路上,我仍沉浸在满意之中,但隐隐约约有一丝的不安。当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以后,我开始回想本节课的始终,便有种惶恐的感觉。从教学流程上看,我的课比较顺畅,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似乎有点太“流畅”,完全按照我的预设进行,好象整堂课“生成”的东西太少。学生们也好象在配合我的表演一样,虽在参与,但激情不够。我和学生们好象是都在共同完成一件任务一样。比赛结果十天后公布,我的课堂教学获得本次“教坛新星”二等奖。教研员卢庆生老师一语中的:“课堂上真

5、实的动态生成以及教师应对课堂事件的能力,才是教师们最想从公开课上得到启示的地方”。正是这句话让我开始反思:多媒体教学时代,如何关注动态生成,让政治课堂焕发生命力。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力一文中说:“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我们的学生是一群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带着自己的思想、知识、经验、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多变和复杂性。因此,课堂教学要关注动态生成,关注动态生成的有效性。一、弹性预设,为动态生成留足时间和空

6、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做出周密的策划,预先设立明确而适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等等。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会成功的,但这种预设同时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而我在本次教学中预设是全面的,但缺乏弹性。结合本人的总结,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首先要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将“三维”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进行整体布局和设计。树立目标意识,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会技能,更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三维的发展)。例如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课,就应考虑如何通过教与学,使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7、,从现实生活中思考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继承者和享用者。其次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以及心理等因素,要给各种不确定因素留下足够的空间,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用生动、新颖的材料,真实的事例来吸引学生。事例和材料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听,可以想,能够说,便于做!而“中秋”的话题略显陈旧,学生的话语容易激发,但缺乏新颖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不够。如果从“中秋节”的由来入题,让学生去探究中秋节如何寄托着人们的合聚思想。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又有一定的探究

8、意义,容易激起学生的思想情感。或者从“2006年5月20日,庐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题展开课堂教学。第三要思考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行为,充分显示自身教学的优势、个性和创造性。由于自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于自身的教学行为反思不够深入,更多的停留在“灌输”层面上,自己往往讲的很精彩,课堂环节也流畅自如,却全然不了解学生的感受。在新的课堂,如何整合自身的优势,发挥创造性,值得我们深思。例如本次课第一个问题“传统文化面面观”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思考、归纳,教师只是引导、点拨、设疑、小结,我想效果可能更好。而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时则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善于归

9、纳、总结与思辩去培养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的方法。二、平等对话,开放过程,为动态生成提供平台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让学生在活动说真话、表真情,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将学生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都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动态生成”得以实现。课堂教学中不仅有森林,眼观全体;更有树木,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由于差异的客观存在,就应用区别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应围绕学生的主体性来安排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要努力的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要与学生保持观念平等、人格平等,尽量保护学生的创新灵性;同时要给学生平等的话语权,给

10、学生充分的时间发表意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允许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过程的开放,开放也许会影响到教学进度或教学任务,但它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我的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学生回答问题较为积极,但学生的思路缺乏创造性,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我设计的问题直接相关。如何做到在教学中能够从学生各自的特长出发,让他们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并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实务真的态度和创新精神,还有待于我进一步探索与总结。三、敏捷捕捉学生资源,注重“引导升华”在动态生成

11、过程中,学生灵机一动、节外生枝、别出心裁,甚至是所犯的错误等,都可能催生出一个个活生生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生成带来新的可能。因此,教师要着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用心捕捉学习活动中利于学生发展的鲜活的资源;要努力倾听与发现,根据课堂实际需要调整教学,让学生瞬时出现的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等,进入课堂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具有两重性:一是偏离目标而有价值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二是面对学生积极意义的生成,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通过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生成课堂教学的亮点。我教学的班级是合肥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理科班,由于是竞赛课,课前是不知道学生情况的

12、。在竞赛教学中,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紧张情绪,这种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我的现场调控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如何根据课堂实际需要调整教学,让学生瞬时出现的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等,进入课堂教学内容,促进课堂高潮迭起,体现自己的教学艺术性,我仍需强化。四、积累实践智慧,为动态生成构建良好的内部环境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智慧和教学水平,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教师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刻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积累经验。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即席创作”,教师必须具有教学机智,教师要积极地向教育专家、学科专家和同事学习,也要学会向自己自己、向自己的教学学习。最后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竞赛课谈谈自

13、己的认识:第一,要把竞赛课定位在“课”上而非“竞赛”上,参赛者应有平常心,要在“课”上做文章,而不是在“竞赛”上做文章。把竞赛课回归到真实的日常教学上来,拉近竞赛课与常态课的距离,体现竞赛课的教学价值,不能只看比赛结果。第二,要把竞赛课定位在课例研究上,竞赛课是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和形式,要积极发挥竞赛课的研究价值,通过竞赛课推动教师基于专业对话和学术批评的交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体现竞赛课的研究价值,不能只比赛不研究。第三,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竞赛课,授课教师要把竞赛课看成学习、研究的过程,看成是自我锻炼、自我实现和自身专业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体现竞赛课的发展价值,教师应参与意识,让比赛更好教学的发展。“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程,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面对新课程,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其中的内涵。新课程将带给教师和学生留出了更多的空间,重视课堂教学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理应成教师的自觉追求。关注课堂上真实的动态生成,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真正获得全面发展,教师的生命价值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得以体现,教与学才能真正的和谐统一,政治课也就真正实现和谐发展。诚然我的认识还十分粗浅,有待于提升,但教学的无穷魅力将牵引着我将努力去探索,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是我的追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