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770976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总 学 时:48 讲课学时:40 实践学时:8总 学 分: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必修考核方式:考试适用对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先修课程:行政管理学、社会学参考教材:水延凯编著,社会调查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4版。吴增基主编,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第3版。二、课程设置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理解社会调查的基本任务和不同调查阶段的具体任务,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数据的统计分

2、析和调查报告的撰写,具备运用科学的抽样调查方法以及访谈、观察、文献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调查资料,认识和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支撑人才培养规格中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的业务培养要求的实现。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学时分配知识单元一:社会调查概述 (4 学时)知识点1:社会调查概念、特点、任务与作用 重点:社会调查的概念、任务 难点:社会调查的作用 学生了解社会现象的特点,掌握社会调查的概念、任务主要内容:社会调查的定义、社会调查的特点、任务与作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研讨知识点2:社会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体系 难点:社会调查的基本原则学生理解社会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体系 主要内容:社会调查的

3、基本原则;社会调查的三个层次的方法论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自学、讲授、研讨知识点3:社会调查的产生发展过程 重点:现代社会调查的特点 难点: 古代社会调查的特点学生了解古代社会调查的发端,理解特点,掌握现代社会调查发展标志及趋势主要内容:古代社会调查的发端;近代社会调查方法的形成;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兴起;我国社会调查的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自学、讲授、研讨知识单元二:社会调查的模式、程序和类型 ( 10 学时)知识点1:社会调查的基本模式和程序 重点:社会调查的程序 难点: 社会调查的基本模式 学生掌握三种基本模式和程序主要内容:社会调查的三种基本模式;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的基

4、本任务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研讨、案例分析知识点2: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 重点:随机抽样方法的应用 难点:随机抽样方法的应用 学生了解调查类型的划分方法,理解各调查类型的优缺点,掌握抽样方法的应用 主要内容:社会调查类型的划分方法;普遍调查的含义、特点、注意事项及优缺点;抽样调查的含义、特点、抽样方法、抽样调查的程序及优缺点;典型调查的含义、特点、适用及优缺点;个案调查含义、特点、应用范围、步骤及优缺点教学方法和手段:自学、讲授、研讨、案例分析知识单元三:社会调查的准备与设计 ( 6 学时 )知识点1:选择调查课题与初步探索 重点:选题的原则 难点:选题的原则 学生了解调查课题的类型,探索方法,

5、理解选题的原则,掌握选题方法主要内容:调查课题的含义、分类;选题的基本原则与注意的问题;初步探索的作用与方法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研讨、案例分析知识点2:提出研究假设与调查课题的操作化 重点:研究假设的操作化 难点:研究假设的操作化 学生了解假设的作用,理解假设的特点,掌握操作化的方法主要内容:研究假设表达方式、基本类型;研究假设的作用和形成途径,明确概念与操作化;假设的操作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研讨、案例分析、设计操作知识点3:社会调查研究方案设计 重点: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内容构成 难点: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设计 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调查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设计原则;

6、调查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研讨、案例分析知识单元四:社会测量 ( 4 学时)知识点1:社会测量的尺度 重点:测量尺度 难点:四种尺度的区分主要内容:社会测量的概念、要素及特点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的含义及特征教学方法和手段:自学、讲授、研讨知识点2: 社会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重点:社会测量的信度类型和效度类型 难点:社会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的关系学生了解信度、效度的含义,理解影响信度和效度的因素,掌握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主要内容:信度的定义、类型;效度的定义、类型;信度和效度的关系;影响信度和效度的因素。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研讨、案例分析知识点3:社会测量的指标

7、重点:社会测量的指标的类型 难点:指标体系的建立 学生了解指标的作用,理解设计原则与方法,掌握种类主要内容:测量指标的种类、设计原则及方法;社会指标的类型与作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研讨、案例分析、设计实践知识单元五: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 ( 8 学时 )知识点1:文献调查法 重点:文献法的评价 难点:文献法的适用范围 学生了解当代文献的特点,理解适用范围,掌握文献资料的收集方法和评价主要内容:当代文献的特点;文献法的适用范围;文献资料的收集方法;文献法的评价教学方法和手段:自学、讲授、研讨、案例分析、课后实践知识点2:观察法 重点:观察法的评价 难点:观察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学生了解观察

8、法的原则,理解程序,掌握观察误差的产生原因、对策及评价主要内容:观察法类型;观察的原则;观察法的实施程序;观察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对策;观察法的评价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研讨、案例分析、设计实践知识点3: 访谈法 重点:访谈法的程序与技巧 难点:访谈的程序与技巧 学生了解访谈法的特点、类型,理解适用范围,掌握访谈的程序与技巧及评价主要内容访谈法的特点、类型、;访谈的程序与技巧及评价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研讨、课后实践知识点4:问卷调查法 重点:问卷的设计 难点: 问卷的设计 学生了解问卷法的含义及特点,理解问卷法的适用范围,掌握问卷设计的知识 主要内容:问卷法的含义及特点;问卷法的适用范围;问卷设

9、计的原则与步骤;题型及答案的设计;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研讨、案例分析、设计实践知识单元六: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 (4 学时 )知识点1: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录入 重点:录入转换清理的方法 难点:录入转换清理的方法 学生了解资料的审核、复查的方法,掌握录入转换清理的方法主要内容:资料的审核;资料的复查,问卷资料转换;数据录入;有效范围清理和逻辑一致性清理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研讨、案例分析知识点2:统计表与统计图 重点: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作 难点: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作 学生掌握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作主要内容:统计表的构成与制作;统计图表的制作。教学方法和手段

10、:讲授、研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知识点3:资料的单变量统计分析 重点:集中趋势分析与离散趋势分析 难点:假设检验 学生理解频数分布与频率分布,掌握集中趋势分析与离散趋势分析主要内容:频数分布与频率分布;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研讨、案例分析知识单元七: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 (4 学时 )知识点1:调查报告的内容与结构 重点:标题、前言、主体、结尾和附录的写法 难点:主体的写法学生了解调查报告的含义,理解特点、种类与作用,掌握标题、前言、主体、结尾和附录的写法。主要内容:调查报告的含义、特点、种类与作用,标题、前言、主体、结尾和附录的写法。教学方法和手

11、段:讲授、研讨、案例分析知识点2:调查报告的写作 重点:撰写调查报告 难点:撰写调查报告 学生了解提炼和确定主题的方法,掌握撰写调查报告主要内容:提炼和确定主题,选择材料;拟定提纲;撰写调查报告;修改调查报告。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研讨、案例分析、写作指导综合训练项目一 (2学时)目的和要求:设计规范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内容全面,规划合理,方法得当。成果形式: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综合训练项目二 (2学时)目的和要求:掌握调查问卷的结构和设计方法,设计规范深入的调查问卷。成果形式:社会调查问卷综合训练项目三 (2学时) 目的和要求:能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制作统计图或统计表成果形式:调查数

12、据统计表或统计图综合训练项目四 (2学时) 目的和要求:掌握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写法,写作规范的调查报告,并对调查所获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成果形式:社会调查报告四、其它教学环节实践环节目的和要求:实践环节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了,要求学生按照综合训练项目的要求,完成各阶段的成果,最终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小组调查数据的整理、录入、清理、转换与统计分析,能熟练进行频数与频率、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区间估计、假设检验分析,能制作统计图与统计表应用于调查报告中。五、成绩构成和评价方法1.总成绩=平时成绩(满分50分)+期末考试成绩(满分100分*50%)2.平时成绩评价方法: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课堂综合表现、综合训练项目。(1)课堂出勤考核6分;(2)课堂综合表现4分,包括课堂纪律、迟到早退、课堂发言情况;(3)4个综合训练项目每个10分,共40分,按照项目成果分别打分。3.期末考试卷面满分100分,折合为50%,考核内容覆盖教学大纲70%以上,体现知识应用、综合能力评价占60%以上。 教学大纲撰写人:陈洪侠 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