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自旋实验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770410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自旋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电子自旋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电子自旋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自旋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自旋实验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电子自旋的概念首先由 Pauli 于 1924 年提出,1925 年 S.A.Goudsmit 与 G.Uhlenbeek 利用 这个概念解释某些光谱的精细结构。近代观测核自旋共振技术,随后用它去观察电子自旋。 本实验目的是观察电子自选共振现象,测量DPPH中电子的g因数。【原理】(一) 电子的轨道磁矩与自旋磁矩由原子物理可知,对于原子中电子的轨道运动,与它相应的轨道磁矩M 1为M l= epi/2mll e式中p为电子轨道运动的角动量,e为电子电荷,m为电子质量,其轨道磁矩方向与轨道角 le动量的方向相反,数值大小分别为p = (l(l+l)0.5*h m = (l(l+l)0.5*

2、eh/2mlle原子中电子除轨道运动外还存在自旋运动。根据狄拉克提出的电子的相对论性波动方程,电 子自旋运动的量子数为S= 1/2,自选运动角动量p与自旋磁矩MssM =ep/mss e其数值大小分别为p = (s(s+l)0.5*h m = (s(s+l)0.5*eh/msse比较上式可知,自旋运动电子磁矩与角动量之间的比值是轨道运动磁矩与角动量之间比值的 二倍。原子中电子的轨道磁矩与自旋磁矩合成原子的总磁矩。对于单电子原子总磁矩M)与角动量 p之间有JjM j=-gepj/2meg = 1 + (j(j+1)-l(l+1)+s(s+1)/2j(j+1)j j eg称为朗德g因数。对于单纯轨

3、道运动g = 1,对于单纯自旋运动g = 2。引入回磁比丫,M . =-Y p.Y =-ge/2mjje在外磁场中,M和p的空间去向是量子化的。p在外磁场方向上的投影为. . .p = mh m = ., .-1, -. z相应的磁矩M .在外磁场方向上的投影为M = Y mh = mguzBU称为波尔磁子,电子的磁矩通常都用玻尔磁子U作单位来量度。 BBM = 9.274009*10-24J/T h = 6.626068*10-34 J SB(二) 电子顺磁共振既然总磁矩uj的空间取向是量子化的,磁矩与外磁场B的相互作用也是不连续的,其 能量为E=-u *B=mgu B.B不同量子数m所对应

4、的状态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各磁能级是等距分裂的,两磁能级之 间的能量差为E=y hB当垂直于磁场B的平面上同时存在一个交变的电磁场Bi,且其角频率W满足E=h3即W =Y B时,电子在相邻的磁能级之间将发生磁偶极共振跃迁。从上面分析可知,这种共振跃迁现象 只能发生在原子的固有磁矩不为零的的顺磁材料当中,称为电子顺磁共振。(三) 电子顺磁共振研究的对象对于许多原子来说,其基态JHO,有固有磁矩,能观察到顺磁共振现象,但是当原子 结合成分子和固体时,却很难找到JHO的电子状态,这是因为具有惰性气体结构的离子晶 体以及靠电子配对耦合成的共价键晶体都形成饱和的满壳层电子结构而没有固有磁矩。另外 在

5、分子和固体中,电子轨道运动的角动量通常是淬灭的,即作一级近似时Pj=O。这是因为收 到原子外部电荷的作用,使电子轨道发生进动, L 的平均值为 0,所以分子和固体中的磁矩 主要是顺磁矩的贡献。股电子顺磁共振又称电子顺磁共振。根据pauli原理,一个电子轨道 至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所以如果所有的电子都已成对的填满了电子,他们的自 旋磁矩完全抵消,这时没有固有的磁矩,我们常见的化合物都属于这个情形。电子自旋共振 不能研究上述逆磁性的化合物,它只能研究具有未成对的电子的特殊化合物。(四)电子自旋共振与核磁共振的比较 关于核磁共振实验基本规律的讨论对于电子共振自旋也适用 于电子磁矩比核磁矩大

6、三 个数量级。在同样磁场强度下,电子赛曼能级之间的间距比之核赛曼能级的间距要大得多 根据玻尔兹曼分布律,上下能级间的粒子数的差额也大得多,所以电子自旋共振的信号比之 核磁共振的信号要大得多。【实验装置】NMRWZV1实验仪器核磁共振实殓装気原理图SOEkJ1/【实验步骤】1. 连接系统,将可变衰减器顺时针旋至最大,开启系统中各仪器的电源预热20分钟。2. 描绘输出电流与磁场强度的曲线。“磁场”调节到最低,“扫场”调节到最大,按下“检 波”按钮,此时磁共振仪处于检波状态。先确定磁共振实验仪输出电流与磁场强度H的数值 关系曲线:把特斯拉计的探头固定于磁铁中央,从小到大调节“磁场”旋钮,记录一组电流

7、 与斯特拉计对应数值,注意读数的单位是T, 1T=1O4高斯,将该数值描绘成曲线,在进行 微波顺磁共振实验时,根据电流可得到磁场强度H的数值。3. 信号源工作于“等幅”工作状态,调节可变衰减器和检波灵敏度旋钮使菜振实验仪的调 谐电表批示占满度的 2/3。4. 用波长表测微波信号的频率,要按下“扫场”,本实验系统的工作频率应是 9370MHZ, 先旋转波长表的测微头,找到电表的跌落点,根据“波长频率刻度对照表”找出 9370MHZ 对应的波长表读数,然后慢慢耐心调节信号源的振荡频率调节秆,使其工作频率为9370MHZ。 这一步一定要认真做好!为了避免波长表的吸收对实验的影响,在测完频率后要将波长

8、表刻 度旋开谐振点。5. 按下“检波”,一定要调节磁场为零。为使样品谐振腔对微波信号谐振,一定要细心调节 样品谐振腔的可调终端的活塞,使调谐电表的指示为最小。为了提高系统的灵敏度,可减小 可变衰减器的衰减量,使调节电表显示尽可能提高。然后调节魔T两支臂中所接样品谐腔上 的活塞和单螺匹配器,使调揩电表尽可能向小的方向变化。6按下“扫场”顺时针调节磁场电流,当电流达到1.71.9A之间时,示波器上出现电子 共振信号。示波器调到x-y档,X轴的灵敏度为25V/DIV, Y轴的灵敏度为12V/DIV 之间。如果共振波形峰值较小或示波器图形欠佳,可采用说明书是第9、10 页的几种方法调 整。在调节过程中

9、一定要很认真细心耐心,多次反复,才能调整出稳定清晰的波形!7读出共振仪的电流值,根据磁共振实验仪输出电流与磁场强度H的数值的关系的曲线,确 定共振时的磁场强度,根据实验时测定的频率,代入电子自旋共振条件的公式,计算出电子 g 因子。【实验数据】电压:10.6V 产生波:3.894mm波长表:9385MHz, 7,985mm单峰双峰单峰电流(A)1.8301.9131.997磁场(mT)309.3347.3358.2【实验结果】计算 g 因子取两条分裂谱线是的磁场B,B=347.3T,又已知微波的圆频率W =9385MHz,查阅资料,电子 的荷质比 1.758X 10llC/kg。根据公式:W =Y By =ge/2m= 2n p g/hBB可以求得 g= hy /p B = 1.955B【实验分析】 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产生电子自旋共振。能够产生电子自旋共振的物质必须有未成对的电子 这样固有磁矩才不为零,才能产生电子自旋共振。在实验过程很难精确控制磁场的大小,因此我们在一个固定的磁场上再加一个交变磁场,使 发生电子自旋共振时所需的磁场能够在这个范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