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防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769570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防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防治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指由于肌肉的猛烈收缩或被动牵伸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限度,而引起的肌肉组织损伤。()主动用力拉伤:(如跳远时小腿后群肌拉伤;起跑时大腿后群肌拉伤等)(2)被动拉伤:(如跨栏运动时大腿后群肌拉伤;压腿时大腿后群肌拉伤等)肌肉拉伤的好发部位:肌腹、肌腹与肌腱交界处、肌腱的起止点。慢性损伤如:末端病、肌腱腱围炎、肌腹部劳损等。(1)症状与体征有明显的受伤史、疼痛、肿胀(严重者皮下瘀血)、压痛、肌肉收缩试验阳性(严重者肌肉收缩畸形,如部分断裂伤处凹陷;肌腹完全断裂“双驼峰”畸形;一端短裂“球状”畸形.)、功能障碍.(2)处理(1)肌肉微细损伤或少量肌纤维短

2、裂时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疼痛严重者,可口服止痛药。24小时后,外敷新伤药、痛点注射、理疗或按摩等.(2)肌纤维大部分断裂或肌肉完全断裂者,经处理后,尽快送往医院处理。(3)预防1、要作好准备活动。2、加强易伤部位的锻炼。3、运动负荷要合理、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关节韧带拉伤关节韧带拉伤:是指在间接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范围的活动而引起的关节韧带损伤.2.1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2。1。1病因与损伤机制膝关节突然内翻所致(即膝关节屈曲30150,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与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2.2临床表现膝内侧疼痛(局部压痛明显)膝内侧红肿、(2天后)瘀血。屈伸活动受限(半腱肌、半

3、膜肌保护性痉挛)若内侧韧带完全断裂,则关节间隙增宽和小腿异常外展。21。3处理冷敷、加压包扎。若侧副韧带完全断裂须夹板固定。2448小时后,外敷新伤药;痛点注射。按摩、理疗(3天后)、针灸等。及早进行功能锻炼若韧带完全断裂者,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手术缝合.预防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性练习。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避免犯规与粗野动作。.2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2.2。1病因与损伤机制地面不平、身体失去平衡、着地时踩到别人脚上等,使足突然内翻所致.22.临床表现有受伤史疼痛(压痛明显)肿胀和皮下瘀血出现跛行或功能丧失。若韧带完全断裂,则关节间距增宽,出现超常内翻。2.3处理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248小时后

4、,外敷新伤药.按摩、针灸、理疗、痛点注射。及早进行功能锻炼.若韧带完全短裂,经冷敷加压包扎后及时送医院手术治疗.224预防准备活动要充分。加强足部力量及踝关节的稳定性与协调性的练习。完善场地设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3.1损伤机制(1)肌肉牵扯学说由于长期进行跑、跳类运动使屈拇、屈趾肌、胫骨后肌及腓骨等反复收缩不断地牵扯胫腓骨上的骨膜,导致骨膜与和骨的正常关系遭到破坏,从而出现骨膜松弛、瘀血、水肿等病理性改变。(2)应力学说由于身体的重力线与胫骨中线轴线不重叠,致使身体的重力和支撑面的反作用力使胫骨的凸面处受拉力最大,从而使骨膜松弛、瘀血、水肿等病理性改变.32症状与体征(1

5、)疼痛:疼痛多隐痛或牵扯痛,严重者出现刺痛或烧灼感,个别有夜间痛.疼痛部位为胫骨内侧中下段及腓骨外侧缘下段.()肿胀:急性期出现凹陷水肿 .(3)压痛:局部骨面上有压痛,并可触摸到硬块压之锐痛(晚期)。处理(1)早期症状较轻者:减少下肢的跑跳练习。局部热敷和外周按摩.弹力绷带包扎患部,并抬高患肢。(2)症状严重者:停止跑跳练习。弹力绷带包扎,并抬高患肢。中药外敷、按摩、针灸、理疗等3。4预防(1)合理安排运动量,注意改进训练方法。()避免在坚硬的地面上过多进行跑跳练习。()要及时消除小腿部的肌肉疲劳. 4膝关节半月板损伤4.1损伤机制(1)膝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时,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6、,关节不稳。此时,如果大腿或小腿处于内外翻位,再突然旋转并伸直(屈曲)膝关节,易引起半月板损伤。(2)膝关节突然猛力过伸及国绳肌肌腱前后断裂,也可引起半月板前角或边缘的分离。4。2临床表现(1)有明显的受伤史(2)疼痛:由于滑膜受牵扯而疼痛,若半月板损伤没有牵扯滑膜则疼痛不明显。()压痛:关节间隙内侧或外侧疼痛。(4)肿胀:早期有积血和积液,慢性期有常有少量积液。(5)响声()绞锁(7)严重者骨四头肌萎缩4。3处理:(1)急性损伤(2)控制伤部活动,避免加重损伤。()肿胀明显者,可通过穿刺法抽取积血与积液。(4)采用石膏或夹板于膝关节微曲位固定2-3周。(5)加强骨四头肌的功能锻炼。(6)解除

7、固定后,可采用按摩、针灸、理疗和中药外敷等疗法.4预防:(1)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2)合理安排局部的负荷量(3)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敏性。(4)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脑震荡。1损伤机制:头部受到暴力作用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震荡而出现一时性的意识和功能障碍,且多无明显的解剖病理改变。5.2临床表现:(1)精神恍惚或意识丧失(时间:数秒或30分钟不等)(2)呼吸表浅、脉率缓慢、肌肉松弛、瞳孔扩大但左右对称、神经反射减弱。(3)清醒后,短时间内反应迟钝,出现“逆行性健忘”。此外伴有头痛、头晕、恶心或呕吐等症状。.3处理:(1)使伤员安静平卧,头部冷敷,并注意保暖.(2)昏迷者,刺激人中、内关、

8、涌泉、等穴位,呼吸障碍者进行人工呼吸。(3)昏迷超过分钟,瞳孔扩大且不对称,耳、鼻、口出血及眼球青紫,清醒后有剧烈疼痛、喷射式呕吐或再次出现昏迷者,说明脑组织损伤或继发颅内压增高,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4)患者清醒仍需卧床休息,直到头痛、恶心等症状完全消失.以免引起后遗症(5)伤员康复后,可用闭目举臂单足站立平衡试验来判断能否参加体育活动。预防:注意纠正错误动作,提高保护与自我保护能力,遵守体育比赛规则.二、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一)思想因素1、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2、运动中存在急躁或畏难心理。、缺乏体育道德。(二)运动水平不够1、机体的运动能力不能满足运动的要求.(身体素质差)2、专

9、项技术水平不高。(技术动作有缺点或错误)3、心理素质不高(三)运动负荷安排1、局部运动负荷长期过大、一次运动量过大或连续大运动负荷训练(四)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1、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2、准备活动的量过大。、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的内容结合的不当.4、准备活动与正式运动的时间间隔过长。(五)身体功能状态不良1、睡眠或休息不好。2、患病或伤病初愈。3、过度疲劳.(六)教学、训练或比赛的组织安排不当1、不遵守体育卫生原则.(循序渐进、区别对待)2、教师负责的学生过多。3、缺少保护和自我保护。、比赛方面的缺点: ()允许带伤比赛。(2)比赛的时间和地点随意更改。(3)比赛的日程安排不当。(七)

10、场地设备和气候不良三、锻炼或运动后肌肉酸痛的防治许多人参加锻炼后发现,肌肉酸痛往往不是锻炼后即刻出现,而是在第二或第三天出现,持续2天后才逐渐缓解。如果说,肌肉酸痛是由于运动时乳酸积累所致,那么,应该在运动时或运动后即刻达到高峰,怎么会在第二天以后才出现呢?这种肌肉酸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应怎样减轻或防止呢?这种一般在锻炼后24小时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锻炼后27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的疼痛基本消失。除酸痛外,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疼,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任何骨骼肌在激烈运动后均可发生延迟性肌肉酸痛,尤其长距离跑后更易出现。在炎热夏天进行极量运动后,除

11、肌肉疼痛外,还可出现脱水、低钙、低蛋白等症状。这种肌肉酸痛的确切原因还未完全清楚。 大多数专家赞同其原因为:1、肌肉的张力和弹性的急剧增加,可引起肌肉结构成分的物理性损伤。 2、新陈代谢的增加,代谢废物对组织的毒性增加。 3、肌肉的神经调节发生改变,使肌肉发生痉挛而致疼。 应怎样防治? 1、锻炼安排要合理.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原先出现的肌肉酸痛症的运动量,就较少出现症状了。并且表现有特异性。例如下坡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能减轻下坡锻炼带来的肌肉酸痛症。 2、局部温热和涂擦药物。锻炼后用温热水泡洗可减轻肌肉酸痛。局部涂擦油剂、糊剂或按摩擦剂也可减轻疼痛。3、牵伸肌肉的运动可减轻酸疼.牵伸肌肉可加速肌

12、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缓解,有助于紧张肌肉的恢复.这种肌肉牵伸练习也为预防锻炼时的拉伤打下基础。 、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做得充分和整理运动做得合理有助于防止或减轻肌肉酸痛。需要说明的是,在校园内、外不管发生何种程度的损伤,对于学校和学生的家庭都是不希望出现的,但我们也坚决反对以伤害事故为借口,回避或放弃那些危险性稍高些的运动项目的教学现象.那样不仅使学生失去了一些身体锻炼和品质培养的机会,也违背了我们所倡导的教育要面向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理念。只有怎样做好事前的防范意识,提高保护能力和发生损伤后正确的对待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和体育教育的指导者要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运动造成伤害的

13、本质,消除损伤对心理上的影响,防止走入对体育锻炼理解的误区.四、以下列举几种常见运动损伤及处理方法:1网球肘 不单是网球运动可引发“网球肘”,打羽毛球、乒乓球及家务劳动亦可致病。会感到手肘外侧疼痛,手握力减少及用力较差,打反手球时显得非常困难,主要是因肌肉肌腱点处发炎所致。运动后急性期疼痛应予冰敷,口服、外用消炎止痛药。慢性炎症可以理疗及使用护肘托等。 2肩周肌腱劳损 受伤的原因主要是重复的超负荷动作使肩周的肌腱、肌肉反复受到刺激而受损,患处会发炎肿痛,活动时加剧.肩周肌腱受损可急性损伤、慢性劳损及肌腱撕裂。典型病症是打球后出现肩局部肌肉肿痛现象以及将手臂慢慢抬高时感到痛楚甚至困难,如肌腱撕裂

14、会感到软弱无力。伤后急性期应予冰敷,肩关节多休息并减少活动量。病症反复及伤情严重者须就医。 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韧带对稳定关节十分重要。扭伤及运动中碰撞易引起韧带撕裂,出现关节不稳、活动后肿痛等症状。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的两块软骨垫,是人体的避震器。半月板伤后撕裂可出现关节响声,深蹲时疼痛。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后如未及时发现,继续活动时极易反复受伤,引起创伤性滑膜炎、关节软骨磨损,导致关节提早退化。4骨折 骨折常见的有两种。一类是没有伤口、皮肉不破损,称闭合性骨折;另一类是骨的尖端穿透皮肉,称开放性骨折。对开放性骨折,不能用手回纳、揉搓或按摩,否则易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患处作包扎

15、,止血后,再用平木板固定,急送医院治疗.骨折在上肢者,可将关节固定在躯干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于对侧肢体上并急送医院诊治。5肌肉痉挛抽筋是肌肉遇寒冷刺激、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过度劳累所引起的过度收缩所致,在一些长时间的运动或游泳中最为常见,热身运动没有准备充分的时候也容易出现抽筋现象.发生抽筋时,肌肉坚硬、疼痛难耐,往往无法立刻缓解,处理不当时会造成肌肉的损伤.6肌肉损伤 肌肉损伤除由直接外力作用引起肌肉挫伤外,主要是间接外力作用下使肌肉发生拉伤。肌肉拉伤后,伤处疼痛、肿胀、压痛或痉挛,触之发硬。受伤的肌肉做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的动作时,疼痛加重。7腹部刺痛 侧腹痛主要发生在停止运动一段时间,重新开始接受运动训练的初期,或偶尔参加身体活动的人。一般认为,侧腹痛是因为呼吸肌在运动时血流不足而形成的缺氧性疼痛。饭后马上剧烈运动或是肠内积气也可能造成侧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