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适龄妇女就业状况深度调查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76793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适龄妇女就业状况深度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成都适龄妇女就业状况深度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成都适龄妇女就业状况深度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成都适龄妇女就业状况深度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成都适龄妇女就业状况深度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适龄妇女就业状况深度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适龄妇女就业状况深度调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成都市适龄妇女就业状况深度调查成都市妇联就业部为了掌握成都市适龄妇女就业基本情况,保障妇女劳动权益,针对性地提出适龄妇女体面就业、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的对策和建议,2011年4月至5月,市人社局与市妇联联合组成调研组,采取座谈访问和抽样调查的形式,开展了成都市适龄妇女就业情况调查。调查覆盖全市20个区(市)县,涉及人口规模在2万人以上的乡镇(街道)、社区27个,涉及被调查人口129万人、被调查女性劳动力35.33万人,切实掌握了全市适龄妇女就业的客观实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女性人口状况及适龄女性就业特征(一)全市人口及性别构成成都市历年来男女人口比根据成都市统计

2、局公布的成都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总人口为1404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十年增加280.3万人,累计增幅为24.93%,年均增幅为2.25%),其中女性人口为690.9万人,占总人口的49.18%,男女人口性别比为103.33,较低于四川省男女性别比(2009年四川省的男女人口性别比为106.8)。(二)全市女性劳动参与率和登记失业率情况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在经济活动人口中,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为96.89%,略低于男性0.39个百分点(男性的劳动参与率为97.28%);在就业人口中,女性占47.24%,男性占52.76%;在正在工作的经济人口中,女性的周平

3、均工作时间为40.5小时,男性的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3.3小时,二者相差2.8小时。根据国家统计局成都城调队和西南财大联合开展的我市2010年下半年调查失业率的调查统计,全市女性居民的调查失业率为6.08,与全市城镇居民调查失业率5.31相比高出0.63个百分点,高出男性居民约1.5个百分点。(三)适龄妇女就业特征分析2010年末,全市从业人员数为752.78万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市女性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49.39%,男性劳动力与女性劳动力性别比为102.45,全市新增劳动力中(含城镇新增和农村新增),女性劳动力占39.55%。据此测算,目前,全市女性从业人员规模在372万人左右,2010年新

4、增女性劳动力约11万人。全市女性劳动力以在本地就业为主,占71.31%,仅有11.64%的女性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在本地就业的女性劳动力中,在产业选择方面以从事第三产业为主,占48.43%,从事第一产业的占24.09%,从事第二产业的占27.48%。在行业选择方面,从事餐饮服务业和在家务农是女性劳动力最主要的行业选择,分别占23.23%和22.77%,其次为生产制造业和建筑业,比重分别为19.23%和6.25%。全市女性劳动力的从业选择有明显的区域差别。在我市主城区、近郊区县(例如温江区、新都县)以及以旅游产业为主的都江堰市,从事第三产业的女性劳动力较多,占本地就业的女性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分别为

5、:主城区在70%左右及以上、温江区为77.31%,都江堰市为73.6%。我市蒲江县、彭州市、龙泉驿区和崇州市,结合本地茶产业、蔬菜产业、水果种植等主导产业特点,在家务农的女性劳动力比重均超过50%,其中蒲江县为69.34%,彭州市为66.15%。 全市女性劳动力就近就业的特征尤为突出,居家就业正在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根据市妇联的调查:我市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以非技术性职业为主,占被调查者的42%;以居家附近的地点为主,在本村(社区)就业的比例高达67%,本乡镇内就业占16.6%,两者合计达到83.6%。农村妇女就业以所在乡镇为中心区域,就业地点距离居家的距离控制在3-5公里的范围内,5公里以内的

6、就业者占79%。在本地就业的女性劳动力中,有17.75%的女性劳动力选择了通过在家里(为主)完成工作、获得收入的灵活就业形式,居家就业正在成为我市适龄妇女增加收入的新的就业渠道。(四)女性劳动力参加和享受社会保障情况2010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48.01万人(其中女性198.11万人,占56.9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71.73万人(其中女性220.39万人,占59.29%),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7.38%,失业保险参保186.67万人(其中女性98.99万人,占53.03%),工伤保险参保179.78万人(其中女性100.69万人,占56.01%),生育保险参

7、保272.31万人(其中女性151.26万人,占55.55%)。2010年,核发失业保险待遇24万人次、累计1.28亿元(其中女性劳动力6775.58万元);办理工伤待遇支付1.8万人,拨付金额1.2亿元(其中女性劳动力享受6800人次,享受金额为5961.15万元)。(五)女性劳动力自主创业特征分析根据市妇联的调查显示:女性自主创业群体以城镇妇女为主,占81.4%,农村女性劳动力占18.6%。在城镇自主创业个体中,以被征地妇女为主,占54.8%,其次为下岗女工占23.5%,女大毕业生占9.0%,其他的占12.7%;在农村女性劳动力自主创业个体中,有51.3%的属于土地流转(土地被龙头企业租用

8、),有48.7%为传统女农民(详见下表)。成都市女性自主创业群体的身份特征身份构成比重(%)合计(%)城 镇土地被征用妇女54.881.4下岗女工23.5女大学生9其他12.7合计100农 村土地流转妇女51.318.6传统妇女48.7合计100女性创业群体具有年龄偏大、以初中以上文化水平为主的特点。调查显示自主创业者年龄以中年女性为主,主要集中在“3140”和“4150”两个阶段,占总样本的66.5%,30岁以下群体占29.1%,以新增劳动力和女大学生为主;在文化素质方面,女性自主创业群体以初中文化和高中文化为主,分别占38.1%和37.1%,大学文化占14.4%。自主性和照顾家庭是女性劳动

9、力选择自主创业的最主要原因。选择自主创业的最主要原因是自主性,占51.9%;其次是照顾家庭,占22.5%。由于九成以上自主创业妇女为已婚妇女,家务活较多,照顾家庭是这些女性的重要使命。不少自主创业女性的经营场地选择在社区市场或以家为经营场所,如茶馆、饭馆、小商店、缝补店、洗衣店等,一边干活一边照顾家庭,赚钱和做家务活两不误。(六)40岁以上女性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显示,全市女性劳动力中,40岁以上的女性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总数的17.4%,占全市女性劳动力总数的35.23%;离开成都市范围外出务工的女性劳动力中,40岁以上的占31.57%;在本地就业的女性劳动力中,40岁以上的占32.01%。由

10、此,40岁以上的女性劳动力在总规模的1/3权重,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的就业群体。二、适龄妇女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女性劳动力就业供需矛盾依然存在。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16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的统计调查,有64.8%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对男性的需求比重略高于女性。成都市的2010年下半年调查失业率数据显示,女性劳动力的失业率高于男性,劳动力参与率低于男性,这与目前男性较女性好就业的现象相吻合。特别是一些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女性基本上是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度较大。(二)传统观念的影响制约女性就业的主要障碍。由于女性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在现实社会中

11、女性就业相对男性仍然处于劣势,参与社会竞争的起点要比男性低。在谋求职业时,女性进入工作领域的障碍往往多于男性,性别歧视现象还广泛存在,甚至有着较高文化程度的女性也难以幸免。每年的高校大学生毕业中女大学生就业难就是最集中的体现。同时,失业女职工再就业压力也远远大于男性,加之由于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在生产劳动方面处于劣势,加剧了女性就业难和企业排斥女工的情况。(三)女性居家就业等灵活性就业人群的社会保障权益缺失。适龄妇女居家就业正在成为妇女灵活就业的重要形式,由劳动时间弹性化、劳动关系非正规化、劳动关系多重化,甚至没有劳动关系权利义务相对人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使得雇佣方很容易逃避社会保险责任,使女性

12、的职业安全和社会保障程度低于男性,造成了该就业群体社会保障权益的缺失。(四)女性自主创业群体面临资金短缺、销路不畅、招工难等问题。资金是女性自主创业群体面临的最大瓶颈,成为阻碍女性群体实现创业意愿和扩大经营规模的最主要问题。有28.7%认为面临资金问题,包括启动资金和扩大经营规模所需资金。其主要原因是融资困难,或者是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或者是创业贷款程序复杂。其次是产品销路问题。即使是一些深受群众喜爱的手工制品(棕编工艺品、蜀绣工艺品、草编工艺品、女红产品等),仍然受到市场销路的制约。有24.5%被调查者认为产品销路是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三是招工难问题。招工难是企业规模较大的创业者面临

13、的主要问题,有8.8%的被调查提到“招工难”这个问题,又主要表现为“熟工”或“技术工人”难找,用工成本太高,本地妇女难以接受加班、夜班等上岗要求。三、妇女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职业培训。对失业者进行技术培训,成为近年来国外失业治理的突出特点。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以便为劳动者充分就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国外实践证明:技术培训是帮助失业者再就业的重要途径。各国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对失业者进行再就业的技术培训,他们大力提倡“终生培训是保障终生就业”的新概念,非常重视对劳动力的培训和自培训工作,对不同对象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再就业能力。 (二)优化就业环境。建议

14、设立并实施妇女创业扶持专项资金。根据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人民银行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设立妇女创业扶持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扶持妇女创业者的自主创业。赋予妇联在组织、推进、实施妇女创业就业技能培训中承担一部分社会性工作任务,给予配套项目资金支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三)推进部门联动机制。探索部门联动机制,加强部门间的交流合作,及时沟通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大力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信息、送岗位”活动,联手开展促进女性稳定就业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切实为创业、就业妇女排忧解难。对有创业意识但缺少资金的妇女,协助申请小额资金贷款,落实政府的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对一些社会管理类、基层服务类的公益岗位,优先安置大龄妇女就业。定期举办女性专场招聘会,集中提供就业信息,缓解劳动力紧缺与就业困难之间的矛盾。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