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哨读后感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767895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哨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麦哨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麦哨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麦哨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麦哨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哨读后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麦哨读后感 今天早晨第三节课是语文课,像往常那样,孩子们是累了,她们多数人已经跃跃欲试着想要趴下去了。我知道这时候只有老师精神饱满地讲授,加上有吸引力的课文解读,孩子的情绪才会吊上来的。因此,在课前几分钟我总是把音量提得高高地,孩子们也似乎感觉到了老师的尤其,也乖乖地听起来了。心中暗自欣喜:目标达成了!今天学习的课文麦哨是贴近孩子们的,讲述的是乡村孩子在五彩缤纷的春天,在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春天,享受着她们的运动场田野带给她们的无限的欢快和自在。从而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淳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孩子们在读文时,能感觉到她们并不是很感爱好,从整体上把握这篇课文的教授方法能够说在这堂

2、课上是失败的。于是,我就在细节、在字词中引入课文内部,多让学生划划,读读,记记,使学生感受到这篇课文的美。而当我从小地方着手时,学生们很愿意接收,喜和接收,并从中联络到课外,一时间,学生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原本比较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我也抓住这一时机,立即请学生们朗诵,果然效果好了很多,似乎我一直全部在寻求的学生的主动性忽然迸了出来一样。而此时学生的情感完全和上课前几分钟截然不一样了,我又一次体会到了教学的乐趣!我想只要你投入足够的热情,就有可能成功!但值得反思的是在备课时,预设比较少,因此当学生问我“茅茅针”的情况时,我不能很好地回复。再则,即使我引导学生从字词中体会,学生也能从这里

3、感受到乡村孩子的那份难得的自在和欢快,不过却没能把课文好好地延伸,因为时间的关系,只不过是急忙地结束了。下课时小天竟跑来和我说她的读后感言:我还真羡慕乡村的孩子呢,哪像我,五一长假只能待在家里,不是看书,做作业,就是看电视!同时,也要提升调控偶然插嘴的学生的技能方法。麦哨是小学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阅读课文。李老师为我们上了这堂课,听后感慨很深。我要讲的是“怎样在欣赏美、感悟美的基础上去积累美”。李老师很成功的为我们上了一堂文字优美的散文课。这篇课文很美,每一段、每一句、每一字全部透着美。因此这类课文假如把握不妥,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惫。但李老师有层次、有详略,利用图片、

4、音乐多个方法引导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从学生朗诵中我们能够看出她们全部学的很不错,体会到了这种美。那欣赏了漂亮的画面,感悟了优美的语言文字,怎样去消化、吸收,让本课所学融入到自己的语文学习中来呢?李老师适当的利用了写,读写结合,这些全部很好。但,毕竟一片好文章,每个个体的感悟能力有差异,基础有不一样,我认为假如在写之前融入积累更会锦上添花。积累是创新的前提,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有较丰富的积累;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进行字、词等知识的积累就是集“米”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可能有文章之“炊”。大家认为:语文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死去

5、活来”的过程。其实“死去”的过程就是大量记忆、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能够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最终翻出新意。日常的积累越丰富,我们就越能汲取知识的养料,在利用中便会“心有灵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是“死去活来”之“活来”创新过程。所以,作为老师,应清楚地认识积累和创新的关系,大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积累。当堂课背一背,背诵文字优美的一段或一句;写一写,选择文字优美的词句写在积累本上这么会为学生从学到用架起一座桥梁,从而达成学习语文的目标。今天,我读了麦哨这篇有关乡村里的孩子做游戏的文章,文中小孩子玩的游戏不但多,还很有趣。她们和我们城里的孩子不一样,吃得没我们好,衣服比我们少,很简单。但她们却过得比我们愉快。乡下有树有野果,真尤其。她们干活也有很多的乐趣,一边干活一边玩,什么摔跤啊,翻跟斗啊,玩竖蜻蜓啦,太有趣了。玩累了还有很多野果能够吃,真尤其!我历来没吃过野果,仿佛也尝一尝啊。文中还写了很多漂亮的田园风景,如田野里长了很多花儿,多种多样的,有金色的油菜花,有雪白的萝卜花,黑白相间的蚕豆花,好多花,我见全部没见过。湖边的草又肥又嫩,男孩子全部去那里玩,翻跟头,竖蜻蜓,还玩蟋蟀。真是太幸福了,因为那里的草地柔软又有弹性,比城里我们这里的垫子还要强,而且不用买,纯天然。乡下多好啊,空气多么新鲜,风景又好,真是个好地方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