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中信息技木与课程整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767424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改中信息技木与课程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改中信息技木与课程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改中信息技木与课程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改中信息技木与课程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改中信息技木与课程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改中信息技木与课程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改中信息技木与课程整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YUNNAN NORMAL UNIVERSITY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物理教学丛论期 末论文题目浅谈新课改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姓名杨明祥学号074090224学院物理与电子言息学院专业应用物理学浅谈新改中信息技木与课程整合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整合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这一核 心,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通过封闭式、开放式整合最终完成课程 的全方位整合。目前整合过程中急待解决教学模式、评价标准、教师角色转变、 学习资源等问题。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的更新和家用

2、电脑的普及,我们 进入了信息时代的又一个崭新阶段,相应的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必然成为信息 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包括与信息的获取、分析、 加工、利用有关的知识及相应的能力。在新课改的大时代背景下,若教学达不到 这方面的要求,就将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就会 被信息社会所淘汰,因此信息社会的人才需求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出了新方向。面对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认识到:20世纪科学技术得到 空前的发展,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人到信息社会。信息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使 传统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教育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 遇。世界各国对

3、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都试图在未 来的信息社会中在教育方面走在前列,为此,各国都制定了专门的计划,把教育 信息技术的发展看作教育的推动力,使得教育从目的、内容、方法到组织形式全 面变革。我国目前也制订出计划,要在全国中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整合。 在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整合的实践过程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 可能各不相同,也许是一种演示工具,也许是一种交互工具,但最终信息技术将 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并带动教育的全面改革。随着信息技术和教 育的不断整合,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促进了课程改革,使得教学 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

4、也发生了变化。但是,面对众多的信息技术整合改革课、观摩课,我们却找不到一个可靠的标 准或评定的依据,人们常常凭感觉说哪一节课好,评价不一,不知道哪一节课“改 革”更深人,哪一节课整合的教学效果好。所以,如何用好信息技术这一工具, 更好地高整合效果,促进教育教学效果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和意义据相关资料显示,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 研究。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的马宁、余胜泉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 和深度,将整合的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阶段,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

5、他们 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阶段细化为十个层次。华东师范大学的曾祥林和 张绍文认为,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程度以及在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定 位不同,可以将整合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浅层次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 具应用于课程教学之中,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层次的整合是基 于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作为学习工具的视角来探讨的,整合定位于方法论 的范畴,研究信息技术对教学信息再现的作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对发展学生 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作用上。二是深层次整合:在课程开发时, 将信息技术的内容融合到其他课程的结构、内容、资源和方法当中。这一层次的 整合,强调将信息技术

6、融入不同的课程的结构、内容、资源和方法之中,从课程 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我个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和表现。一个层次表现 为直观的整合,即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运用了信息技术。比如,运用信息技术进 行展示、模拟,帮助教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检测学生的学习 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探究等。另一 个层次表现为非直观的整合,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活动都没运用信息技 术,但老师在知识获取、理念更新、教学设计等课下活动中,学生在课后知识巩 固、课下动手实践的活动中运用了信息技术。这种隐性非直观的整合在课堂上经 常表现为看不

7、见具体的信息技术的形式,可能会表现在对一些知识点的扩展讲 解、一个学科的知识和另一个或几个学科知识的整合,也可能是老师或学生的思 想变化,甚至只是一种整合思想的感知,找不到具体的体现之处。某些情形下, 如45分钟的常规教学中运用好第二层次的整合会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有 可操作性、整合效果更具有实效性。整合的第一个要素现代信息技术,是为数字化学习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 第二个要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为数字化学习提供先进的有利于建构理想 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方法;第三个要素教学深化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是数字化学习的最终目标。条件是前提,是基础,没有必要的条件,数字化学习就 无从谈起但是

8、若没有有效的整合方法,理想的学习环境就无从构建,新型的学习 方式无从产生,再好的条件也不能发挥作用,宏伟的目标也就落不到实处。可 见,在上述三个要素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起关键作用的核心要素。我们 开展数字化学习,提高年轻一代的综合素质,就要用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的方法,没有整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仅是将信息技术融合于一门学科知识的纵向整合, 也可以是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多学科综合的横向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仅 使学科知识更易呈现,学生更易理解,课堂知识容量更大,教学过程更有效;更为 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学

9、生的认 知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多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原则一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相整合,是 对传统教学结构、教育本质的彻底改革,从而实现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目标,因 此,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必将引起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换句话说 整合的过程就是一场教育的革命。既然是革命,就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当 前要特别强调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这并非因为建构主义十全十美,而是因 为它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有特别的针对性一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 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 学校课堂的教学结构

10、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除此之外,还因为建构主义理论 本身是在世纪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 起来的。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建构主义在今天的广泛影响,所以它可以 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也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二围绕“新型教学结构”进行整合。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利于 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才的成长,就必须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 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成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 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称之为“教学并重”型教学结构, 作为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每一

11、位教师都应该结合自 己所教课程的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 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密切注 意教学环境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各个要素 与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哪些变化,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 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 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三运用“学教并重”的理论 实现课程的整合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 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由于这两类教学 设计理论均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12、因此,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 取长补短,形成“教学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而且这种理论也正好能适应“既要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 求。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注意对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 不能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教具 而应当把它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各课程的教学资源的建设,没 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 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

13、程大致分为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传统教学和目前大多数教学都属于此阶段。所有的教学都按照教学 大纲进行,把学生封闭在教材或简单的课件提供的学习内容中,使其与丰富的学 习资源、现实完全隔离按照教材的安排和课时的要求来设计所有的教学活动,如 果课程内容较少就安排一些讨论和活动,如果教学内容多,就采用灌输的方法, 力保不超时。虽然采用一些辅导性的软件,但目前辅导性的软件也都是按照以上 的思路编制的。教学是以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组织都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区别,教学过程仍是以讲授为 主,学生是被动的反应者,管束的对象。信息技术的引人,只是帮助教师增加了 信息量

14、,节省了板书时间,而对于学生思维发展方面并没有多少改变。第二阶段是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此阶段,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 思想、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 的建构,教学设计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整个教学资源是开放的, 学生在学习某一课程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课程的知识,学生在占有丰富 的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的指 导者、帮助者、组织者。第三阶段是全方位的课程整合。当前面两个阶段在较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使 用并取得成功时,当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得到充分发展和利用时,当信息技术在 教学中的运用更加系统、科学和

15、细化时,必然会使教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 织架构发生深刻的变革,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的信息化,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合到教 育的各个环节中去。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很多因素阻碍了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进程。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个因素:、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理解不深刻,操作有困难,不能运用自如。 实践中只重形式,很难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自然融合。、应试压力,高考制度的存在不得不让教师紧跟这根指挥棒,重视学生对知识的 掌握,忽视获取知识过程中能力的培养,这自然会影响课程整合的发展。、设备欠缺,很多学校信息设备短缺,不齐备,不能给课程整合提供

16、充足的物质 保证。、源不足,教师手头资料短缺,很难很快找到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自己动手创建资源,从时间、精力、技术上都没有很好的保证。 这样即使有了硬件设备,教师也有了课程整合的思想和思路,仍然做不好课程整 合工作。以上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目前也在逐步得到改善。各学科教师不断 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学科领域知识、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在自 己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认真体会、不断积累经验,会 逐步提高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我们看到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开始越 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这无疑会让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 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 合工作有了源动力。政府对学校信息设备的投资在增加,近几年特别加大了对西 部地区和边远山区信息设备的投入;随着硬件条件的改善,教育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