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规划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765715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规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规划意见简介宁夏华亿镁业股份有限公司二一二年八月1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规划简介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1 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废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园区的总体布局、项目建设和产品生产中;采用绿色低碳技术,施行清洁生产,减少能源转化和电变升降过程,循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余热、废气等废弃资源,通过横向联合和纵向延伸,降低万元产值能耗物耗;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物质利用循环化、生产生活生态化 ”。1.2 总体考虑在

2、绿色低碳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始终将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作为指导思想,并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设 “ 低能耗、人性化 ”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在园区建设中,作业场地符合SA8000 国际标准(满足工人作业时的温度、湿度、气流和亮度条件);新建建筑采用节能型建材,减少供热和空调能耗。严格执行环保、消防、节能、安全和卫生等有关法令法规、标准规范,注重“人性化设计,”建设一个环境舒适、利于工作、与环境协调友好、外形庄重、简约大气的现代化企业。( 2)采用绿色低碳技术,优化技术路线,建设“两型企业 ”以“节约、降耗、减污、增效”为核心,大力施行清洁生产,从园区的规划和2建设开始,

3、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从源头削减和预防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实现由末端治理向预防和全过程控制转变。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进行物料和能量平衡测试和分析,积极推行 ISO14000 环境认证。保证物流顺畅、 管线短捷,减少无效运输和车辆空驶; 采用合理的工艺路线,减少物流运输次数和运输量。以生产集中专业化、资源共享最大化、公共服务统一化、营销物流集约化、组织管理扁平化为目标,强调合理、实用,少一些无用的花哨。按照全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一件产品的生命周期都包括设计、制造、使用、维修、报废等五个环节。以“环境友好”为设计思想,强调产品生命周期中有效节省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采用绿色设计、绿

4、色制造的全生命周期理论,采用绿色低碳技术,节省资源和能源,建设 “两型”企业。( 3)消纳园区和社会废物,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在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和建设时,就考虑尽可能消纳周边村镇的生产和生活中可以用作原料的废料,这样既能有效利用废弃物,也节省了资源和原材料支出,使整个园区实现产业链有效接续与循环发展,促进整个园区的生态文明建设。1.3 物质、能量平衡和主要产出为了把园区内的循环经济做的更好,需要在园区内建立一个物能管控中心,直接监管、控制和协调园区内各生产过程中及生产过程之间的物料和能源利用,做到园区的物流最简洁、合理,能源利用效率最高,排放和浪费最少。根据相关规划,绿色低碳煤电镁煤

5、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原料和能源投入、主要产品及其物质、能量平衡见表1。3表 1 物质投入和主要产品概算表原材料投入 / 年设计的产出 / 年白云石 140 万吨电力:余热发电及自备电厂石灰石, 150 万吨镁及镁合金,10 万吨硅石, 50 万吨镁型材, 5 万吨煤炭, 838 万吨硅铁, 24 万吨钢屑, 8 万吨焦炭, 120 万吨水资源, 5930 万立方米水泥, 200 万吨甲醇, 180 万吨MPT ,60 万吨聚丙烯( PP), 60 万吨汽油, 18 万吨硫磺, 7776 吨液化气, 8 万吨在循环经济产业园中,考虑不同产品、不同生产过程中能源、产品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需要对不同

6、生产过程的物料消耗、产品和副产品进行物质流和能量平衡分析。在煤、电、镁、煤化工循环产业园中,各产业间物质流向如图1,不同产品和工序的循环方式主要是:( 1)矿石(白云岩或菱镁矿、硅石、石灰岩)开采后经破碎作为金属镁、铁合金、水泥厂生产原料。年产 10 万吨镁及镁合金需要白云石或菱镁矿约 140万吨,硅铁约 12 万吨,煤气约 3.7 亿立方米,煤炭约25 万吨,可产出还原渣约52 万吨,灰渣 9 万吨,余热产生蒸汽19 万吨回收供电厂发电,还原渣及废渣供水泥厂做水泥原料;( 2)焦化厂的尾气供给金属镁炉料和精炼用,同时供废渣水泥煅烧用。( 3)硅铁作为金属镁还原剂。年产 24 万吨硅铁需要硅石

7、约 48 万吨,焦炭约 24 万吨,钢屑约 8 万吨。( 4)金属镁还原废渣、粉煤灰用于水泥生产和建材生产。年产200 万吨水4泥建材制品需要约 127 万吨石灰石, 56 万吨还原渣, 38 万吨粉煤灰和相应的能源消费。( 5)煤化工:煤炭甲醇甲醇制丙烯 (MTP) 丙烯聚合聚丙烯。煤炭作为甲醇的原料,年产 180 万吨甲醇需要煤炭 270 万吨。煤化工的尾气余热返回供余热电厂发电。( 6)电厂利用金属镁煅烧工序余热、还原渣余热、水泥煅烧余热、硅铁余热、煤化工煤制甲醇尾气余热发电,不足部分使用煤炭。电力供金属镁生产、硅铁冶炼、水泥生产及煤化工用;自备电厂需要约210 万吨煤,产生 60 万吨

8、粉煤灰。电厂还提供蒸汽供煤化工项目生产甲醇。1.4 建设任务以煤炭等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线镁合金为龙头的 9 个工业项目,1 个服务中心,主要包括: 10 万吨高品质镁合金项目、 5 万吨镁合金型材项目、 120 万吨焦炭项目、 24 万吨硅铁项目、 300 万吨废渣综合利用水泥项目、余热发电供能站项目、 180 万吨甲醇项目、 60 万吨 甲醇制丙烯 (MTP) 项目、 60 万吨聚丙烯项目、日吞吐量 10 万吨物流中心,园区占地面积约 1000 万平方米。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产业链如图 1 所示。5图 1 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物质流向图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一体化项目建设期为3

9、.5 年,总投资额为 297.5亿元左右,项目建成后正常生产年份年利税76 亿元左右。此外,煤、电、镁、煤化工循环产业园建设需要劳动力6300 人,园区选址要求地势平坦,水、电、暖、通讯等设施齐全,具备发展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外部配套条件,交通便利,物流顺畅。在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中, “三个中心”将支撑园区生态化和循环经济的整体框架与水平;这三个中心分别是主产品生产中心、能源中心和综合6利用中心。主产品中心包括镁及镁合金生产、焦炭生产、硅铁生产、甲醇、 MTP 及聚丙烯生产;能源中心包括自备电厂和余热回收利用,负责整个园区的能源优化配置;综合利用中心包括水泥厂和新型建材厂

10、,负责消纳园区的固体副产品,使园区的固体废物零排放。在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中,将构成多个循环经济产业链,包括电力、硅铁、镁合金、水泥建材、煤化工产品等多行业、多产品的工业共生循环网络。对于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内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设计,最关键和最主要的问题是外部输入能源种类和利用效率问题,其次是园区内部余热、余能的对口利用问题。园区内部不同生产过程要分别研究和比较,如煤化工原料煤炭、自备电厂的能源资源来源、发电方式和技术路线;镁及镁合金生产中白云石煅烧的燃料、还原车间的热源、产生蒸汽的手段、镁锭熔炼及合金生产的热源;水泥生产中生料煅烧的热源等。只有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各种能

11、源(煤炭或蒸汽),减少转化过程,才能收到节约成本之效。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园中的主要循环方式有: 矿石(白云岩或菱镁矿、 硅岩、石灰岩)开采后经破碎作为金属镁、铁合金、水泥厂的生产原料;煤炭作为甲醇生产的原料;甲醇深加工为甲醇制丙烯( MTP )及聚丙烯,发电供金属镁冶炼生产、铁合金冶炼、水泥生产,甲醇生产, MTP 生产,聚丙烯合成;铁合金(硅铁)作为金属镁的还原剂;金属镁还原废渣、发电粉煤灰用于水泥生产,电厂为甲醇生产提供蒸汽,甲醇厂尾气余热回供电厂发电,从而形成金属镁、聚丙烯、煤焦油、粗苯、汽油、硫磺、液化气、水泥等最终产品的生态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链。1.5 总体布局7考虑规划方案的经济合

12、理性、 资源的循环利用、能量的分级利用和对口利用,物流便捷通畅,降低建设投资,以尽可能少的投资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排放的效果,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园总体布局设想见图 2 所示。图 2 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总体布局框架注:绿色为矿产品;淡蓝色为循环经济一体化项目中的工厂;橘黄色为项目最终产品;灰色为循环利用部分。第二章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的重点项目2.110 万吨高品质镁合金项目(1)生产方法8应采用新一代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自动化真空煅烧技术,可机械化、自动化操作的电内加热还原工艺;精炼和合金工序采用粗镁直接合金化的短流程技术,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单炉产量、机械化和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