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的剧情和人物分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764638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牛班的春天的剧情和人物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放牛班的春天的剧情和人物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放牛班的春天的剧情和人物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放牛班的春天的剧情和人物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放牛班的春天的剧情和人物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牛班的春天的剧情和人物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牛班的春天的剧情和人物分析雨荷文学社材料: 放牛班的春天 一、电影剧情: 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杭奇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贝比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蒙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克莱蒙马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在所有领域经历了系列挫折后,他终于跌入人生的最低谷。音乐创作的梦想,爱情诗意的浪漫,年少意气的轻狂都被卷入生命的池塘之底。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名为“池塘畔底辅育院”。 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克莱

2、蒙马修到任后发现学校的校长哈珊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他又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他被校长的残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以及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经历所震惊,当他发现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时,性格沉静的克莱蒙马修尝试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马修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杭奇。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调皮的性格,谆谆善诱的马修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他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束缚孩子们身心的绳索,

3、抚平了他们受伤的心。神圣而纯净的音乐不但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更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段微妙感情。最后因为失火事件被校长解雇,临走前带走了贝比诺。 二、人物解析: 1、“放牛班”中的“放牛”二字其实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学生不教不管”也就是所谓的“放羊”之意,而电影中的这群孩子就是这样一批让老师头痛不已的只能“放牛”的问题学生:打伤马桑大叔的乐格克,顽皮捣蛋的贝比诺,古怪固执的莫杭奇以及其他无心读书整日胡闹的孩子。这帮“放牛”班的孩子的春天就是马修老师带给他们的。马修是这样的其貌不扬,他没有魁梧的身材,没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秃顶的脑袋让他看起来甚至有

4、些滑稽,但正是他创造了奇迹。正是心中有爱,马修把他的学生真正当成人来对待、来尊重,所以他作出了有生命的音乐,也改变了许多学生的一生,使他们获得了属于他们的春天。他从这些让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养出来世界著名的指挥家“皮埃尔”,并让受他教化的学生在几十年后满怀着敬慕和热爱的心情来怀念他。 2、皮埃尔莫杭奇,一个喜爱偷窃、屡次逃学而被公立学校开除了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幽闭而敏感的心灵,在无人注视的时候得以自由,生命之花尽情地绽放。他常常独自潜往教室,让自己的声音穿过骨头、穿越校园,窜向云霄,窜向生命的天堂。可是,他很孤傲,也很自卑,从来不肯在公众下展示歌喉的美丽,甚至以戏谑的姿态将自己出局。然而,马

5、修却没有因为他打架斗殴而反复惩罚纠缠,相反,却敦促他回到合唱团。因为,马修知道,唯有音乐,能浸润清洁他的灵魂;唯有音乐,才能使他自由畅达地奔赴理想;唯有音乐,才能使他祛除邪恶,永葆生命的纯净。一如马修在日记中所述:“他自己感觉不到,可我却确信无疑,他的嗓子是个奇迹,预示着一种异乎寻常的音色。”莫杭奇异乎寻常的音乐天分,在马修的精心保护和培育下,常常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将美梦化为奇迹。然而,当马修与莫杭奇母亲并1 肩交流时,有着严重“恋母情结”而又被蒙丹蛊惑的莫杭治,竟然将一瓶墨汁倒泼向马修,犯下了无可饶恕的错误。尽管暗恋着他的母亲,也格外垂青他的天赋,马修还是适时而果断地惩罚了他去掉莫杭奇的独唱

6、部分。美丽的东西,在即将失去时方觉它的珍贵。在莫杭奇倚柱忏悔,茫然若失的眼神中,我们看到真正教育的魅力。当合唱团在表演哈默的黑夜时,马修又宽容而智慧地将手伸向他,这时我们看到莫杭奇完美地契合着指挥的节拍。在他的眼神里,马修读到了自豪,被谅解后的快乐,还有,对于他是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3、哈桑校长,自私贪婪、刻薄威严而又刚愎自用。曾经是鼓号手的他,也有过梦想与激情,可是面临教育的异化,逐渐将自我的心灵扭曲变形。为了向同业委员会争取经费,为了晋升和荣誉勋章,他可以不择手段,任意掠取马修的艰辛努力。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他可以把蒙丹送进监狱,可以宣告合唱团解散,可以解雇马修。在他眼里,惟有绝对的权威

7、,才能控制消极行为的发生,抑或惩罚消极行为。他不再关注学生的灵魂生长,不再倾听教师的善意建议,只在寻求通达的路径,只在解决经费的来源。面对学生的种种变化,他无法认识到音乐的育人功效,认为音乐带来的纪律改变只是凑巧。 4、贝比诺是个孤儿,他年轻的父母在二战期间亡故了,只剩了他一个,没有亲人,也没有监管人。在管教院里,他没有朋友,也没有真正爱护他的人。每到星期六下午,他都趴在管教寄宿学校生锈的铁门后面,脸贴着门缝,朝外张望着,孤独地等待。他执著地认为,爸爸会在星期六下午来接他回家,那个记忆中也许温暖的家。可爸爸每个星期六都不来。老师们和神父告诉他真像,可他坚决不相信。他患了孤独症。甚至,连说话都很

8、少,结巴,声音很小很小。是马修老师让他感到了人性的温暖,感觉到了人间的爱和关怀。所以,当马修被暴戾恣睢、性格扭曲的校长辞退后,贝比诺不顾一切地追出来,拎着他小小的一个布袋,穿过树林子,穿过很远很远地路,踉踉跄跄地奔跑而来。他请求马修老师把他带走。他请求这个唯一给他温暖和爱的大人把他带走。一开始,老师拒绝了,公共汽车开走了。贝比诺那么孤独那么无助那么失望那么无望地伫立在原地,一动不动,注视了缓缓开走的公共汽车。他的悲伤定格在脸上。他的眼神,是那么的哀伤和无助。突然,他眼神一动,脸上有了他标志性撅嘴的笑容。汽车停了下来,马修老师下来了。贝比诺激动地跑了上去。老师终于带走了贝比诺。贝比诺离开了那所古

9、堡般残酷的管教学校,那天,正是星期六的下午 5、刚出场的时候,蒙丹就被送他来的人认定为“变态”,或者心理障碍。之后做的拉帮结派,包括和莫杭奇之间的小冲突也显示他的确是个有着黑社会倾向的坏孩子。不过,从他对莫翰奇说的那句“你母亲一定是妓女”,或是在课堂上说“我不想见家里那老家伙”这些话都让我们基本猜到了他是怎样的一家庭情况。自从他脱离了课堂后,我们可以看见他不断地遭受被院长关禁闭,或者是殴打的待遇。所以,他逃离了这个辅育所。结果由于院长的20万法郎被另一个孩子偷了,他被抓了回来,遭到更加变本加厉的虐待。蒙丹后被送进警察局,在校长准备因窃取了马修的成功而摘取勋章时,他从警察局逃出来一把火烧了学校的某几间房,同时也烧掉了校长的勋章。在影片的最后,孟丹还是没有走上正路,可以说,鄙视疏远他们、对他们以暴制暴只能换来他们对社会的更猛烈疯狂的报复,孟丹是教育的失败,这不能不令教育者引以为戒。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