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抒情散文类《滕王阁序》试讲稿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764505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抒情散文类《滕王阁序》试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抒情散文类《滕王阁序》试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抒情散文类《滕王阁序》试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抒情散文类《滕王阁序》试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抒情散文类《滕王阁序》试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抒情散文类《滕王阁序》试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抒情散文类《滕王阁序》试讲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高语试讲模板词滕王阁序(轻轻敲门三下)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鞠躬)我是今天 B 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同学们,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导入)唐高宗时,王勃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公元 675 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2、”,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滕王阁序,领略王勃少年才气!(整感)放录音范读。认真倾听,注意读音和停顿,以及语气缓急。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本中的相关文学常识和重点的虚实词、文言句式,相信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复习,我们来简单回顾分享一下:1、文体常识:( 1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

3、,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刘勰在 文心雕龙 里早给骈文特点作了总结说: “铺采离文, 体物写志” ,即写景抒情,借物言志。2、初唐四杰: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带着对文本的朦胧感知,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文本。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文本,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

4、什么内容?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疑惑,请批注在旁边。好,开始,五分钟时间。时间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了,朗读指导。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1 )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南昌 / 故郡,洪都/ 新府。星分/ 翼 轸,地接/衡庐。(2)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孟学士 /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库。 临/ 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纤其骇瞩。 钟鸣/鼎 食/之家;青雀/黄龙/之岫。(3)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如:襟三江 /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 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

5、蕃之榻。 都督阎公/之雅 望,栗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檐帷暂住。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 天/ 一色。文章读完了,谁来谈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这位同学第 一个举手,你来试一试!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给这位同学的回答评价一下: 他概括的比较全面,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简洁。我们一起来帮他把答案删改一下, 一起来说:作者王勃借写滕王阁之美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概括要做到全面而简洁,找全要点之后进行必要的删改,还真是概括的法宝。同学们以后可以在学习中注意运用。下面请同学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下,关于文本,你还有什么疑 问么?看谁的问题对我们深入文本最有价值,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

6、。同样, 五分钟时间。好,时间到。哪位同学来试试?最后排的那一桌,你们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好, 请坐,你们俩不仅有一双慧眼,还匠心独运。为我们品读文本提供了一条思路:景是 什么样的景?情是什么样的情?接下来,我们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走进他文,走进他景,走进他情!1 、全文是典型的辞赋体结构,可以明显划分为“景”与“情”两大板块:从秋之美景到人之心境的触景生情。七段紧扣文题展开。第一段:扣“洪府”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人才杰出,宾主尊贵。秋之美景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秋景特色,流光 溢彩。第四、五段: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借古勉今,穷且益坚。人之心境第

7、六、七段:扣“别”:自叙遭际,叹知己难遇;谢主引宾,盼举荐提携。2、细读课文第二三段,王勃从哪些方面对滕王阁进行了正面描写?答案: 层峦耸翠, 上出重霄; 从仰视的角度写滕王阁所在地势的景色。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写滕王阁本身的壮丽,鲜艳的阁道及阁的高耸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主要写阁周围的 近景。?披绣闷(t a)俯雕蔓(m e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纤(y 其骇瞩。21 闾(1阎(y S)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8舰弥津,青雀黄龙之岫(zh 口) 从俯视的角度,写了在滕王阁上看到的远景,云销雨霁(j i),彩彻区明(或作 虹销雨霁,彩彻云衢q u23落霞与孤鹫(

8、w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 晚,响穷彭蠡(1 i )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从听觉上描写了在滕王 阁听到的美妙的乐曲。这样从远近、上下、听觉、视觉等角度描写了滕王阁及周围的景色。( 1)哪句话标志着文章由写景转入抒情,并同时表明作者感情由乐入悲?答: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2)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著态度。 “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

9、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 “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贪泉” “涸辙” 、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5、课文用了大量的典故,这些典故是如何运用的?起到了什么作用?明确:文中所用典故,简练而含蓄。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 , 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 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 , 联想丰富 , 语言简练 , 风

10、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 有的是历史故事, 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 , 有的是明用 , 如“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有的是暗用 , 如“酌贪泉而觉爽 , 处涸辙以犹欢” ; 有的是正用 , 如“孟尝高洁, 空余报国之情” ; 有的是反用 ,如“阮籍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 。典故的运用 , 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6、你如何理解滕王阁序的主题及其独特写法?明确: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 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 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 自振

11、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 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 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 动,令人击节叹赏。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把它写下来,题材不限长短不限。时间到,我们先不急着展示各位的精彩回答,首先让我们带着自己心中那一份感悟重新把词读一遍,好,相信这次朗读让你的体会更加深刻了。让我们循着先生的情感变化,试背整首。(提升)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

12、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对理想的执著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以老庄、佛家的出世思想为寄托, 去寻找诗意的人生,一如陶渊明;有的人执著于其中,痛苦而不能自拔,进而 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一如刘伶;有的人以天下为己任,勇于进取、积极向上, 一如曹操。身处初唐的王勃当时很年轻,却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正如落霞, 但即使生命如此短暂他也要以孤鹫一 “飞”的矫健姿态去迎接,去挑战!他的 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 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我想“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里的一句名言: 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你不可以打败他! ”你怎么认为?批注在课本相关文字旁边,同学之间交流。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需要擦黑板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