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粤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寻找生命》最新优秀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76397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粤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寻找生命》最新优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2022年粤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寻找生命》最新优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2022年粤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寻找生命》最新优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2022年粤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寻找生命》最新优秀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2022年粤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寻找生命》最新优秀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粤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寻找生命》最新优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粤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寻找生命》最新优秀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年粤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寻找生命最新优秀教案 本课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探访生物王国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等方法来认识生命和生物。学生对生命和生物的了解在头脑中已有一定的模型,但这种科学前概念是零碎和不经意的、感性的。在这一节课中,我们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意识的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草地上寻找物体,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整理信息、研讨交流、分类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生命和生物。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和平时无意识的玩是大不一样的,第一次接触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为以后学生科学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从而让

2、学生认识生命和生物、珍爱生命。【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身边的物体并对其进行分类,了解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在周围事物中初步认识生命。2、知道什么是生物,了解生物的主要特征。3、能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对自己的观察和研究进行分类。【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工具和用品:放大镜、小铲子、镊子、塑料袋、昆虫观察盒、寻找生命探究卡等【教学过程】一、观察、猜想,引入新课。1、播放一段学校草地上的视频资料(提前摄制),最后定格一张静止图片,让学生边观察图片边思考。 草地上都有哪些物体?能把你观察到的告诉大家吗?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猜一猜,草地上还有哪些物体? 学生交流、汇报。2、草地上有那么多的物体,能说说

3、你最喜欢哪样物体?为什么?3、师讲述:草地上有那么多大家喜欢的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草地上去寻找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板书课题:寻找生命(设计意图: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既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有谈论的话题,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对学生在生活中的相关信息的一个回放。让学生猜想草地上还有哪些物体这一环节,为后面学生到草地上观察时,怎样寻找物体,对工具的选择打下伏笔,降低了学生后续探究活动的难度,作好了铺垫。)二、小组研讨、制定活动方案。1、在我们科学探究室的旁边就有一大块草地,到草地上去寻找物体,怎样去寻找?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请小组的同学先讨论一下。2、小组探讨,制定小组的活

4、动方案。3、全班交流、探讨。4、教师讲述:在草地观察时候,一定要明确活动的内容、要求、范围、时间,注意小组成员的分工和工具的选择,及注意的事项,提供寻找生命探究卡一份。寻找生命探究卡探究主题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记录人工具材料我们的记录我们找到了:我们的发现这些东西有生命这些东西没有生命这些不太清楚小提示: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可以是文字、画画等。5、小组根据交流汇报和老师讲解调整活动方案。6、教师选择一组方案好的小组进行汇报。(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学生到草地上寻找物体的过程,也是学生第一次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探究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关系到探究活动的成败。从小组讨论方案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小组修

5、正方案好方案展示等几环节的不断进行。做到学生自主和老师引导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基本流程。寻找生命探究卡更能给第一次进行探究活动的学生以帮助,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和盲目感,达到高效,教师选择一组方案好的小组进行汇报,能给一些小组以示范和借鉴。)三、小组考察、记录、整理信息。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室外观察,并记录信息。(老师提示学生:注意选择的范围和注意的安全,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2、学生回科学探究室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增强了信息收集的多样性和完整性,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便于后续的交流、汇报。)四、研讨交流、初识“生命”

6、的特征。1、说一说,你在草地上发现了哪些物体?你是怎么发现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讲自己小组采用的方法及工具的使用)2、这些物体中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生命?还有哪些不很清楚,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吗?并说说你的理由?(教师分类板书在黑板上)3、小组汇报、进行补充。4、讨论: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有哪些不一样?能举例讲一讲吗?5、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生命的物体?6、教师小结:归纳总结有生命物体的特征,引出“生物”的概念。(设计意图:研讨是科学探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发现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易于发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创新的地方,特别是小组采用的方法和借助工具帮助观察的一些好的做

7、法。通过研讨,说一说物体是否有生命的理由,可以展现学生的思维特点,便于老师引导,通过比较分析建立概念模型,最终形成生命和生物的概念。)五、自主分类、深化对生物的认识。1、动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观察书中P11面的插图中的生物,选择最熟悉的一种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能够知道这些生物中哪些是动物,哪些是植物。2、你还熟悉哪些生物?把自己认识的一些生物记录下来,填写在书中P12面的方框内。3、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给生物分类吗?你还有哪些分类的方法?说一说,这种分类的理由。(旨在让学生在理解动物、植物这种分类的基础上,还会有更多的分类标准,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4、小组展示、交

8、流,让学生从不同的分类中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明确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初识生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书中提供的生物和学生自己熟悉的生物进行分类,在掌握基本分类动物和植物类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分类,从不同的标准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深化对生物的认识,从不同的分类中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明确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以及生物的基本特征。)六、情感体验、珍爱生命。1、教师讲述: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各种各样生物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充满生机活力。 (欣赏多姿多彩的生物视频资料,里面提供的是自然界更广阔范围里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生物,展示

9、自然界里生命世界的神奇。)2、欣赏完多姿多彩的生物,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从生命的角度去理解、感受)3、教师小节、结束新课:自然界丰富多彩,离不开这多姿多彩的生物,有了这些神奇、充满活力的生命,自然界才充满勃勃生机,我们要爱护生物、珍爱生命。(设计意图:因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直接感受和探究的是草地上的一些生物,与大自然这个广阔的空间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播放多姿多彩的生物,将学生兴趣和思维引向更广阔的天地,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热情,同时对学生情感上进行熏陶,从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个引领,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要爱护生物、珍爱生命。)附送:2021-2022年粤教科版科学三年

10、级上册看不见的空气教学设计2套教学内容: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6课学生分析:1、本课是在学生通过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认识了一些动植物、水等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探究方法认识空气的有关现象单元的第一课。2、空气无处不在,但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究竟是什么样的种物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难以言表,本课将引领学生运用感觉器官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对空气进行科学的认识。设计思想:第一:引导学生学会寻找间接的方法证明空气确实存在,使学生认识到空气这种物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确确实实存在的。第二: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认识空气的性质。第三:通过学生搜

11、集资料让学生对空气有更多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空气是什么样的物质。 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 能说出空气的性质及应用。2、过程与方法: 用简单的方法证明空气存在; 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了解空气的性质及应用。 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并运用对比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空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产生研究空气的强烈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 能够感受到利用间接的方法、科学实验对探索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1、感受、证明空气的存在、流动及占据着空间通2、归纳、概括描述空气是什么样的物质。教学难点:1、学生正确地操作空气的转移及压缩空气的实验。2、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

12、的分析、结论的语言概括。教具准备:教师:带盖的矿泉水瓶2个(1个空的、1个装满水)、多媒体教学资源课件学生:水槽、玻璃杯、一张废纸、水;玻璃杯、矿泉水瓶(250ml)、水槽;注射器、橡皮;以上 1套/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1、谈话: 拿一旋紧盖装满水的矿泉水瓶,问学生里面装有什么?能不能捏瘪?再拿一旋紧盖的空瓶,问学生里面装有什么?能不能捏瘪?过渡:刚才大家的回答,有的说里面有空气、有的说没有,为什么大家这样说呢?有的能捏瘪、有的说不能。为什么大家这样说呢?等问题引入课题学生回答(水。不能。因为里面有水。)学生回答(什么都没有,空气等都有可能。能,

13、不能。能或者不能。)请一两个学生上台亲自操作通过对瓶中装水引入瓶中装的空气。激趣:根据学生的回答(“有”和“没有”),有意引起学生的质疑,激发探究空气的兴趣。新课一、证明空气的存在一、空气在哪里1.问:怎样才能感知到刚才空瓶中装有空气呢?(倒扣在水里捏看到气泡;对着脸面捏感觉有风吹等)2、选取四个日常生活现象证明空气的存在。(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图片,请学生结合生活再实验、观察)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先观看多媒体图片再动手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操作:手捏倒扣在水里的矿泉水瓶;小砖块、小土块放进水里;扇动扇子等。讨论:现在你们有办法知道空气存在吗?选取几个代表性事件地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理解人们可

14、以通过间接的 方法来探究科学现象,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结合实际自己论证空气的存在,同时学生认识到:只要多观察,科学知识就在身边,并不神秘。二、“捕捉”空气既然有空气存在,那么你有没有办法让大家“见识见识”它呢?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法,并说说怎样能证明自己捉到的确实是空气。讨论:想办法给同学介绍空气什么样的物体。动手捉空气,感官认识空气的性质。学生通过交流,通过自己的手、眼、耳、鼻、皮肤等多种感官感知空气就在身边,也感知到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过渡:导课中的实验旋紧盖的空瓶不能捏瘪,请同学们思考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空气占据空间)还有什么方法能证明空气占据空间?介绍“纸

15、团不湿”的实验。学生讨论、并动手试试,思考:1、 捏不瘪的原因;2、纸团为什么不会湿将科学知识生活化,化难为易: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真正感知到看似空的瓶子、杯子中确实有空气充满着,能轻易理解空气占据空间。新课三、转移空气过渡:大家知道水也会占空间,我们可以将瓶子里的水装入到烧杯中,空气也占据空间,那么有没有办法将一个瓶内的空气转移到这个烧杯里呢?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学会转移瓶内的空气到杯子里方法。介绍转移空气的方法。学生思考、讨论、汇报。学生动手转移空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科学现象有的可以通过间接方法的来证明(气泡的上升和杯子水面的下降,即看到空气转移)。四、空气可以压缩过渡:瘪了的篮球通过打气会鼓起来,说明了什么?(空气占据空间),那么给篮球打了很多气为什么篮球没有继续长大,打进的气到哪里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