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760966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威海市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一个城市,有了一条河,顿时变得与众不同”“任何一个能解决水问题的人将只得授予两次诺贝尔奖金一次为和平 一次为科学”-约翰.F.肯尼迪题记一、前言当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后现代城市改造运动在国际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 人 们开始反思那些曾经被他们忽略的空间与场所, 特别河道作为地表最主要现象之 一的大地景观,成了城市内垃圾污水集中的沟壑;在环保意识开始增强的今天, 河道在城市中的生态和景观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良好的水体资源成了大到一 个城市,小到具体的开发的地段最炙手可热的景观卖点, 滨水景观改造与利用成 了城市运动的一个主题。威海是一个三面沿海,背对青山的美丽山水城市

2、,吸引着无数游客向往, 许多人定居、 工作在这座宜居滨海小城; 而由于市内几条河流未形成城市的景观 廊道,与城市整体的风貌相脱节, 如何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 使之周边植被良 好,恢复河水自然的生态功能, 为当地市民创造更舒适优美的沿河开放空间并提 供更多的生态、 经济效益, 成为本次项目的主要任务, 探索能结合本土实际的生 态化发展模式是设计师的基本责任、是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二、景观设计理念除了有着严格的城市河道控制法规及防污效果外, 成功的河道景观整治都基 于周密的规划和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设计。本次河道设计的理念为 ;2.1 恢复河道基本功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设 “生态的河 ”;打

3、造自然生态河道堤岸,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恢复与生态的系统设计,是 融现代水利工程学、 环境科学、生物科学、 生态学及景观美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系 统工程,它是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原有的河 堤改造成为水体、 土体和生物相互涵养、 具有可持续生态循环, 趋于自然状态的 河道,是一种新的河道治理理念。 在河道治理方面, 相对与以往的人工混凝土筑 砌的河道来说,生态河道具有“增强水体自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调节水量、 滞洪补枯”的多重生态效果。以“堵疏结合,蓄泄并重”的先进理念,使河流在流量、泥沙输移、宽深比等 方面达到动态平衡。采用复式断面,加大过水断面,保持河流主槽常年布

4、淤积,增加视觉美感, 防洪治水与因造生态景观共进。2.2 标本兼治、以水美城、 控制河流污染, 在此前提下开发美化河流, 以河美城、 以城护河,和谐共处。在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中,将滨水河道周围作为连续的公共空间,沿整个 水边地带布置近水公共空间, 可保证滨河地带的共享性和城市景观性。 以水造景, 把河流景观带融入城市景观,水、绿、空立体结合,塑威海生态水环境,充分考 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客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 以“绿”和“水”作为空间基质, 构成经管开敞的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 为市民游客创造一个安全、 舒适和富有情 趣的滨水生态环境。在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中, 将滨水河道周围作为连续的公共空

5、间, 沿整个水 边地带布置近水公共空间, 可保证滨河地带的共享性和城市景观性。 强化城市设 计大纲,并把握住整个沿河层面上的风格统一, 防止在地块层面上各自为政的局 面。三、成功案例他山之石3.1 美国纽约炮台公园发达国家的滨水河道设计都位于市中心, 纽约的炮台山公园项目是滨水项目 的成功案例之一,在纽约市的总体规划中,就严格的将沿着赫德逊河 21 米宽的 用地作为公共公园绿地, 与整个曼哈顿地区紧密相连。 炮台公园区的滨水地带成 为整个城市的广场正如总体规划的前提是: 城市滨水地区的公共空间, 不仅仅是 娱乐消遣的公园,而应该是城市工作和居住生活的延续。从 1910 年至今,曼哈 顿的全景中

6、, 依然保留着沿河的城市绿带和被林木覆盖的炮台公园, 炮台公园受 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建筑评论家曾认为炮台公园区是纽约最好的建成区: 除了 拥有良好的建筑形体之外还能将公园、 滨水散步带等景观艺术如此完美的结合在 一起,这个巨型的综合体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 那就是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炮台公园及周边许多区的城市设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3.2 托来多( TOLEDO ) 托来多市是北美的一个工业城市,城市中有一条内河麻密河( Maumee River),城市沿着这条河展开,假日公园等河滨公园就是沿河主要的公共绿地, 在此范围内几乎没有任何污染源, 公共绿地主要供居民散步、 集会、观光等功能;

7、 护岸及公园散步道、广场等场地为台阶式和台阶绿地,设计尺度适宜,小品、水 池及雕塑等大方, 与河道环境相互融合, 为整个城市街区提供了非常好地景观和 视野,成为这座城市的形象代表。3.3 印第安那波力斯( INDIANAPOLIS )印第安那波力斯为印第安那州的首府,怀特河(White River)由东北向西南 横穿过这座城市,是一条人工航运河,由于水位随着当地降水量的变化而不同, 当地政府一直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保持河内水位, 并加大力度保护原有河道的形 态和自然环境。 在河岸的建设过程中, 十分重视河道沿线的景观设计, 包括桥梁、 绿化植被及路灯等。 由于河道的河床和水位都处在较低的位置,

8、 因此开发时将河 岸分成两个不同的竖向标高层, 低的岸线基本与常年水位相平, 并在不同的河段 设置堤坝, 将四季不同的水位维持在相对一致的高度上, 较低的岸线设计为步行 和慢跑的散步道,河岸宽度时宽时窄,富有变化,环境非常优美,滨水地区附近 的居民有一个好的环境, 且容易走到河边接近自然享受自然, 因此也被美国中西 部地区城市复兴的典范。3.4 匹兹堡( PITTSBURGH )匹兹堡正好处在 Monongahela、Allegheny 和 Ohio 三条河流交汇处,被誉为 “三条河的城市“在上个世纪70 年代后期,开始着手城市改造,而其改建的重点 就在滨河地区。 1976 年,匹兹堡在河滨地

9、区将原来铁路分理站场改建为以旧铁 路为主题的“车站公园”,这次改建时美国城市中最早在滨水地区改变用地使用功 能的改建开发之一。 相继的开发规划统一组织了滨水地带, 提出了中央区的设计 要求及政策,包括:建议将滨水地区相连的街道设计成为具有步行尺度的观光滨河道; 完善公园 的旅游休闲功能及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尽可能设计两个不同的沿岸标高, 一个与水面相平, 另一个与周围建筑相近; 沿河冰河地区的景观设计必须是一个有序、和谐的整体; 沿滨水地区在可能的条件下,沿河岸兴建公共广场; 在河滨地区不允许修建停车场和停车楼;不允许建重工业项目;等等在一系列的建设举措下, 今天的匹兹堡中心已成为全美城市中自然

10、风景最集 中,最优美的城市中心之一。1.5 圣安东尼奥( San Antonio) 圣安东尼奥位于美国的最南部,有一条流经这里的河流“圣安东尼奥河” ( 17世纪中叶印第安人命名) 。圣安东尼奥被著名旅游杂志誉为全美第二为全球 第九位最受喜爱的旅游城市, 除了其渊源已久的西班牙古建筑至今成为吸引人的 景点外,其次就是以其繁荣而又绿意盎然的河畔步行风景线而闻名于世, 从城里 街道望眼河谷地带, 只见满河谷的大树, 蔚为壮观。 这条河畔步行景观带总用地 面积为 6.3万平方米,长 4.5公里,整个河畔景观带和步行街穿过 21个城市街坊, 有 35 座桥梁,桥头都通向桥下的步行街,步行街上覆盖着棕榈

11、、橡树、加州柏 及各种热带灌木,犹如一个植物园。在设计方面,充分利用了地形高差,将步行 街布置在河谷近水而又和车行交通相隔,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城市设计作品。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圣安东尼奥河畔风景步行街,是罗斯福新政的产物, 政府为了拉动城市经济, 创造就业机会, 结合社会资金将原来貌不惊人的一条小 河改造成了国际著名的旅游热点。3.6 日本、韩国 河道改造过程中,景观工程在整个治理中承担着生态可持续性的至关重要的 作用。主张“生态河流的建造方法,比如韩国的良才川自然型河流复原工程、望 月川河流整治及清溪川复原工程等。良才川是汉城南部汉江的支流, 长度 3.5km,1997 年为了整治河流、 调节

12、洪 水,引入了自然型河流组成方法。 一方面作为生态栖息地保持, 另一方面加强治 水能力的维持、保护。根据每个河段的特点引入多种复原方法:蓄水路 (石袋施 工法、木桩施工法、砌石施工法等 )、蓄水湖岸 (绿化袋护岸施工法,栽柳枝施工法等 )、河道内 v 型浅滩施工法、蹬脚石施工法,是一处 (土壤、 肥料、水分等 ) 结合的施工工艺。 利用多孔质护岸模块进行的绿化实例, 采用了多孔质护岸模块 与绿化土喷射施工法等, 并种植具有优秀水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或河岸植物。 从 空间和时间角度考虑, 建设不同空间、 不同季节使用的自然复原系统, 这些生态 的软化的方式, 一方面起到了蓄水防洪的效果, 而且起到

13、了卓越的河道景观治理 效果。不得不提的还有韩国的清溪川复原工程, 人水相谐是清溪川复原工程中的重 要理念之一。在 2003 年又被从新开挖,历经数年污染、被柏油马路填埋消失了 的河流,经过重新开挖整治, 恢复了它原有的生命的河流, 它就是韩国首尔的清 溪川清溪川复原工程是首尔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步骤,其景观设计在直观上给 人以生态和谐的感受。河道设计为复式断面,一般设 23 个台阶,人行道贴近 水面,以达到亲水的目的。高程是河道设计最高水位,中间台阶一般为河岸,最 上面一个台阶即为永久车道路面。隧道喷泉从断面直接跃入水中,行走在堤底, 如同置身水帘洞中, 头上霓虹幻彩, 脚下水声淙淙, 清澈

14、见底的溪水和嬉戏在水 中的鱼儿触手可及。清溪川上的景观沿着河道形成了空间序列。 河道虽长,但处处有景, 让人在 欣赏的过程中忘记了途中的寂寞。 上下游高程差约 15 米,由多道跌水衔接起来。 在较缓的下游河段,每两座桥之间设一道或二道跌水, 在靠近上游较陡的河段处, 两座桥之间采用多道跌水,形成既有涓涓流水、又有小小激流的自然河道景观。 跌水全部都用大块石修筑, 间隔布置。 作跌水的大石块表面平整, 用垂直木桩将 大石块加固在河道内。踏着横在河中的大石块,可跃过溪水,跳到对岸清溪川复原工程固然令我们称奇, 但其复原工程建设中的人水相亲理念, 工 程建设与市民各阶层利益的协调都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

15、鉴的。日本河流的特点1 流程短日本最长的河流是信浓川,全长约 367 公里。其次是利根川,全长为 322 公里。全国共有干流流程 100公里以上的河流 40 余条,其中干流流程 200公里 以上的河流仅有 10 条。流域面积小据官方统计, 日本共有流域面积在 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 64条,其中流 域面积在 1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河流有 44 条。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利根川 (16840平方公里),然后依次是石狩川( 14330 平方公里)、信浓川( 11900平 方公里)、北上川( 10150平方公里),余者皆不足 10000 平方公里。落差大如前所述 ,由于日本地势多山且山势陡峭

16、,山地与海岸之间的距离很短,河流从山地流出后很快流入海洋 ,加上日本雨量充沛 ,因而使河流的落差很大 ,水流湍 急,激流和瀑布众多。水流量因季节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日本各地四季分明, 都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季节之间降水量变化显著, 因 而使河流的水流量的季节性变化很大, 有些河流夏秋汛期常常泛滥成灾, 而到冬 季则往往水枯断流。3.7 国内国内也有许多河道整饬成功的例子, 因为篇幅有限, 只能简要叙述两个代表 性的成功的例子, 一个是浙江省的河道治理, 另一个结合本土实际的生态化发展 模式的北京温榆河生态走廊规划(朝阳段) 。3.7.1 浙江省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共有河道 6 万多公里。为了改善存在淤 积严重、河水污染、堤防坍塌等现象,省政府提出争取用 5 年时间,整治重要河 道 1 万公里,工程总投资 200 多亿元,进行河道的清淤、防止污染,景观绿化方 面的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